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在我的心里,祖国是我最牢靠的靠山
文摘
2024-09-28 16:50
北京
祖国是我最牢靠的靠山
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先后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11项国际大奖。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为我国和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因此,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不仅要知识多,而且要人品好,不仅要出科技成果,还要体现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只有这样,才配当、能当好一个科研工作者。我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几十年就做这一件事。我对青年朋友讲,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而学问是无穷尽的,要做好一件事情并不容易。人类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一直存在着饥饿的威胁。我们国家人口众多,特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很希望通过自己的科研工作,对水稻品种进行改良,达到丰产增收的目的。杂交水稻的研究刚刚起步时,就遇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左”的路线干扰,有人为的毁苗事件,还有南繁育种时的地震灾害。这些天灾人祸,几乎到了“苗毁人亡”的地步,但都没有动摇我誓把杂交稻搞成功的决心。伴随着祖国成长的步伐,杂交水稻的每个发展阶段,都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更多的是来自祖国和人民的各方面支持,使我和我的同事们克服了困难,现在,杂交水稻早已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并走向了世界,造福了世界人民;在杂交水稻领域里,一支高素质、年纪轻的研究队伍正在成长,这都让我感到欣慰。改革开放使我们国家实力大大增强。就拿我们的科研经费来讲,原来少得可怜,上世纪60年代最开始每年只有500元科研经费,后来增加到每年2000元,这就算好的了,但出差只能坐硬座;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每年有了2万元的经费,那时我们很满意了;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两系杂交稻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生物领域里的一个重大专项,经费就更多了,一年1000万元,这对我们是个天文数字!当然,不是我们一家单位,而是全国20多家单位共享。我当时是首席专家,条件大大改善,我们可以用这些经费把试验田搞好,水利条件、土壤状况、田间道路等都可大大改良,实验大楼的条件和设施越来越先进。2007年初我随温家宝总理访问菲律宾,总理在一次报告上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很快,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39000亿元,一年增长了7000个亿,这7000个亿相当于1996年全国全年的财政收入。我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了,科研经费也随之大大增加。现在,我们的科研经费由政府、企业等不同渠道而来,更有条件来武装仪器设备,改善职工的住房和生活条件。在我的心里,祖国是我最牢靠的靠山,我生于斯,长于斯,苦痛和失败属于斯,快乐和笑容属于斯,一切荣誉属于斯;我生命的每一次跃动,都融进了祖国跳动的脉搏之中。我的命运是和人民的苦乐和祖国的盛衰联系在一起的,国家越强盛,我的底气就越足,就越出科研成果,我所得到的这些荣誉都不是我个人的荣誉,是中国的荣誉。我只是一个学科带头人,一名代表。我讲一个故事:1997年8月,我去墨西哥参加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国际研讨会,并被授予“先驱科学家”的荣誉称号。这次会议有6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参加,其中12位是中国人。我因为签证的关系,迟去了两天,在举行仪式的头天下午才到。我到了后,中国同胞喜出望外,说:袁老师你终于来了,我们急死了,你来了之后,我们的地位就提高了。因为在5位被授予“先驱科学家”称号的人之中,其余4位都是美国人。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荣誉不属于我个人,为祖国争取荣誉而感到自豪。今年我79岁,共和国60岁了,我还有两个心愿要实现:“一是要实现第三期超级杂交稻攻关目标,即大面积示范亩产900公斤;二是要在国外进一步大力发展杂交水稻,从现在的3000多万亩扩大到2亿亩以上,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1亿人口。”袁隆平,贾婧.祖国是我最牢靠的靠山[N].科技日报,2009-07-08(001).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相关人士联系本公众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