外交部原副部长浦寿昌访谈实录(2)

文摘   2025-01-27 06:28   黑龙江  

:在万隆会议上,总理的补充发言搞了一个七张(纸)。

:此前,准备了正式的发言稿吧?

:是的,他给我讲,下午我们事先准备好的稿子我就不念了,你告诉秘书处,让他发吧,我专门作为一个补充发言。上午会开完了,回到驻地吃午饭,午饭以后第一个就是他发言,时间很紧张,一个来钟头的时间,回到驻地立刻,总理说,你坐下,我说一句你记一句,最后我再补充发言。

浦寿昌接受刘永辉访谈

:就是现想现说。

:他早就想好了,那个时候廖承志、乔冠华作为代表、他的顾问,都站在边上,好像有话可以问问你们,都没有直接问,插不上谁。总理说一句,我记一句。我找一个小本,小的草稿本,写一张撕一张赶快翻译,下午第一个发言要用。出口成章,一个字都无法修改,简直好极了。又有思想性,文字又优美,真厉害!我始终觉得那个是一篇范文。等到都完了,翻译稿子出来,我们翻译出来,立刻坐车去会场,还是他第一个讲话。

:这个翻译也有了新的方式吧?

浦寿昌和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发言席上

:是的,总理在车上给我说,以前都是我念一段,你翻英文,人家就坐着等,你念中文的时候,他一句也听不懂,等着你念完中文,然后再听英文,前面的这个英文都有点记不住了,效果不好。今天改一个方法,开头,我讲几句中文,然后你接着就直接的用英文从开头一直念,最后一句话留给我讲。就等于我这个翻译在那里演说,他站在我的边上,就从头到尾是用英文在那里讲,人家不停地听,不间断的听,等于我在那里演说。幸亏我还有点演说经验,什么腔调、手势我还都拿得出来,因为我在美国就搞多少年的演说了。等于我在那里演说,他站在我的边上,到最后,是这段结束语了。他讲中文,我讲这段话的英文,这个效果好极了,果然好。

:看着会场好像也并不很大。

:那个时候就是会场很小,是一个戏园子、影院一样,老的戏园子、影院有楼座,下面是大厅坐,还有楼座,楼座的票价便宜一点,下面的大厅空间也很小,楼座划给新闻界,记者在楼上,总理话一完,大家就夺门而出,就挤,抢着要发稿。大家都没有想到,人家这么骂你,你还是入情入理给他讲道理,好啊,马上就把这个气氛整个的转过来了。本来美国人想让你们吵一场,不欢而散,骂你们,你还不回骂吗,一回骂不就整个乱套了,就不欢而散了嘛。美国虽然没有参加,就等于是那个会由他来主导。总理一讲话,气氛完全变了,再也没有互相直骂的声音了,就是认真的讨论。

万隆会议会场

:效果真是好。

:(观看照片)这个就是我在那里站着演说,他站在我的旁边。

:这几张都有您。

:只要有总理,没有一张我不在的,这个是亚非会议。总理真是有些人老是讲他,后来这种翻译法,就延续到今天。出口成章的句子,没有一个字要改,讲道理,而且是入情入理,这个就是同传工作的一个典范,怎么来团结中间派。这个是一篇杰作。

:这么长,那么您当时演讲,应该讲了好一会吧?

:时间确实不短。当时,尼赫鲁已经是很有名了。他认为他是元老,就出了一个主意。他说咱们出发前,在缅甸仰光汇合,除了杨部长之外,还有缅甸的总理。他说你们跟我这样的关系,我们一块出发,意思就是他带着我们去的,他是老政治家,已经有地位了,引申含义就是“我介绍几个新人给你们看看”。

