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器官“悬浮”空中,手术室上演“科幻”大片!重庆医生团队用最新AI技术精准切除肺亚段

健康   2024-10-25 15:48   重庆  




通过空中悬浮的三维全息影像,医生能从不同角度地观察,甚至进入影像内部,对病灶大小进行测量计算,这并非科幻电影的场景,而是真实的手术。10月22日,记者了解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胸外科谭群友教授团队使用最新基于人工智能的空间计算技术,使术中实时影像与增强现实的三维立体影像在同一视野下呈现,为62岁的陈勤(化名)顺利实施机器人辅助复杂肺段精准微创切除术,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成功运用于临床。




病例回顾

据了解,一年前,陈勤在体检中发现右肺上叶尖段有混合磨玻璃结节,没想到最近复查发现结节明显增大,最大直径为1.8厘米。


“我们考虑是早期肺癌。”接诊的谭群友说,根据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经术前讨论建议行肺段切除术。


“肺段切除,既能达到肿瘤根治效果,又能最大程度保留健康的肺组织。”谭群友说,但该结节跨段生长,单纯切除肺的尖段,无法达到根治手术效果,需要联合多个肺亚段一并切除,这就让手术难度变得非常大。他解释说,肺亚段血管和支气管均隐埋在深部肺组织内,结构和毗邻关系复杂,变异较多,手术中一旦误伤,可能导致术后发生咯血、漏气、感染、肺不张等。目前,普通胸部CT扫描图像为自然充气状态下的二维结构,往往难以直观显现肿瘤的具体部位以及靶段肺动静脉、支气管的部位及走行,可能存在误切等危险。



“虽然使用机器人手术更加精细微创,医生仍需要结合术前胸部CT及其三维重建图像。”谭群友说,但以往由于胸部CT和三维重建画面与手术画面无法同框直观显示,需要主刀医生及助手根据记忆判断相应的解剖结构,不能充分发挥机器人手术操作便捷、微创快速的优势。


因此,谭群友团队决定在机器人手术中,应用最新基于人工智能的空间计算技术。该技术是一种数字全息影像技术,它是在三维空间中投射术区的三维立体影像,术区内各种组织分别有不同的颜色,手术医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受限制地观察,甚至可以进入影像内部进行观察,可以对病灶大小进行测量计算,手术切除血管支气管进行定位,使手术更详细和精准。


10月10日,手术开始。谭群友戴上MR眼镜,由患者的CT数据还原成的全息三维可视图像“悬浮”在空中,病灶的立体位置,以及周围血管、支气管等组织结构及毗邻关系等,就清晰地呈现了出来。他及团队据此对病灶的切除范围进行精准测量并切除了肿瘤,手术历时45分钟。术后当天,患者就可下床。术中冰冻和最终病理均诊断为微浸润性腺癌。


主刀专家简介

谭群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胸外科主任。全国知名胸外科专家,重庆名医,重庆市胸外科学术技术带头人。

擅长肺结节、肺癌、重症肌无力、胸腺瘤、纵隔肿瘤、漏斗胸、鸡胸、手足多汗症的诊治,尤其擅长胸腔镜和机器人微创手术。全国首批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肺癌,三维重建肺结节精准微创切除术,个人完成胸外科机器人手术量全国领先。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咨询电话:023-65714161

              023-65714162




NEWS

其他媒体报道

人民网:

《“透视眼”+“机械臂” 重庆医生运用最新AI技术完成复杂肺段精准微创切除》



END

来源 | 重庆日报

编辑 | 陈希

初审 | 胡子牧

审核 | 唐博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
传播大医精神,促进医患沟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