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一旦掉进这3个思维陷阱,再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疲于奔命的劳苦生活!

情感   2025-01-25 19:25   黑龙江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936年。在豆瓣,有21万+读者为这本书打出了8.6分的高分。

此书为何如此受欢迎?因为老舍把一个穷人的奋斗、无奈和最终的宿命写透了。

表面上看,穷人的穷与社会环境有关,而究其根本,贫穷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状态,更是一种思维模式。

穷人脱贫、普通人跨越阶层之所以这么难,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陷入了导致自己贫穷和平庸的思维陷阱中,难以自拔。

一旦穷人陷入以下3种思维陷阱,无论多么努力,也难以摆脱疲于奔命的劳苦生活。

1

掉进了“老鼠赛跑”陷阱,便只能靠出售时间的方法赚钱。

罗伯特·清崎在其经典著作《富爸爸穷爸爸》中指出,穷人为了金钱而工作,收入主要靠出卖时间。

为了赚更多的钱,穷人们好似在铁笼里蹬飞轮的老鼠,蹬得越快,在恐惧和贪婪的牢笼里陷得越深。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得失,把几乎全部的时间都花在工作赚钱上,根本没有额外的时间提升自己。

祥子从农村到北京谋出路,靠拉车为生。在他看来,他的优势是年轻、有力气、能吃苦,有的是时间。

为了实现买车的理想,他日复一日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穿梭,如同永不停歇的陀螺。他的目标简单而明确:拉车、赚钱、攒钱、买车,然后就可以不用交租车钱,继续拉车、赚钱、攒钱。

这种单纯朴实的想法,让祥子深深地陷入了老鼠赛跑陷阱之中。

硅谷著名的企业家纳瓦尔道出了鼠赛跑模式的巨大弊端:

单纯通过出售自己的时间来创造财富,其上限是非常有限的,当个人投入与收益高度相关时,收入会相对固定,难以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只靠出卖时间赚钱,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做怎样的努力,也终究难以跳出“老鼠赛跑”的困境。这种方式存在天然的局限性,因为人无法解决时间有限性的问题。

摆脱老鼠赛跑的尴尬生活,只有两个方法。一种方法是让自己的工作收入只与结果有关,而与时间无关;另一种方法就是学会用钱来赚钱。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人们先放弃一些时间收入,然后,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习一种高阶的新技能或者与风险投资有关的财务知识。