浦寿昌为周总理和尼赫鲁交流做翻译

我们原来是就租他一架飞机了,他当时有两架最新式的飞机,都叫什么什么公主号(音)。我们是准备从香港出发的,那个已经在香港等着了。尼赫鲁自己坐了另一个什么公主号,印度就这样两架最新式的,另外就是比较老式的。缅甸的那个总理蛮热火,但是对中国持有怀疑,怕你在边境上摆着兵。那个时候国民党有一些残余分子在云南边境上。所以,缅甸怕你打着清剿这些残余分子为名,威胁他的国家安全,他就要求总理陪着他先到云南,并说我在昆明跟你汇合,我们坐汽车沿着公路走。他以为在公路上就可以看到你有没有部队,其实这个人也是傻瓜一个,如果真的有部队我还不掩盖起来,你看得见吗。

:他有他的盘算。

:那个时候,前一个月吧,总理忽然得了盲肠炎,动了手术。这个中缅公路路面极坏,颠簸,对愈合不利,总理不听,说他既然这样的要求,我不做的话,他就会找一个借口,那么估计就会有军队了。后来就出了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出事的大事了。

:那次牺牲了很多人,确实令人痛心。

:新华社的,还有外部的记者就坐那部飞机就走了,不幸飞机失事遇难了。然后经过补充发言之后,人家觉得周恩来不简单,尼赫鲁马上就感觉到了,他本来是作为老政治家,看着你们新出来的,结果你几乎掩盖过他,从那个时候起就开始有妒忌心理了。

:这个人心胸狭隘了一些。

:为什么中印后来关系搞坏了,甚至于还打了一仗。

:那总理当时感觉到那个心理了吗?

:那也没有办法啊,又不是他故意造成的。此前我曾在朝鲜,当时停战协定,并没有最后解决打仗这个事,停战协定规定有一条,就是开政治会议,配合政治规则签和平条约的,美国人不让开,高度紧张的状态,在这个区域有一个紧张的状态,在于他控制盟国。搞了一个东南亚条约结盟,把巴基斯坦还有菲律宾什么都吸收进去,就结盟反华。那时候亚非会议有五个发起国——巴基斯坦、锡兰(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其中有两国没跟中国建交,一个巴基斯坦,一个锡兰,是巴基斯坦先之于参加美国的东南亚联盟,公开骂中国的。

:巴基斯坦当时跟中国还不怎么好。

:总理在亚非会议之间不仅做演说,而且还广泛做双边的外交工作,专门访问巴基斯坦的总理,和他畅谈。他没有料到总理这样的态度,平易近人,讲话合情合理,心里话都掏出来,直到第二天开小组会,大会开完之后就分小组,小组也是各国代表都有。小组会上,他主动来讲,昨天周恩来总理来看我,谈得非常的高兴和愉快。总理正好接上他的话题说,“是,我们谈得非常的愉快,很真诚。他告诉我说他虽然参加了东南亚联盟,但是他绝对不以这个联盟来反中国……”,给他公开了。这个他不愿意透露的,但是总理愿意透露。

周总理和巴基斯坦友人交谈时,浦寿昌任翻译

:讲出来,他就没有办法了。

:没办法,就从他这里起,转而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立刻建交。

:没想到总理给他上了一课。

:点到为止。

:结果总理这样一说,他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这个很正常的,你都说谈得很好,那么谈得很好,好到多么的真诚,那么这个话都讲了,很真诚吧,虽然参加美国的一个联盟,条约联盟,可是我不反华,所以我真诚。总理精明啊,抓得快,脑子转得真快。那时候苏联也知道中国是一个新手。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开会之前到莫斯科,先给上一堂课,会怎么开,他说他有经验,莫洛托夫。

:那时候莫洛托夫也很有名了?

