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求人生幸福的经典著作中,有三本出自大师之手的哲学书,最令人回味无穷。这三本书都是作者老年期所作,不仅仅是他们长期哲学思考的结晶,更是他们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深刻总结,读来非常亲切。这三本书均直面人生的幸福议题,用其不同的方式深入而细致地阐述了影响人生幸福的种种因素,从哲学的高度为我们这些寻求幸福的普通人指明了一条清晰而光明的道路。一本好书就是一个良师益友,他始终伸出橄榄枝,等待着我们和他相遇。与其向上社交,不如向上读书,从真正的智者那里获取生活的智慧。幸福的根本不是财富、地位和我们对外呈现的表象,而是自身的丰富程度和规避风险的能力。
影响了无数大师的哲学家叔本华在晚年为普通人写了一本关于幸福的书,后人取名为《人生的智慧》。
在这本书里,叔本华将其对人生和幸福的深刻理解,化为犀利而迷人的语言展现给我们。初读此书,会感到一种被刺痛的感觉,再读此书,却由衷的欣慰,这世上竟有这样有智慧的哲人为我们普通人的幸福毫无保留地指点迷津。在书的前半段,叔本华将幸福归因于三个方面:第一是人自身的拥有,如健康、个性及智力;第二是人自身以外的东西,如财富;第三是人所展现出来的表象,如地位、名誉、名声等。他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论述,其观点直白、深刻、一针见血,看罢有一种忽然惊醒的感觉。在书的后半段,叔本华为我们的人生幸福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其中的每一个观点都令人震撼,又深有共鸣。作为一个智者和长者,他的结论简明、直接而又耐人寻味,每读一遍,思想就精进一层。幸福的生活,实应被理解为“减少了许多不幸的生活”。
快感的产生其实就是意欲所受到的抑制得到了消除,意欲获得了解放。我们不应该以痛苦为代价去购买快乐,甚至只是冒着遭受痛苦的风险去这样做也不行。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我们不应该向他询问那些令他高兴的赏心乐事,而应该了解那些让他烦恼操心的事情。因为烦扰他的事情越少、越微不足道,那么,他也就生活得越幸福。我们最终获得的并不是我们当初所追求的——这最终获得的东西甚至比当初所追求之物还要好。许多人太过沉迷于现在,或者更多地活在将来。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纯粹的思想智力活动,与实际生活相比较,能给具备这方面思想能力的人带来更多的欢乐。【名著橱窗】已上架本书
百读不厌的哲学经典
人生幸福的枕边指南
豆瓣9.3分的哲学奇书
号内搜书名可得相关文章
名家名译,出版社直发
精装正版,品质保障
自我沉溺和嫉妒会导致不幸,精神疲劳是痛苦的根源,忍受枯燥是一种能力,兴趣爱好越多,越少受制于命运,爱是幸福的源泉!《幸福之路》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于1930年撰写的一部探讨个人幸福的著作。该书诞生于一战之后,当时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人感到迷茫。罗素在这本书中结合其深厚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知识,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影响个人幸福感的各种因素,并提供了实现个人幸福的具体建议。罗素是一位享寿98岁的智者,一位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他的幸福箴言极富感染力。恶劣的社会环境和不堪的原生家庭所造成的不幸,是我们无法选择和控制的。而有些不幸则是完全出自于我们的任性和无知。自我沉溺是导致不幸福的主要原因。自责、自恋和自大是最常见的自我沉溺方式,而精神疲劳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单纯的身体疲劳,只要不过度,往往可以带来幸福感,它让人呼呼大睡,胃口大开,想去享受假日的欢乐。让我们感到疲倦的并非是单纯的身体劳累,也未必是忙碌的工作或生活,而是精神上的疲劳。我们能够感知到快乐的首要条件是精力的充沛,一个非常倦怠的人只能过死气沉沉的生活。幸福源于一种忍受单调和枯燥的能力。寻求刺激以对抗无聊只能迎来更深的空虚.....所有伟大的著作都有乏味的章节,所有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趣的时候......忍受或多或少的单调生活的能力,应该从小培养.....我们的生活是自然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从自然里汲取养分,与动物、植物并无二致。一个人兴趣爱好越多,越少受制于命运,而爱的能力是幸福的真正源泉。在《幸福之路》中,给我个人最大的启示就是刺激的生活不能带来快乐,忍受枯燥是一个必修课,无论是生活还是读书,都要有耐心,能接受人生无趣的部分,才能更好地感受人生的趣味和美。【名著橱窗】已上架本书
百读不厌的哲学经典
豆瓣8.8分的幸福名著
号内搜书名可得相关文章
名家名译,精装正版
爱是一种才能,个性自由才能学会真爱,爱是接受他人的本来面目,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成熟的爱是主动爱人而不是等待被爱。在《幸福之路》中,罗素认为拥有智慧和爱的能力是获得幸福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只注重智力和阅历的发展,从未对爱的能力有任何的关注。
而读到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才真正明白爱的重要性。
羞于谈爱、只把爱当成被爱、把爱当成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只爱一个人而对他人漠不关心......上述这些想法都表明其根本不懂爱,也不具备爱的能力。
在《爱的艺术》中,弗洛姆有一句话令人茅塞顿开:一个人格不完整的人,无论做怎样爱的尝试,都必将以失败告终。
爱的能力并不是先天获得的,它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艺术。
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需要自律、专心、耐心,对自己的感受有敏感性,而让爱成功的最关键条件是克服自恋情结,把目光从对自身的关注,转向对他人和这个世界的关注。这是一本人人都该好好读读的哲学书,欠缺爱的能力其实是一种普遍现象,谁认真领会了这本关于爱的哲学经典,谁就离幸福更近了一步。
【名著橱窗】已上架本书
一本关于爱的顶级哲学著作
深刻探讨爱的幸福指南
常读常新的枕边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