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7日至8日,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三河古都燕潮酩酿酒有限公司承办的“活力三河· 文旅燕潮”中国收藏家酒文化研讨会暨燕潮酩全国老酒收藏大会在三河市燕郊镇福成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
期间,特别举办了两场中国收藏家酒文化研讨会,与会嘉宾以酒为媒,以文化为纽带,深入探讨了酒文化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内涵与价值,让更多人感受到“活力三河,文旅燕潮”的独特魅力与无限潜力。
活力三河,文旅燕潮
12月7日上午,在中国收藏家酒文化研讨会暨燕潮酩全国老酒收藏交流会开幕式后,特别举办了“活力三河· 文旅燕潮”专题酒文化研讨会。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酒文化收藏博览会组委会主任李祥,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圆明园研究院明清史研究专家刘阳,著名酒文化研究学者、《华夏酒报》副总编辑刘震东,三河古都燕潮酩酿酒有限公司品牌总顾问苏建中与参加开幕式的专家学者、老酒收藏家们一起围绕收藏、文化、发展、传承、品牌等关键词展开了深入交流。
提到文旅发展,那么文化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一个有着47年收藏经历的收藏专家,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酒文化收藏博览会组委会主任李祥从收藏专业的角度对三河文旅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他说:收藏是源自内心的一种热爱。传统的收藏是收回来、藏起来、传下去,而现在收藏更讲究分享。作为一个有着千百年历史积淀的古城,三河燕郊是首都北京重要的一颗明珠,三河燕郊不能再低调了,它应该充分发挥它的明珠作用,像三河文旅、像燕潮酩酒,在新形势下,都应该应用新质生产力传播出去,让大家去分享。三河燕郊有底气、有贡献、有成就,比方说燕潮酩酒是三届的“国优”,但他们很少自己主动去讲。
李祥衷心希望三河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未来的文旅发展过程中,更为“高调”地展示自身的文化魅力,打造“中国三河”亮丽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为明清历史方面的研究专家,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圆明园研究院明清史研究专家刘阳为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三河地区在明清时期扮演的重要角色。三河具有特殊的行宫文化,现在三河还有个地名叫行宫市场,这里有句俗语叫“天子脚下御驾行宫“。当地的行宫文化包括乾隆御用等这些文化内涵如果与酒文化相结合,比如开发一些与皇家相关的特色酒品,可能会有助于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由于三河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此,刘阳建议:在文旅建设中,以燕潮酩酒文化为纽带,串联起三河的古迹遗址、民俗风情等元素,打造一条具有鲜明特色且能带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酒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此外,还可以借助设计文旅吉祥物、征集文旅宣传口号等方式,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中国传统的酒文化。
作为从事新闻传播工作已经30多年的资深酒业媒体人,著名酒文化研究学者、《华夏酒报》副总编辑刘震东则从广义的文化传播媒介的角度,提出应该借助现代媒体平台与创新传播手段,进一步扩大三河文旅在京津冀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刘震东指出,这30多年,传播的媒介在不断演变中,从最初的报纸一家独大,到广播电视的繁荣、门户网站的崛起,目前已经进入以微信、头条号、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时代,然而不论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抖音、微信等新媒体,传播的底层逻辑没有变,那就是内容为王。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再好的平台、再新的传播手段都无法达成目标。“文化传播与新闻传播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做好内容,讲好故事,才能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三河,吸引更多的流量,最终才能在线下转换成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三河旅游。”
刘震东认为,作为三河文旅的有机组成部分,燕潮铭酒厂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有1893年清代光绪德泉永的百年窖池,曾经三度荣膺“国家优质酒”称号,这些资源在白酒行业中属于稀缺的。燕潮铭应该深入挖掘百年窖池的历史,从品牌自身出发,去讲述酒文化延伸出来的人文内涵,讲述品牌发展历史,讲述美酒品鉴技巧与韵味,讲述美酒收藏鉴别知识,演绎出更丰富、更多彩的酒文化内容,扩大燕潮铭品牌在京津冀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与知名度,让更多的酒友了解燕潮铭、喝上燕潮铭、喜欢上燕潮铭。
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燕潮酩酒业将采取哪些独特的品牌战略与文化营销策略,来巩固并提升品牌在酒行业内的地位?