:当然有名了。他就给总理介绍,我下面的这个葛罗米柯,像魔术师一样,一摸一个点子,就是点子很多,夸他的部下葛罗米柯,是一个年轻的新手。日内瓦会议讨论两个问题,分开开,先讨论朝鲜问题,朝鲜问题就停战而已,没解决,先讨论朝鲜问题。希望能够达成一个和平条约,参加国有中国、苏联、朝鲜,那边是联合国军16国,朝鲜战争打仗,有16国参加,都有代表。还加上南朝鲜。这个会怎么开,所以为了表示公平起见,三个主席,我们这边苏联,你们那边是中国,然后就是泰国,三个主席。就这样三个主席轮流坐庄,他们联合国在这里开会,开会就是美国人做主做指示,这个会准备怎么开,美国人不打算达成协议的,悬着,就是这个地区老是保持紧张,开始控制。所以他们开会之前,已经达成协议,有一个草稿,有一个发言,说明这个会开不下去了,就休会,悬着,下回如何不说,就是这个会的规定,并不是16国不同意,没人敢说一个不字,这个我们是怎么知道的,是事后加拿大代表团里面的人,写了一个回忆录,都写出来了。

苏联外交家葛罗米柯

:事后才知道的。

:是的,当时不知道。可是会场上,这个谁做主席呢?英国艾登当主席,他们有一个规定,每次会推一个发言人,因为有16个国,就代表发言,不可能16个人站起来一起讲话,那天推的是谁呢,是推的荷兰外长代表发言,把稿子拿出来念。会议讨论了很长时间,达不成协议,到此为止吧,结束,毫无下文。那个时候莫洛托夫和葛罗米柯,这个点子不是很多嘛,也没辙了,就终止了。总理就讲,我们至少得加一句话,经过我们在会谈,未能达成解决方案,我们再找机会再谈。这样才是接受会议的正常的方式吧。

:对。

:你看,不至于打架,也不会说你这个不应该,站起来讲这个话。他这16国没有想到总理提出这样的一个建议,我们通过一个决议案,就这样一句话,我们以后再找机会再谈。就这样一个建议,我建议我们的会议通过这个再结束。当即要求表态,16国的人他们没法商量,不好站起来说我看这个建议很合理,我们同意。为难了,就要表决了,这个英国人很为难,知道美国人不愿意,可是我当主席没有办法,一定要表示出公正的样子。大家冷场了,美国人向来有规矩,什么事自个不出头。

:让别人出头。

周恩来会见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中为浦寿昌

16个国里面不愿意出头的,推着南朝鲜出头,这个南朝鲜不知道该怎么说啊,也不敢站起来讲话,就冷场冷了半天,英国人看看不行了,不能这样老冷场。最后壮着胆子,说大家如果没有不同意见我们就这样通过了。美国人一看不行了,他不能不听你的,就站起来,我没有时间请示了国内,因此我不能表示同意。就表态了。时间太匆忙了,我没有时间请示,我连请示的时间都没有,这个完全不像话,这个需要什么请示,完全是一个推脱。总理立刻站起来说,这回大家看见了吧,美国人就是不愿意解决这个问题,既然这样一句话都不能够同意,就把美国放在一个非常之为难的地步,虽然拖延了,达到了目的,可是政治影响大降,马上就暴露了面孔,全部暴露了,政治上打了一个大折扣。会议开完之后,莫洛托夫走到周总理面前说,真精彩啊,真精彩啊!

:他没有想到周总理的厉害。

:他以为他是一个有资格的,你们是新手,他没有想到新手这样的机敏,而且是讲分寸,无懈可击,使美国彻底暴露,达到了政治目的,表示佩服,真精彩,真精彩!拉着手,久久的不放,连连说“真精彩,真精彩!”

: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是的,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就在那个时候终于就建立了威信了,就第二次开亚非会议,大家知道,周恩来不是一般人。

:大家已经有了解了。

:已经看到你在日内瓦会议的表现,然后在补充发言真的是不错,那大大的超过尼赫鲁,尼赫鲁是摆架子的,完全是属于英国人了,摆出一副架子来,好像我是一个政治家,越是这样人家不吃你那一套的。

