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海 孟宪忠:从对人的研究到人学

文摘   2024-10-16 15:40   北京  
从对人的研究到人学
高清海 孟宪忠
吉林大学哲学系

人,是世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在我国,人的理论研究恰恰是弱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极左思潮甚嚣尘上,谈人色变。我们没有开展过人的问题的深入讨论,没有出版过人的问题的科学著作。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化雨,哲学界理论界几度开展了人的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能令人满意。这要求我们认真反思:作为拥有十亿多人口的大国,我们怎能不把人的问题作为我们理论研究的重点呢?我们民族难道不应该在人学理论方面奋起直追,作出我们的贡献吗?
人的问题成为世界理论界的热点,是因为它反映了现实的要求。全世界善良的对人类抱有责任感的学者们之所以重视研究人的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人类命运的迫切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从多种角度、多个侧面开展了对人的问题的研究。
哲学在弘扬人的主体性方面,突出研究了人在认识活动、历史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价值问题也是近些年哲学讨论的一个热点。哲学界同志一致批判了那种抹煞个人价值的极左思潮,探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现有价值与应有价值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
随着被称为第三思潮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传入和研究,许多学者深入地研究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人格结构、人的特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问题。这是对人的认识的又一深入。
文化问题是这几年的“显学”和“热门”。就一定意义而言,文化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在文化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强调: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即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思维科学、人才学、创造学一些新学科的兴起和卡西尔符号论、伽达默尔解释学与舍勒、普列斯纳哲学人类学的引进,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推进了对人的问题的研究。这些年,人的问题的研究确实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有所深入,但我们对人的认识还很不全面,还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人的概念,还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人学。现在,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一方面需要从每一层次、每一侧面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人学,以沟通各个层次各个侧面对人的问题的研究。
同时,没有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人学,也不能引起全社会对人的问题的重视,不能在哲学、人文科学之外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贯注人文主义精神,贯注主体性原则。近几年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一方面,哲学、伦理学、文学等人文科学在高扬着人的主体性,强调着人的地位和价值,强调着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在强调经济效益、社会秩序的同时,却存在只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客观力量,而忽视人的主体性的倾向。例如,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发展战略缺少人的主体目标设计。经济改革注重体制而忽视在体制中活动的人的因素的研究。个别经济控制论、社会控制论研究者在运用西方社会控制理论研究我国社会时,有把劳动者只当成控制对象,试图只通过对劳动者的强化控制来提高生产率的倾向。总而言之,我们感到:人在社会主义社会既作为主体、作为社会发展目的,又作为客体、作为社会发展力量这一双重性质,没有在一门统一的科学中得到统一的研究。哲学、人文科学突出人作为社会的目的,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侧重了人作为社会生产、社会发展的力量。这样一来,哲学、人文科学强调的主体性在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以及具体经济政策中就很难得到体现。反之,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侧重研究的社会体制、社会规定在哲学、人文科学中也得不到体现。于是,作为社会主体、社会发展目的与作为社会发展力量、作为社会单元的统一的人,在哲学、人文科学与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被分裂为二。在今天,不论仅从人作为主体、作为社会目的,还是仅从人作为客体、作为社会发展力量一个角度来研究人都是不够的,而要从人作为社会主体、社会目的与人作为社会客体、社会力量统一的角度来研究人。这就要求有一门相对统一的“人学”来全面地从人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主体目标和人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建设的建设者多种角度来研究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的生存和发展才是社会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实质内容。
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人学”,不仅是要为哲学、人文科学与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结合找到一个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为哲学、人文科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互相结合找到一个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说,也要求人们对自然科学作一些人文主义的研究。
一门相对独立的“人学”的建立,是为了结合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门类科学,是为了克服每一门类科学对人的片面研究,是为了促进人的问题的理论解决和实践解决。
(原载《人民日报》1988年6月6日)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相关人士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教科人文
教科人文,德才兼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