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七年级(上)语文新修订教材使用建议

文摘   2024-09-01 00:01   江苏  
首先强调:新学期,七年级(上)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不是“新教材”,不是“推倒重来”的教材,而是:新修订教材
新修订教材怎么用?杰哥提五点建议,供七年级语文老师教学参考。
第一点:要统筹使用本学科的学期总课时。新学期一共20周,扣除期中、期末的复习、考试、讲评,剩17周,每周5课时,共85个课时。然后,6次作文课(考场作文不算),以每次当堂写作2课时、讲评1课时计算,计18个课时。每周1节整本书阅读指导课,这样就是17个课时。作业讲评每两周至少用一课时,全学期就算8个课时。这样最后统计下来,整个学期用在新课教学上的课时数是:42个课时。教材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的选文阅读教学只能分配到7个课时。(所以我认为,一线老师的教材处理,要注意轻重缓急,要有“一课一得”“一文一得”的意识,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当然了,教材若再修订,每册教材安排5个单元最好。
第二点:要进一步明晰教读与自读这两种不同课型。教材编者给我们提出教读课与自读课的概念,就是要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由扶到放”。教读课的课时占比要大一些,自读课要舍得放手,要尽可能让学生自主阅读,有些自读课文,甚至可以不占课时,早读课上读读聊聊就行。只有把自读课真的以学生“自读”为主了,才能更好地实现阅读能力的迁移与运用。(所以我认为,教材选文的教学功能是不一样的,关键问题是,你教一篇,就把“这一篇”好好地教,实现这一篇该有的阅读价值。有一些选文,质量并不高,我们也就不必挖空心思去挖掘它们的微言大义,忽略它们,补充经典名篇/被教材编者修订时删掉的文章,有什么不可以呢?
第三点:要正确认识教材新增的“阅读综合实践”。阅读综合实践,是新修订教材里新增的模块,也是此次修订最鲜明的地方。我仔细研读了六个“阅读综合实践”的内容,说真话,我并没有看出这些阅读实践怎么“综合”了。以第二单元的阅读综合实践为例,1、家庭生活分享会。不学这几篇课文,这个分享会也能开,把“亲情”这个泛主题拿出来,反而还冲淡了教材选文的主题理解。2、朗读指导。引用课文举例介绍语气语调与节奏等朗读技巧,这难道不应该随文而教吗?在这里单独拎出来,实在看不出有啥“综合”的意味。3.在语境中理解词义。把教材选文拉几个句子出来作为例子,再炒炒冷饭,殊不知,拉出来的这些句子,恰恰就偏离了文本的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为了某个知识点,硬拉一些语言材料来,也不算“综合”。(所以我认为,一线老师不必把“阅读综合实践”单独拉出来,非要整合出一节课,这些语文知识随文而教,可能更实在些。
第四点:要理解并落实单元阅读提示部分的文字。每一个单元提示,都有两段文字组成,第一段是单元主题,我们在教学本单元中单篇的时候,一定要有单元整体关照的意识。关注这个单篇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以及这个单篇与单元内其他单篇的联系,以形成单元主题统领的合力。第二段侧重阅读方法,我们要了解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中,需要侧重教哪些阅读方法,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有“过程与方法”的意识,即:方法应当在实践与运用的过程中,内化为能力,千万不要就方法“讲”方法。(所以我认为,喧嚣一时的“大单元”确实可以休矣,我们追求单元整体关照下的单篇课文的高效教学,就是走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正道上。
第五点:要对整本书阅读进行“过程化管理”。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只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弄两道不痛不痒的题目考一下,要在平常的课外阅读过程中,加强管理,及时评价。本学期教材推荐两本必读书,《西游记》与《朝花夕拾》。《西游记》是学生阅读经历中第一本“大部头”的书,需要跟学生一起做好阅读规划:每天读多少,一周要读多少,如何检查与反馈,阅读分享课要上几节,多久全部读完……这样的分解,可以有效缓解学生读大部头整本书的焦虑。至于《朝花夕拾》,我建议选读几篇即可,教材未来要教读的,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暂时放一放;《小引》《猫鼠狗》之类,不读最好;余下的几篇,泛读即可。这一本书到了九年级再拿出来进行“整本书阅读”是比较合适的,在七年级开学就读,有点“超前”;反而,我倒觉得,《唐诗三百首》放在九年级又显得“滞后”,不如把它拿来,从七年级就开始读,三年,陆陆续续读完。(所以我认为,一线教师在推荐整本书阅读书目的时候,最好能更多地持有青少年阅读立场,不能一片好心,拿一些成年人都不怎么读得下去的书给初中生读,这样反而会扼杀青少年阅读的兴趣。这句话,当然也希望教材编者能看得见,听得进。

杰哥的精致语文
语文依旧在,吟啸且徐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