日内瓦会议会场上,前左二为周恩来,其身后为浦寿昌

:这回尼赫鲁是领教了。

:他妒忌了,难怪他妒忌。是他美国人不遵守,规定一条成立一个中立委员会,监督停战协定的执行。中立委员会就是持中立的国家,哪几个国家参加呢,东欧的捷克等国,主席的话我们来监督,然后尼赫鲁派他的侄子来当主席。回到国内之后,他是军人出身的,比如边境要闹纠纷了,几次我们开大会,就怕边境上打起来,都会有这个担心。边境上的部队谁带领的,就是他的侄子。

周恩来访问印度,左四为浦寿昌

:这是皇家的军队。装备很好的,能打仗的。

:有防范中国的意思。

:对,不过,一打溃不成军。到这种程度,也就观望,这样的方法从此之后就不再用了。

:不堪一击。

:这个是他的王牌军啊,不堪一击,以后就从此抑郁而死。

:这个事对尼赫鲁肯定打击很大。

:政治资本全丢了,国际威信都丢光了。

:那这个侄子后来怎么样?

:没有下落了,都没用。所以印度人老是记恨这件事。中国人使他们丢了一个大脸,我们缴获了一批没有开枪的美国新式武器,我们部队眼红啊,主席下命令不许开枪,原件退还。

:咱们没要?

:原封不动的,绝不许开一个枪,抓到了俘虏退还,然后召了一个大会,这个是主席亲自在这里,还是劝说的态度。你都记下了?

:都记下了,我就想了解了解这个当时的情况。

:所以我为什么没有写回忆录,首先是我没有想到,你是录音下来了,你录音不一定是出版,甚至把这个录音磁带放到档案室,你如果要出版,找一个人整理一下就完了,这是第一,我没有想到用这种手段,第二因为我这个都是跟外交的事,给总理做工作,都是总理如何处理的这个大案子,从最初的思想,到最后的定案他是怎么考虑的,这个非常有教育意义,对训练干部大有好处。我应该做。

:对,应该做。

:可是我又想,虽然是几十年以前的事了,你现在公布,还是会影响两国关系的。尤其是外交跟内政不一样,内政你几十年前的事写出来没事,外交不一样。

浦老在赠书上的题字

:还是耿耿于怀。

:同样还是跟美国斗争一样,我怎么考虑的,原来如此,也不利,现在也讲特殊大国关系。所以这个是第二个,没有写回忆录的原因,我这个回忆录跟别的回忆录不一样,我这个回忆录影响到国家关系的。所以你就要记住下来,跟我一样的考虑。

:好。

:真有意思,我这个过得很有意思。

:经历这么多事。

:原来就是一个很幼稚的人,自以为很不错了,拿了那么高的学位(指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刘注),也是世界上最高学府了,也是最好的学校了,不晓得自己幼稚到什么程度,总理把着手教,还有点自知之明,看到总理真的是觉得榜样,再看看自己太差了,太不如了,没有任何可以趾高气扬的资本,差太远了,我不仅认为,他从来没有给我一个中央领导的那种很高很害怕的感觉,从来没有感觉到我在中央领导工作,那战战兢兢没有,到那里始终没有战战兢兢的感觉,他让你感觉到像一家人一样。我那时候去,他没有首先再去调一个人,先借用,向外交部借用,来了一个英国的代表团,工作比较多,就来帮这个忙,就是接待英国代表团,到办公室来帮忙。进去之后我脑子里面就是借用。

:那当时是点名借用你?

