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庄子二则》不适合做八年级初中生教材

文摘   2024-09-23 00:02   江苏  
鄙人教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一课时,发现这教材所选的这两篇短文都不适合初中生学习。今日有空,我说说理由。


一、《北冥有鱼》不知所云。

《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的名篇《逍遥游》。《逍遥游》庄子的代表作,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逍遥游》全文近两千字,而课文节选的部分不到两百字,是原文的开头部分,只有原文的十分之一。课文节选的内容,讲述了鲲鹏两种动物体型巨大,体长均“不知其几千里也”。鹏鸟“其翼若垂天之云”,能“扶摇直上九万里”。接着,文章突然从鲲鹏话题转移到“野马尘埃”,令人莫名其妙。然后又转到“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对苍天的颜色发出疑问。最后一句,似乎又承接前面的大鹏:“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文看起来东扯西拉,没有一个中心,也没有什么逻辑性。

课文选段到此为止,若没有下文继续陈述,真不知道庄子描述巨鲲大鹏有何意义,他要表达什么思想观点。因为他的观点在《逍遥游》一文的最后,前面均为例举各种自然界现象,意图想说明任何一种动物,不管多么巨大,还是多么渺小,它们都不是绝对自由的,都需要有所凭借才能有所作为。课文仅仅只选取《逍遥游》的开头作学生的教材,窥一斑而不知全貌,不知庄子在说什么,也不知他想表达什么。这选文是很不科学合理的。

我当年在大学里学到《逍遥游》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读起来非常费力,很难懂。可以想象,当今的初中生面对这篇文章,更是如坠云里雾里。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尊重自然、鄙视富贵等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初中生阅读古文的能力有限,应当选取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古文做教材,不宜用这类高深莫测、不知所云的文段。为什么不选取“惠子相梁”、“曹商舔痔”等短小精悍的故事让初中生一睹道家代表人物的风采呢?

另外,我在另一篇文章里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标题质疑(三)说过,这篇短文的标题不恰当。应当改为“《逍遥游》节选”。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满篇诡辩,也不适合教育学生。

《濠梁之上》这篇短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从语言上适合做初中生教材。但是,从文章内容来看,它也不适合做语文教材。因为庄子和惠子这两位智者的对话,完全是非理性的,反逻辑的,不是一次真正充满智慧的对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在此,庄子提出自己的观点:“鱼乐。”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惠子针对庄子的观点提出质疑:“你怎么知道鱼儿快乐的?”惠子的质疑很正常。面对质疑,提出观点者应该摆出事实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他应该说,我是通过多种证据判明这鱼儿很快乐:这里的水质好,水里氧气多,食料丰富,这里很安全,鱼儿没有性命之忧,鱼儿摇头摆尾,行动缓慢悠闲,这些都是鱼儿快乐的证据。但是,庄子没有按照正常论辩逻辑出牌,而是反问质疑者:“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就是典型的诡辩术。面对质疑,本来应该如实地回答自己所持观点的论据在哪里,而庄子把球踢到质疑者那一边,要质疑者提出质疑的证据来,你又不是我,你凭什么怀疑我不知道鱼儿快乐呢?庄子这种回答,回避关键问题,转移话题,倒打一耙,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利于解决问题。他的回答,自然不能让质疑者心服口服。

面对庄子的胡搅蛮缠,惠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类比论证的方法来证明庄子观点的谬误:“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面对惠子强大的逻辑反击,庄子无法正面应对。他试图从对方的字句中寻找漏洞,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他说:“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他说,你既然问我是怎么知道鱼儿快乐的,那么就说明你已经承认我知道鱼儿快乐这个事实了,我就不用证明自己了。庄子这话,曲解了惠子的意思,惠子发出的是一句疑问,他并没有肯定庄子所言的鱼儿快乐这个事实。庄子的最后一句更不讲道理:古汉语里的“安”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怎么”,另一种是“在哪里”。他故意误会惠子的原意:“你是怎么知道鱼儿快乐的”,将他的问话曲解为:“你是在哪里知道鱼儿快乐的?”然后回答道:“我是在濠梁之上知道的。”

通观这次濠梁之辩,不像两个大学者的辩论,没有思想性,没有逻辑性,没有智慧的火花,看不出两位哲学家的高超之处。庄子就像一个市井无赖,故意回避核心话题,不直接回应对方的质疑,还故意曲解对方问话 ,让形而上的辩论变成泼妇耍赖。这不是一次成功的辩论,而是一次典型的诡辩故事。

初中生学习语文,要选取逻辑性强的故事来学习怎样好好讲道理,怎么用事实和严密的论证来说服对方,选一则庄子耍赖、诡辩的短文来做语文教材,不知其教育意义在哪里。

另外,我在另一篇文章里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文标题质疑(三)说过,这篇短文的标题拟得不好,太长太啰嗦。用“庄子与惠子”、“濠梁之辩”等等,都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要好。

三、总结

总而言之,《庄子二则》这篇课文,前一则不知所云、莫名其妙,后一则纯属强词夺理的诡辩,均不适合做八年级学生的语文教材。希望语文教材编辑在修订时将教材内容及时进行更换,以有利于全国广大师生的语文教学工作。

杰哥的精致语文
语文依旧在,吟啸且徐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