可惜,大多数穷人都舍不得这些可以用来赚钱的时间,他们宁愿把时间用在消遣上,也不愿意做提升自我的尝试,他们把读书和学习看成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2
掉进了“军备竞赛”陷阱,便不再有动力去发掘自己的独特性。
祥子选择拉车行当其实也是经过观察和思考的。比起其他体力劳动,拉车的工作机会更多,每天可以挣五毛到七毛钱,车夫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工作时间和地点。
可惜,北京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也都是这么想的,恰如当下众多人都觉得上大学、考研、捧上铁饭碗乃是一条康庄大道一样。
如果我们不能深挖自己的独特性,发现自己真正比别人强的地方,而是随大流儿进入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很可能会掉进“军备竞赛“的陷阱中。
罗尔夫·多贝里在《清醒思考的策略》里这样解读“军备竞赛陷阱”:
"如果人人都有大学学位,那么这张文凭对你就没用,你要选择在更好的大学就读,取得更高的学位。此时,教育就变成了‘军备竞赛’,只有‘武器制造商’,即大学才会从中获利。"
军备竞赛陷阱和老鼠赛跑陷阱一样,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自责心理:即自己现在不好,是因为自己不如别人学历高,没有别人毕业的学校好,不像别人那么努力。
这种想法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一只猴子如果跳到水里和一群鱼拼游泳,再怎么努力也不会赢。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那只可怜的猴子呢?
我们必须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某种工作中你做得总是不如别人好,很可能这份工作根本就不适合你,你再怎么勤奋也是徒劳。
几乎所有真正成功的人都做过很多并不成功的工作。只是他们比普通人更勇敢。他们拒绝不适合自己的军备竞赛,敢于跳出不死不活的舒适圈,愿意不断尝试新的可能性。
摩西奶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农业劳动。直到70多岁时,由于关节炎的原因,她无法继续体力劳动,才开始尝试绘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几年后,她通过一次画展便成为了风靡全美的原始派画家。
可惜,她转行有些晚了。发掘自己的独特性,找到专属于自己的能力圈,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因此最好要趁早
如果你很年轻,一定要多尝试、多折腾、多学习,勇敢地换赛道,直到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份工作。
即便你不再年轻,也依然可以像摩西奶奶那样,鼓起勇气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继续探索和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说不定,我们也能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3
掉进了“惯性思维”陷阱,不敢承担任何风险。
由于思维的惰性和对安全感的过度追求,穷人很容易产生“一条道跑道黑”的惯性思维。
祥子租车苦干3年,攒够了100块钱,终于买上了一辆黄包车。他为了能多赚几个钱,冒险到军阀控制区拉车,结果连人带车都被当兵的抢走了。
逃回来的路上,祥子顺手牵走了三个骆驼,但兵荒马乱的,三个骆驼只卖了35元,根本不够再买一辆车的。
祥子去租车,车厂的老板刘四看他为人老实,主动提出借钱给他再买一辆车。可是祥子嫌利息高,拒绝了刘四的好意。
在祥子的惯性思维中,他认为只有赚钱才是正确的,花钱则是错误的,即使稍微投入一些资金就能赚取更多也不愿意做。
有人好心劝他开个折子存钱,有利息可赚。但祥子认为:“钱在手里到底比在小折子上强,强得多!折子上的钱只是几个字!”
凡是与旧方法不同的事情,祥子都不愿意花心思去研究,拒绝和反对对他来说要比实际去尝试容易得多。
好心的高妈同情祥子想早点买车的急切心情,想帮忙把他攒的钱放出去,让钱生钱。这种高风险的事,祥子当然更不会同意。
高妈又给他出了个起会凑钱的方法可以快速买车,祥子依然不为所动。
在祥子心目中,一切方法都不如用体力赚钱来得踏实,一切新方法都不如老方法更可靠。他害怕一切未知的风险,拒绝一切新鲜事物,只按着自己的惯性去思考问题。
惯性思维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变通,无法根据新情况做出新的判断,也无法吸收新方法进行改进。这种思维模式容易导致类似“郑人买履”的错误:明明人已经来到了买鞋现场,却还要回家去取尺码。
企业家扎克伯格说:“最大的风险就是不去冒险。
避免不确定性或潜在的损失,也意味着放弃了潜在的收益。
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不是盲目排斥新思维,而是要随时吸收新思维,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然而,能够做出这种调整的前提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能只依赖一种思维模型。
著名的投资家查理·芒格之所以能在投资决策上表现得既准确又稳健,正是因为他精通多个学科的知识,并采用跨学科的多元思维模型来分析问题。在芒格看来,单一的思维模型容易扭曲现实,导致错误判断而失去大好机会。
如果我们读书不多,思维模型就会变得非常单一,容易陷入“惯性思维”的陷阱。由于无法准确判断新思维的利弊,我们往往会对新思维持有恐惧和排斥的态度。表面上看这是为了避免冒险,但实际上却可能导致我们不断错过宝贵的机会。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表面上看是财富或地位的不同,实际上是思维上的差距。尽管社会背景和出身难以改变,但提升思维模式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要想实现阶层的跃迁或者自我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依然是多读好书,多见高人,多汲取有价值的认知,让自己的思维模型变得丰富起来。唯有如此,才能不害怕不确定性,避免掉入“老鼠赛跑”和“军备竞赛”的陷阱,也不会被惯性思维所左右。相反,我们会努力发掘自身的独特性,学会随机应变,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现机会,最终实现财务自由和思维自由。



世界名著每日读
感受读书之乐,细品世界名著中的人生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