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虚荣心不管戴上怎样的面具,都会伤人伤己,当不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的时候,才能认清自己、看懂他人、看见生活!

情感   2025-01-16 19:25   黑龙江  

《理解人性》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代表作。

在这本书里,阿德勒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是有目标导向的,个体的目标决定精神活动的内容。而个体目标早在童年期即已形成,摆脱自卑感与追求认可是人最基本的心灵目标。

在摆脱自卑感和追求认可的路上,有一种极端现象,即凡事追求卓越,把虚荣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虚荣心是一种攻击性人格,伤人伤己。

虚荣心很伤人。

虚荣心强的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不是滋味,为了保持自己的优越感,他很可能通过说谎欺骗,甚至贬损打击别人的方式抬高自己,一不小心就沦为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可怕的人。

虚荣心也很伤自己。

虚荣的人常常害怕给人留个坏印象而焦虑不安,为了争个第一可以把自己累得半死。他们过于敏感,特别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总是想方设法地证明自己比别人强,仿佛只有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

虚荣心让自己如惊弓之鸟一般整日处在不安状态之下,在群体中,若不能彰显自己的独特性或者感到被忽视便会紧张焦虑,当自己所认定的重要性被剥夺或遭遇一点不公平时,便会呈现出一种不由自主的攻击性,对失败和挫折有很低的耐受性。

1

虚荣心不管戴上怎样的面具,都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威胁。

虚荣心是一种普便现象,但威胁到自己或他人的程度,取决于虚荣心的形式和强度。

在经典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草根出身的富豪茨比为了吸引昔日恋人,现在已经嫁人的黛西的注意,在黛西家的对面置办了毫宅,经常举办豪华的免费宴会,一方面等着黛西的注意,一方面想借此结交上流社会的朋友。

但是,参加聚会的人只把他当成个爆发户。黛西也只爱他的家财。他最终因为替黛西顶罪而被杀。办葬礼的时候,参加葬礼的人寥寥无几,连黛西都没来。

在虚荣心的映照下,所有的付出在别人看来都是个笑话,友谊和爱情都透着虚伪的味道。

虚荣心是对自卑感的过度补偿,如茨比一样的虚荣心往往表现得很明显,一望可知。朋友圈炫富、奇装异服带金链子、逢人便谈自己和某个达官显贵多么熟悉......茨比以其悲剧的命运告诉我们,公然的张扬和显摆不但得不到尊重,还会遭人厌烦。

然而,真正危害我们心灵的并非是这种明显的虚荣表现。

阿德勒在《理解人性》中说:

“人们对虚荣常常是百般掩饰、巧妙伪装,为其戴上诸多变幻多端的面具。”

那些戴上面具的虚荣因其隐蔽性而更加伤人伤己,经常连自己都不知道,原来所有的痛苦皆来自于隐形的虚荣心。

以下这些人虽然巧妙地伪装了自己,但本质上都是虚荣心很强的人。

他们是过度谦虚的人、立下雄心壮志的人、喜欢表演特别能说的人、热爱抬杠的人、不好说话的人、喜欢为自己辩解的人、善于批评的人、牢骚满腹的人、抱怨连连总说今不如昔的人.......

过度谦虚不过是要隐藏自己的潜意识里的高人一等罢了!

立下雄心壮志往往志大才疏,自卑又骄傲,被虚荣冲昏了头脑。

喜欢表演特别能说,是在向别人表明我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热爱抬杠只是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性。

不好说话的人往往能力不足,却自视过高,虚荣得很,通过不给别人好脸或制造一些障碍来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喜欢为自己辩解是虚荣引发的焦虑,仿佛每个人都在关注你,仿佛谁都在意你的失败或你是否有能力似的。

善于批评的人表面上看只是直男或直女,实则是被虚荣所驱动,喜欢借助于各种小手段对自己进行抬高或对他人进行贬低。

虚荣再怎么伪装也改变了不了其本质,即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自己是否最强、受到重视、是否受到侵害......却看不到他人的优秀和生活的美,心态永远动荡起伏,心灵永无宁静之日。

