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设:愿把余生献给挚爱的苹果

健康   2024-10-30 10:47   北京  






10月23日,在保定顺平苏家疃村的苹果种植基地,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和装箱,现场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老乡,今年苹果收成不错吧,咱们明年更有奔头了。”一身冲锋衣、一顶鸭舌帽、一双沾满泥土的运动鞋,孙建设步伐矫健,快步穿行在果园里,边察看苹果的外观、个头,边和老乡唠着家常。


四十余载躬耕碧野果园间,孙建设以初心为笔、大地为纸,用心用情书写着科技兴农的故事。

今年67岁的孙建设是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退休教授。他出生在石家庄市深泽县枣营村一个农民家庭。

1978年,孙建设考入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那一年,河北农业大学承担了“河北省太行山区开发研究”项目。当时,学校组织了百余名教师、学生奔赴太行山区,助力当地农业发展。孙建设很荣幸成为其中一员,他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亲眼看到了乡亲们生活的不易。从那时起,他心里就埋下了帮助乡亲们致富的种子。

大学毕业后,孙建设留校担任了园艺系老师,他一边从事教学科研,一边继续投身太行山区开发研究工作。孙建设说,他发现保定顺平特别适合苹果种植,就在苏家疃村建起了苹果种植基地。随后,孙建设将大部分精力投入指导乡亲们种苹果这件事上。除了到果园现场教学,他还将果树管理方法,按照不同生长阶段整理成材料印刷出来,发给各家各户。“只有和老乡们打成一片,才能更好地传授技术。”孙建设说,由于乡亲们文化水平较低,他每次都先和老乡们唠唠嗑,拉近彼此的距离,再讲解拉枝、开角、掐尖等技术。凭着不懈地努力,孙建设和团队研究出了苹果矮砧栽培技术。“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苹果的产量,也提高了品质。”孙建设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将这项技术推广到了全国多地。

2017年退休后,孙建设仍然坚持与苹果打交道。多年来,他每年都要花费两个多月时间,带着本和笔到山东荣成、陕西宝鸡等苹果主产区调研。山东的苹果色泽好、云南的苹果香味浓、山西的苹果肉质细……如今,孙建设心中已经勾勒出一张“苹果产业地图”,每个区域苹果的特点他都记得门清儿。考察完果园后,孙建设还会将果农在种植苹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等回到学校后再做深入研究。

在孙建设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共有7个省区建立了苹果现代化栽培模式示范园。此外,孙建设还牵头在保定市设立了50个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其中,20多个驿站设在深山区。

今年40岁的焦文殊是保定顺平北大悲村的一位果农,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接手了父亲的苹果园。在孙建设的指导下,焦文殊建起了苹果鲜切片生产线、果酒加工生产线以及一座冷藏保鲜库。“孙老师特别认真负责,经常过来指导我们。”焦文殊笑着说,现在,她的工厂让上百位老乡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不仅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更擦亮了乡村振兴的“幸福底色”。

贡献灼灼,依然俯身为民;荣誉傍身,依旧淡泊名利。2020年,孙建设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21年,他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这些称号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我愿把余生献给挚爱的苹果。”孙建设深情地说。






























































来源:燕赵老年报
记者:杜雅楠
编辑:芦雯
审核:王玉龙

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民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社会关切

曹成群 将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七旬女婿尽心照顾百岁岳父


燕赵老年报

推送健康、养生及本地热点资讯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燕赵老年报
石家庄日报社(传媒集团)旗下子报,每日推送健康、养生及本地热点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