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是赫尔曼·黑塞创作的一部重要小说,最初以德语发表于1922年。这部作品深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并对许多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的主人公悉达多出身婆罗门,从小接受良好的贵族教育。他聪慧有悟性,举止优雅讨人欢心。
可是,悉达多却无法让自己喜悦。他终日怅然若失、灵魂悸动不安。
他觉得,不论是父亲母亲还是朋友,都不会一直带给他幸福、安宁和满足。他想找到一条更值得寻找的路,迫近“我”的,能拥有内心永恒的幸福和平静的路。
于是,他辞别父母,与好友乔文达一道踏上找寻自我之路。
在他的探索旅程中,悉达多经历了作为沙门的苦行生活、成为富商享受物质财富、与一名名妓建立家庭并育有一子,最终,在他做摆渡人时通过倾听河流的声音领悟到生命的流动性和整体性。
悉达多在探寻真我的路上历经磨难,这些经历不仅让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也找到了人生的真谛!
1
以平常心去接纳苦难,通过受苦,战胜苦难,做自己的主人。
悉达多跟随沙门长老,遵从沙门戒律,修习克己及禅定。
他站在如火的骄阳下,忍受疼痛和焦渴;他立于雨中,直至双腿和肩膀麻痹;他蹲在刺藤中,皮肤被刺破出血流脓......
通过这些磨练,他学会了如何克己,并通过禅定,在一切表象面前保持心神凝定。
悉达多通过主动承受苦难来寻找生命的意义,最终明白了苦难与顺境都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应该以平常心去接受和面对。
正如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说:
“主动去体验冲突,确实很难过,但想让自己的内心获得自由和更强大的力量,就必须要在遭遇冲突时,拿出勇气去面对,尽量去寻找解决办法。只有甘愿承受打击时,我们才能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
我们也不应过度畏惧困境。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缺乏苦难的生活是不完整的。遭遇困境时,唯有接纳苦难,通过受苦战胜困难,修习自我克制,才能从中汲取更多力量,赋予生命更完整的意义。
只有那些能够承受痛苦和考验的人,才能最终获得心灵的宁静。
2
克服贪欲,渴求新知,对生命整体的自觉思考。
跟随沙门的第三年,悉达多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暂时麻痹自己,逃避真我。
乔文达和悉达多的意见产生了分歧,乔文达最终选择追随佛陀乔达摩。
失去乔文达之后,悉达多感觉自己迷失了,于是他回到城里,去过普通人的生活。
在那里,他结识了名妓伽摩罗,跟名妓学《爱》经,结实了商人伽摩施瓦弥,跟他学习经商之道。
悉达多学会了经商,发号施令,寻欢作乐。学会穿戴华美的服饰,使唤仆人,学会放纵。他挥金如土,沉迷赌博,失去了往日的仁慈之心,对施舍也失去了兴趣。他的内心变得焦虑、分散、冷漠、贪婪且永不满足。
赚钱与他不再是游戏和琐事,而是枷锁和负荷。
直到有一天,伽摩罗说,她要去追随佛陀乔达摩皈依他的教义,并把自己的花园献给乔达摩。
悉达多意识到自己正过着既无价值又无意义的生活。
回顾过去,他曾有过许多幸福和喜悦,每次获得真知都点燃了他对新知识的渴求。
他的使命是去寻找生命的真谛!因此,他离开家乡成为沙门,离开沙门走向世尊佛陀,再离开佛陀踏入无常的世界。
他终于明白了,由伽摩施瓦弥一类人构成的世界与他不过是一场游戏,一部闹剧。他不会再游戏下去。他离开了花园和城邑,一去不返。
在寻找真我的道路上,悉达多也曾在欲望的诱惑里迷失自我,最终在觉醒中解脱。
黑塞说:
“世人和学者、思想者相比应有尽有,除了唯一微不足道的东西:自觉。对生命整体的自觉思考。”
悉达多在倾听河水时,看到由他以及所有人组成的河水咏唱着,满载渴望、燃烧的痛苦和无法满足的欲望,奔向目标。爱的欲望该得到哺育,痛苦该去品尝,蠢行该去实践。
他不再痛苦,满是同情,心怀喜悦,顺流而行,融入统一。
3
活在当下。怀着爱意,以惊叹和敬畏之心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包括我自己。
有一次,悉达多替伽摩施瓦弥去村落收购稻谷,因去去晚了,稻谷已经被其他商人收购走了。他却依旧在村里逗留数日,跟村民打成一片,十分开心。伽摩施瓦弥责备他没有及时赶回,损失了时间和钱财。
他说,不要责备,责备向来于事无补。不要因责备伤害自己。损失由我来承担。我对这次旅程非常满意。我认识了许多人,交了很多朋友,孩子们在我的膝上玩耍,没人把我当商人。
一天,伽摩施瓦弥问悉达多:“你的意思是,对于河水来说只有当下。既没有过去的影子,也没有未来的影子?”
悉达多回答说:“我领悟到这个道理后,认出我的生活也是一条河。这条河用幻象,而非现实,隔开少年悉达多、成年悉达多和老年悉达多。悉达多的前世并非过去,死亡和重归梵天亦并非未来。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
人们对时间充满恐惧,不是活在过去的悔恨中,就是活在对未来的担忧里,始终没有好好珍惜当下。人一旦战胜时间,放逐时间,一切世上的苦难和仇恨也就被战胜了。
悉达多说:“真的反面同样真实!可以思想和言说的一切都是片面的,是局部,都缺乏整体、完满、统一。”
“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生活有苦就有甜,有悲伤就有喜悦。
人生就是一条通向自我之路,不断尝试,辨明迷途。从来没有人能够成为完全、彻底的自我,尽管如此,每个人都仍然在努力尝试。
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接纳生活赋予我们的苦难,学会修习自我克制,不被欲望控制,看清生活的本质,去爱,去接纳,去体验。
比如一块石头,我不会因它终将变为这个或那个而敬爱它,而只会因为它本身而爱它。
审视世界、解释世界或批评世界,或许是思想家的任务。而我唯一要做的,是去爱这个世界。不轻视它,不憎恶它,也不厌恶自己。怀着爱意,以惊叹和敬畏之心注视一切存在之物,包括我自己。
【名著橱窗】已上架本书诺奖经典名著
黑塞代表作
追求生命真谛之书
名家名译精装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