2

虚荣心干扰了正常思维,热切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或认可,却忽略了对事情的判断和对生活本身的关注。

虚荣心让一个人做事的目的处处围绕着自己,甚至为了表现自己的重要性,经常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

几年前曾经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新闻,17岁少年为了买苹果手机竟然将自己的肾卖了,这种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连命都不要的极端事例,足见虚荣心害人之深。

然而,虚荣心真正无处不在的危害在于干扰人正常的思维,因为热切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评价,极容易忽略对事情本质的判断,从而做出荒唐的事情来。

在《局外人》中,小混混雷蒙用几句夸赞的好话,就把老实内向的默尔索搞得晕头转向,忘记了雷蒙的人品,糊里糊涂地帮他写侮辱女友的信、欺骗警察,最后莫名其妙地替雷蒙杀死了雷蒙的仇人......

阿德勒在《理解人性》中说:

“虚荣的最危险之处在于,它最终会令一个人与现实世界脱离,令其无法理解人与人之间一定存在的那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还会将个人和现实生活的关系扭曲,阻碍一个人的自由发展。”

虚荣心,让我们太执着于别人怎么看自己,被别人的好话冲昏头脑,因别人的否定而气急败坏。这些本能的反应让我们正在与真实的世界脱离联系,因为我们几乎只看到了自己,没有看到他人,也无法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别人为什么夸你,也许他也想得到同样的夸赞,或者以此达到某种利用你的目的。纯粹的欣赏很少通过语言直接表达,非语言信号所营造的对你的重视才更加真实。

别人为什么否定你,也许他只是在否定自己,他在把自己的不满投射到你的身上。

只有跳出虚荣心,把自己变成一个生活的旁观者,不再为自己的重要性和是否被忽略而感到难堪时,我们才能理解人性,看到生活的真相。

3

摆脱了追求卓越的心,不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才能认清自己,看懂他人,看见生活,把人生当戏看,淡定从容地应对世事变迁

阿德勒在《理解人性》中说:

“虚荣者的命运是被虚荣所支配。于虚荣来说,其永远无法战胜的超级对手就是社会生活,所以虚荣早在萌芽阶段就将自己的真面目隐藏起来,对自己进行一番乔装打扮之后再迂回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追求卓越,无论如何乔装打扮,终究是要失望的。再厉害的人也只能辉煌一时,如果把做老大、坐C位、受尊重当成自己毕生最看重的东西,那你的人生必以悲凉收场。

人都是为自己而活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都是为了价值交换。别人推崇你,不过是因为你能满足他的需要罢了;别人贬低你,也很可能是担心你威胁到他的优越感,何必放在心上呢?

至人只是常。

真正厉害的人看上去都是些很平凡的人。他们不会在意别人的赞美或批评,因为这些和他们无关,那只是别人的心态在自己身上的一种投射而已。

人活世间,我们需要得很少,如果衣食无忧,那就要接受世态炎凉,接受人生的下坡路,接受失败、失落,接受生命色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暗的现实。

我们永远不必把别人是否把自己看在眼里,自己是否重要,是否被忽视,是否被尊重当做一回事儿,那都是虚荣心在作祟,我们只需关注问题本身就够了。

当我们放下对卓越的执着,不再被他人的态度所左右,既不仰慕强者的光环,也不轻视弱者的处境,而是将视野扩展至他人乃至整个世界时;当我们把对话视为汲取智慧的桥梁,而非仅仅表达自我的平台,并且培养起敏锐地倾听与解读他人非言语信号的习惯时,我们便逐渐开始理解真正的自我,洞察他人话语背后的深意与行为之下的动机,重新发现生活中那些被日常喧嚣所掩盖的美好。

【名著橱窗】为您筛选
高性价比精装正版图书

世界名著每日读
感受读书之乐,细品世界名著中的人生智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