:就是借用,,我在外交部的时候,他接待外宾都是我带领的,我很熟的,就准备想用我,也想试用我的这个意思。他的规矩,他的习惯,我不太懂,他到那里,对工作人员等于是家人一样。有一次我就接待这个代表团,开饭的时间一下过了,中午饭,我就让服务员到街上买一点烧饼,切点东坡肉就行了,我就躺在沙发上休息。因为,非常累的,总理知道的,这个翻译是很强的脑力活动,你要集中注意,听懂发言,要发言要选择正确的词,分析要对,你要认真的话是极其强的脑力劳动,完了之后是非常的疲劳,我就躺在沙发上去休息,给我买吃的还没有回来。总理吃完午饭,出来散步,走到我的办公室,进来看看,问我吃饭了吗,我说还没有,我让人买去了。他很不高兴的,说你为什么不跟我一块来吃……我怎么知道能够跟总理一起吃,我不懂这个规矩,他说你很见外,你为什么不跟我一块吃,我说没事,已经让人去买去了。以后吃饭没少事,他就要你吃,吃饭还是其次,一直错过了开饭的时间了,你就坐下来吃,没有什么特别的,他吃什么你吃什么,晚上开会弄到三更半夜了,他开夜宵了,过来吃,这个都不在话下。那个时候宋庆龄在上海,每年等到吃螃蟹的季节,她有一个规矩,说中央领导一直送螃蟹,其实主要是送给总理,其他人谁会吃螃蟹,吃螃蟹要有技术的,你不会吃,都浪费掉了。送到总理那里,总理一想,到底是不吃哪一块呢,周围的人谁会吃螃蟹,就叫我,来来来,吃螃蟹。这个别人怎么看,吃顿饭还有话说,吃螃蟹也叫我,这个怎么说,我知道这个是总理偏爱,这一点我不否认。

:那么,偏爱的原因您认为是什么呢?

:就是你有能力,愿意学习,而且看见你的成长,你成长比较明显,跟刚到我这块的时候,不一样了,成熟起来了,他很高兴。总理接见外宾,原来是我翻译,还带一个记录,后来总理跟我说,人家既没有带翻译,更没有记录,你又有翻译又有记录,事后我讲什么话你都有,你讲什么话我都没有,我没有凭据,就讲话会很拘谨,以后不要带去了。翻译是必须要有的,没有什么意见,记录事后再用,幸亏我记忆力强,什么事饭不吃,我赶快就记录在里面,我可以逐字逐句,剧本式的,你一句我一句。

:不容易。

:可以做到这样的程度,有时候总理去会见,我去当翻译,事后出来,我刚才讲的,我都要说明,未经审阅,就是对我的记录稿,我写完了交给办公厅,你去印发。后来我到总理那里,我如法炮制,我写完给总理看,总理看完了,经总理审阅。有一次陪主席去见外宾,回来整理记录,连总理都看得很精细,跟剧本一样,因为他在场,他经历着,你这些都是原句,你当时没有做记录,你只能写几个记号,居然能够恢复原句,他都感到很惊奇,他看完之后,给大姐(指邓颖超——刘注)看,看看寿昌记忆力最强啊。我当时的记忆力真的很好,这个是训练出来的。

浦寿昌为毛泽东主席会见外宾担任翻译

:因为他本身记忆力就很强。

:是啊。非要这样记下来不可,而且主席,我连画一个记号,主席都不许,他说不要记,他怕什么,他怕你这样一记,没有领会他讲话的实质内容。主席不懂英文,他要看对方的表情,对方的表情可以了,他知道你翻译对了。他这样就笑了。

:那个也是一个考验。

:真是考验,有些翻译他不管的,像一个机器一样,翻出来,字面上是对了,也许含义不对。

:或者情绪表达不到位。

:层次也不对。

:那主席他们说话好懂吗?

:一般人听到主席说就害怕,湖南话,我小时候生在北京,小学中学在湖北上,汉口上的学,在那里接触湖北话,湖南话我都懂。

:那难怪,就好多了。

:我家乡是无锡人,虽然我不会讲无锡人,我父母讲无锡话我也懂,在上海念大学,上海话完全懂,他们讲土话我都懂,就是我完全不学,当地的基本方言我都懂,除了广东、福建之外,南北的话我基本上都能懂,主席讲话我完全能懂。给他翻译难的不是语音,是他来一句诗完了。

:一句古语,诗词。

:那个你没有中文基础,那个是很困难的。主席是天南地北,天文地理什么都可以掰,那么你知识基础没有打好,就翻译不好。一般人害怕。其实主席也有他的很可爱的一面。

呼兰河文化
弘扬呼兰区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