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要是生活在人群当中,那他就绝对不应该谴责任何人,哪怕这个人是一个最卑劣、最可笑的人。我们应该把这样一个人视为无法改变的既成的事实:这个人遵循一条永恒的、形而上的规律,只能表现出他的这个样子。如果我们碰到一些糟糕透顶的人,那就要记住这一句话:'林子里总少不了一些怪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你讨厌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可能在讨厌你。生活在人群中,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不要试图改变任何人,别人的尊重或喜爱可遇而不可求,不要把面子当回事,要根据他人的价值来决定自己对他的态度!要接受任何一种个性的存在,不要因任何人的行为动怒,也不要试图改变任何人,而是要学会利用他们。
我们年龄越大,接触的人越多,就越能发现,人与人之间在精神和性情方面既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相似性,也可能有巨大的差异性。当我们和人交谈的时候,通过微小的细节就能看这种相似性或差异性。
如果两个人是同一类人,你的话就很容易得到你想要的奖赏性回应,聊天过程会很轻松。如果两个人不是一类人,对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令你不悦。我们要容纳这类人的存在,并提醒自己千万不要因为这些人的行为而动怒。“我们应让自己习惯于这样的看法:别人拂逆我们的心意,妨碍我们的行动,但他们这样做完全是出于一种严格的、发自他们本性的必然性,这与物体活动所根据的必然性一般无异。所以,针对别人的行为动怒就跟向一块我们前进路上的石头大发脾气同等的愚蠢。”别人激怒我们的行为,在他们的个性中很可能是完全自然的,为这种事生气是十分荒谬的。我们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接受任何一种个性,即便我们认定这种个性非常荒唐可笑,也不要试图改变他们,而是要不动声色地利用他们。一方面,大部分人都脱离不了主体的“我”,除了对自己认同的东西感兴趣以外,很少去思考其他的观点。如果试图使一个人放弃他的看法中的种种荒谬之处,等同于向对方维持个人价值感的精神内核发起攻击,不但达不到目的,能够全身而退就不错了。另一方面,人不可能看到自身之外的东西,我们所判定的他人需要改变的方面很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误判,即我们会被自己的短视、偏见或刻板印象所束缚而无法看到事情的全貌。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妄下结论,不要试图改变他人的想法,也不必仰视或鄙视任何人,而是要全然接受这个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人性,这样我们的心情就更容易保持平静。当我们不再为人的各种怪行而大惊小怪,并愿意顺应对方的本性与其交往时,我们的心理负担就大大减轻。我们和人交往的目的永远不是影响谁或者改造谁,也不是滥施同情,而是以人为镜,利用对方性情的独特之处来不断完善自我。
尊重都是从别人那里抢来的,你有实力,别人不得不尊重你。他人的喜爱往往出于私心,你没有价值可以提供,没有人会喜爱你。人的幸福来自于三个方面,外在拥有、人的自身和他人的评价。外在拥有是我们赖以生活的物质基础;人的自身主要包括健康的身体和维持自我价值感的精神内核;他人的评价则是人们对我们的看法。
人的主要烦恼来自于他人的评价,其中最在意的方面就是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喜爱的程度。“自卑感、不足感和不安全感决定着个体的生存目标。”我们之所以这样在意别人是否尊重或喜爱自己,根本原因在于潜藏于内心深处的自卑感的强烈作用,即我们无法认同我们自身,只好通过别人的尊重和喜爱来稳固自己的精神内核。“别人的尊重能给予我们内心极大的满足,因为它与我们的价值感紧密相关。但是,别人对我们的尊重是我们强行从别人那里、违背他们的意愿获得的,所以,别人通常都把自己的尊重掩藏起来。而别人对我们的喜爱则总是出于私心,他们是为了自己的价值感才喜爱我们,虽然我们非常享受这种感觉。”别人的尊重是我们强行拿来的,因为我们的实力比他们强,他们不得不按我们的要求来尊重我们。别人的喜爱则是因为他们自己有私心,因此,获得他人尊重和喜爱这件事并不纯粹。不被尊重或不被人喜爱再正常不过了。每个人的视野都是有限的,各自只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智力去明白和理解他人,不必为了获得所谓的尊重和喜爱而将自己的思想降格至别人的水平。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不需要取悦任何人,只要提升自己的实力就够了。实力强大,想要多少尊重就可以拿来多少尊重。而没有实力,连最亲近的人都会看不起你。而要想让别人喜爱你,你就要拥有可以向对方提供的独特价值。如果你在金钱、权力和才能方面的价值很小,那就只好低下头来去讨好别人,以输送情绪价值的方式来博取他人的喜爱。
对待任何人都不应该怀有敌意,但必须将他的行为表现牢记于心,并以此来确定这个人对我的价值,然后根据这个价值来决定自己的态度。
我们生活在人群中,要欣然接纳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不要因为他人的任何行为而让自己愤怒,也不要为了获得他人尊重和喜爱而煞费苦心,要明白尊重是自己用实力强迫别人给的,而别人喜爱你,你也是要付出代价。无论如何,即便我们已经了解了人性的全部真相,也不应对任何人怀有敌意,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看,趋利避害的自利服务偏差实在是人之常情。但是,为了自己的幸福,我们必须记住别人的行为和表现,并以此作为他的价值坐标,并根据这个价值来决定我们对他的态度。“人的性格是不会改变的。无论何时,把一个人的性格中的劣性忘掉就跟扔掉了我们千辛万苦挣得的金钱一样。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与人过分亲密和与人结下愚蠢的友谊。”人性是复杂的,我们不能迁就和顺从那些本性不好的人,比如我们既然总要得罪一个爱借钱的人,不如压根就不错钱给他们。再比如,我们要是总以信任和尊重的方式和一些肤浅的人交流,他们很快就会变得傲慢起来,并认为我们应该容忍和接受他们的一切行为。事实上,适合我们与之深交的人非常稀有。我们与人交往时能够拥有的优势全在于我们对对方没有要求,不用依靠他们,并且让他们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不爱也不恨”包含了全部世俗智慧的一半,“不要说话也不要相信”则包含了另一半的人生智慧。和任何人在一起,都要留个心眼儿,要基于对方的个性和对自己的价值来选择自己的态度。面对一个普通的人,既不要爱,也不要恨,能不说话就不说话,也不要随便相信,唯有如此才不会在人群中失去自我,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名著橱窗】已上架本书
豆瓣9.3,1万+评价
大哲学家的普世智慧
常读常新的哲学经典
人生烦恼的高效解药
样书精致,名家名译
出版社直发,精装正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