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人格不完整的人,任何爱的尝试都会失败,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需要后天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情感   2025-01-31 19:25   黑龙江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的代表作,自1956年出版以来,在全世界畅销不衰。

有人认为爱是简单的,困难的是寻找正确的爱的对象,或者被爱。弗洛姆告诉我们爱的能力并非天生具备,而是通过个人的成长和不断的学习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就像学习其他任何一门课程一样。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写道:

“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像爱这样以极大的希望和期待开始,却以有规律的失败而告终。”

不去学习爱,就容易错把激情、控制或忍耐当成爱,这种爱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很有可能演变成冷漠、痛苦或者憎恨,最终导致爱的失败。

爱不仅是一种情感体验,更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一个人格不完整的人,何爱的尝试都会失败。

1

人格不完整的人,任何爱的尝试都会失败。

人格不完整的人,思想和行动经常不一致,内心冲突剧烈,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因而也无法表达真爱。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爱不是畸形的爱就是虚伪的爱。

如神经紊乱型的爱,只想像孩子一样向别人索爱却不会爱别人;偶像崇拜的爱,把所爱的人当作“偶像”崇拜;伤感的爱,只在想入非非中体验爱情;自恋者的爱一切只是围着自己转,不可能真正爱任何人。

还有一种爱,被弗洛姆称为共生性结合的爱,这种爱的双方都是人格不完整的人。一方是受虐狂,另一方是虐待狂。

受虐狂用以使自己成为别人附属品的方式来寻求保护、摆脱孤独或贫穷。虐待狂则通过使另一个人成为自己的重要部分来提升自己的地位,满足虚荣心或克服自卑感。

这两个人,一个人处于完全屈从于对方的位置,另一个则握有绝对的控制权。

在世界名著《苔丝》中,苔丝和阿厉克之间就属于典型的共生性结合。

苔丝曾遭到花花公子阿厉克诱奸,逃离阿历克后,走投无路又不得不再次和阿厉克在一起。阿历克以为她娘家提供经济支持为依仗,经常贬低、侮辱和讽刺苔丝,在一次冲突中,苔丝挥刀将阿厉克杀死。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

所有形式的爱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真正的爱是在保护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

在共生性结合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两个人格有缺陷的人之间根本无法孕育出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无论他们做出怎样的爱的尝试,都必将以失败告终。

真正的爱允许每个人保持其个性和自由,无需通过牺牲自我来迎合对方。只有当双方都能在关系中维持各自人格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并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必担忧失去自我或遭受压制时,这种基于相互信任和支持的爱才是健康且可持续的真爱。

2

真正地爱,是爱一个人原本的样子,爱他的全部,并因此爱上全世界,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去爱一个自己幻想的或改造后的理想化形象。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讲述了一个女人默默爱一个作家,为他生下孩子,却又不让他知道的故事。

她的爱是一种“让自己低到尘埃里”的偶像崇拜式的爱。

这样的爱把对方当成至善至美的化身,根本看不到或者不愿看到对方的本来面目,她的爱仅仅是一种幻想。

还有一种爱,与偶像崇拜式的爱不同,它将改造对方视为“爱”的主要内容。

这种爱的本质上是对自身问题的一种逃避。他们把自身的问题投射于“被爱”的人,把改造自己的期望寄托在了改造他人身上。

强势的控制型父母容易将这种爱施加于自己的孩子身上,这种以改变他人为目的的爱,不但让自己“爱”得很委屈,也会让对方很受伤。

崇拜式的爱和改造之爱有一个共同点:所爱的都不是对方本来的样子,而是他们幻想中的样子,或者是经过自己改造、控制后的样子。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

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我就会爱所有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另一个人说“我爱你”,我就一定能够说:“我因为你而爱每个人,我通过你而爱这个世界,我由于你而爱我自己。”

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它不仅爱一个人的优点,也接纳一个人的缺点。所爱之人是眼前这个无需做任何改变的人的全部,而非仅仅爱他的某一方面或是与这个人真实情况不符的理想化的形象。

3

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主动把人和人联合起来的能力。

持久的爱必是一种双向的奔赴,我主动去爱你,你也主动来爱我。而不是主动之爱和被动之爱的关系。

只想被别人爱而不去爱人是未从儿童进化为成人的神经紊乱的状态。

等着别人来爱自己,受了感动后再去爱别人,很容易被花言巧语所诱骗。

只有主动去爱人,恰好对方也过来爱自己,才是真正成熟的爱。

托尔斯泰年轻时,在给抚养他的婶婶的信中,曾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我发现了一条简单、古老、现在我知道而别人尚不知道的真理:我发现,世界上有一种不朽的东西,有一种爱,要永远幸福就必须为他人活着。”

托尔斯泰所说的为他人活着正是爱的主动能力的体现。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

真正的爱意味着产生爱的能力,它并不是被某人所感动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为被爱者的成长和幸福所作的积极奋斗。”

爱并不是被爱的问题,也不是寻找合适的对象的问题,而是一个艺术和才能的问题。

两个陌生人因激情而产生的爱是短暂的,当他们十分熟悉时,他们的亲密感就越来越失去神奇的个性,直到他们对立、失望和相互厌倦,扼杀了最初的激情。

没有学会爱的能力,再美好的爱也是昙花一现。

作为一种艺术,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爱需要自律,要有自己的限度和准则。

爱需要专心,专心意味着孤独,而这是爱的能力的重要条件。

爱需要耐心,就像孩子学走路一样不厌其烦。

爱需要对自身有敏感性,对自身不敏感的人是学不会专心的。对自身敏感才能对他人敏感,就像母亲对婴儿那样,无须婴儿表达,母亲就能体察到婴儿身体上的某些变化、要求或焦虑。

让爱成功的最关健条件是克服自恋。

对自恋的人来说,他们只关注自身的体验,把他人和世界都只看成自己的扩展,这样的心态根本不具备爱别人的能力。

自恋的对立面是客观,即按人和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他们,并能把客观存在和主观想象区别开来。

真正的持久的爱是理性的、客观的,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感性的、冲动的行为。

学会爱的过程,也是让自己人格完整的过程,发展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其实是在完善自我。

罗素在《幸福之路》中说:

“对人以及对物的爱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拥有了爱的能力,就拥有了获得幸福的最核心的能力,愿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能学会爱,拥有爱,从此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

【名著橱窗】已上架本书
一本关于爱的顶级哲学著作
深刻探讨爱的幸福指南
常读常新的枕边之书




世界名著每日读
感受读书之乐,细品世界名著中的人生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