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宇:一方丝帕的故事

文摘   2025-02-01 06:28   黑龙江  

2022年时疫情还在继续,跨城市出行必须要经过报备。我从大庆回到故乡呼兰看望母亲,在家里看到很多老物件,就和母亲聊起了很多过去的事情。

在母亲收藏的盒子里,我看到一个精致的丝质手帕,白色的手帕颜色已经泛黄,上面是齐白石栩栩如生的石榴图,旁边题有一首诗:吴国榴环今不在,石家金谷不须论。母亲一边抚平了这件丝帕,一边感慨地聊起往事,这竟是一段有些伤感的故事。


这丝帕是父亲的好友、原来在呼兰朝鲜族中学教书的靳老师寄存在家里的。丝帕是靳老师的初恋情人戴阿姨送给靳老师的定情之物,丝帕的精致能感受到戴阿姨的真情痴情,后来两人因各种原因没有缔结连理。靳老师无法忘掉这段感情,那时家中又无处安放这心中的秘密,便把这丝帕放在了父亲这里,交由母亲保管。靳老师和父亲母亲都是呼兰教育界的好朋友,靳老师经常来家里看看这丝帕,以解相思之情。

两个有情人为什么没有终成眷属,结成伉俪呢?母亲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还很封闭,观念很陈旧,没有现在的自由恋爱的宽松环境,婚姻大事都是由家长决定。家里不同意子女自己找伴侣,认为没有通过介绍人的明媒正娶,两个人即使再情投意合,迫于压力也不能结合,他们就是这样的结局。


戴阿姨后来从呼兰调到了长春市工作,在那里成家立业了。靳老师也娶了一个家里给安排的姑娘,过起了寻常百姓的日子。那时通信不方便,很难再见面了,靳老师只好把这份相思藏在了心里。每每来看这个丝帕,睹物思人,都是黯然神伤,留下都是浓浓的回忆。如今靳老师已经故去了,如果戴阿姨现在仍然健在的话,算起来也是90多岁的老人了。我就想起了陆游的那首诗: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人世间这样的际遇,从古至今,应该会数不胜数的,让人感慨唏嘘,扼腕长叹的。

我看着丝帕上的诗画,用心查了这诗里的典故。第一句“吴国榴环今不在”,是说三国时吴国的大皇后潘淑的故事。潘淑父亲是小吏,犯罪被处死,潘淑和姐姐们被罚到宫中织室做奴婢。传闻潘淑是江南绝色,有神女之称。孙权看到潘淑长得很漂亮,就招到了后宫。潘淑生了儿子孙亮,母凭子贵,孙权很喜欢孙亮,破例为这位出身不好的小婢封了皇后。这也是孙权生前唯一的皇后,可见当时的潘淑有多么受宠。潘淑最出名的典故是“榴环”。孙权常把潘淑带在身边一同游览昭宣台。一次,潘夫人感到幸福惬意,已经半醉,便把酒吐在玉壶中,命婢女倒出台外。倾斜的玉壶中却只掉出了红宝石戒指,潘夫人就把戒指挂在石榴枝上。在此建立的高台,因此被孙权命作“榴环台”。榴花又名五月花,所以后世传潘淑为石榴花花神。我想,戴阿姨一定也是善良貌美,心存向往的姑娘。第二句“石家金谷不须论”,说的是晋朝时期富可敌国的石崇有个院子叫金谷园。金谷园因山形水势,挖湖开塘,院内清溪萦回,水声潺潺。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鸟鸣幽村,鱼跃荷塘。石崇把园内的屋宇装饰的金碧辉煌,宛如宫殿。这些典故诗句,也能看出白石老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他的意思可能就是真正的爱情是和物质财富无关的,这可能也是戴阿姨的一片冰心吧!

人生短暂,内心这样思念一个人一辈子的人生,可谓五味杂陈的了。这份感情让人感动,使人喟叹!原以为只有书中才会有的故事,确实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人生有许多无奈,总有许多阴差阳错,无论是官宦贵胄还是普通百姓,都有各自的烦恼。古往今来,无论处于什么时代的人,也都有各自的遗憾和纠结。或许人生就是不完美的,人在追求完美中过程中就会有诸多不如意,人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人生了。


有些事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过去的都成为了历史,无力改变的只好说是命运了,或许安天乐命才是最好的人生态度。我想,靳老师和戴阿姨虽然各自成家了,心中怀念着这段刻骨铭心的初恋,但是,他们承担着家庭和社会责任,安稳平和地度过自己一生,也应该释然了许多吧!

母亲收起来丝帕,就像保存了一段尘封往事一样。我们一起望着窗外,街道上车水马龙,阳光照在对面的建筑上,呼兰小城笼罩在温馨的暖色之中,人们在过着平和又不一样的生活。母亲自然自语说:过普通人的日子,安静地生活,尽情享受每一天,多好。 


作者简介:孟宇,男,1963年出生于呼兰,大庆公务员,现已退休。

呼兰河文化
弘扬呼兰区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