三河古都燕潮酩酿酒有限公司品牌总顾问苏建中指出,中国白酒行业通过近30年的迅猛发展,酒类头部生产企业从原来的10亿规模到百亿规模,如今已经达到千亿规模,并在进一步向有历史文化的地域、向全国一线名酒集中。燕潮酩拥有百年企业历史、百年古窖池、三届国家优质酒以及燕潮独特的地域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燕潮酩要解决的营销课题是如何实现三化,即品牌产品化、品牌市场化、品牌产品市场一体化。
苏建中认为,中国酒类消费市场经历了没酒喝——有酒喝——喝好酒——喝名酒——喝老酒五个阶段,目前已经进入品文化、品价值、品生活方式的新时代。消费者从追求品质到追求极致品位,消费方式也从阅人转变到悦己的消费场景,酒类企业的营销方式也随之改变,从过去的单存卖产品发展到如今的卖生活方式,这就要求品质风格需求与文化IP的认同。作为扎根三河百余年的老名酒,燕潮酩将夯实认认真真酿好酒、踏踏实实做市场的两个基础,打好“品质为根、文化为本”的两张牌,通过酒文化与文旅产业的高度结合,进一步提升三河的文化知名度与旅游吸引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
拥抱新质生产力,助力老酒健康发展
12月8日上午,大会组委会再次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老酒收藏协会会长进行酒文化研讨。
在中国名酒文化节负责人、北京通州区收藏协会会长王海龙主持下,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酒文化收藏博览会组委会主任李祥,酒类行业协会联盟会长、赣州市酒类流通协会会长古飞云,著名酒文化研究学者、《华夏酒报》副总编辑刘震东,保定市酒类收藏协会会长刘柱,保定市酒类收藏协会副会长韦凯,北京怀柔老酒收藏协会会长杨建,宿州酒协会长武斌,山西杏花村老酒收藏协会副会长史志军,山西杏花村老酒收藏协会副会长李世龙,海兴县老酒收藏协会会长孙金卿、三河古都燕潮酩酿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房磊等围绕白酒收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白酒收藏的价值体现、白酒收藏的要点与技巧、白酒收藏的风险与挑战、白酒收藏的个人情感与社交意义等热点话题结合自身经验进行了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并共同畅想了未来白酒收藏的发展趋势。
对于酒类行业协会联盟会长、赣州市酒类流通协会会长古飞云来说,他最看重的是老酒的饮用价值。酒越陈越香,老酒不仅可以成为“调味酒”,增加新酒及次新酒的层次与醇厚度,同时直接饮用亦是一种时间的品味与奢华的享受。其次,老酒具备投资价值。投资经营老酒,不仅可以像收藏古董、字画一样成为一种爱好,而且投资风险最小,高年份老酒亦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时间越久保值升值空间越大。同时,老酒也具备收藏价值:老酒稀缺性和唯一性在于其代表其品牌背后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艺术、品味及特殊意义亦是一种不可复制的资源收藏潜力巨大。
说到老酒,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老酒的稀缺性和升值空间,但在著名酒文化研究学者、《华夏酒报》副总编辑刘震东看来,老酒收藏要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老酒文化。他认为,酒是一种很神奇、很独特的东西,明明它只是一种物质产品,人们更多享受的却是它所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愉悦,它具有着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属性。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生活中从来也离不开酒,即使在严苛的禁酒令下,酒依然顽强地、野蛮地生长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归根结底,是因为酒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是酒的内在魂魄,可以说中国酒里凝结着中国人高深的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情感,而老酒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历史的印证、时代的缩影。
谈到目前老酒市场的价格波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北京怀柔老酒收藏协会会长杨建说:“我是从2008年入行老酒圈的,老酒市场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行情的起起落落。但是在2023年之前,陈年中国名酒的市场价格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而地方小酒的价格则有持续下降的态势。”所以,他认为,老八大名酒、老十七大名酒、老53优才是投资收藏的更好选择。
对于稀有品牌和年份的增值潜力,杨建还编了一个顺口溜:
稀缺罕见年份早,越往后来越难找。
标残无膜酒花好,摆上餐桌口福饱。
省优部优国家优,酒度高低有讲究。
四大八大十七大,堆满库房都不怕。
品牌品相是王道,杂牌低度不能要。
如若不听良言劝,无人问津添烦恼。
信誉商家服务好,贪图便宜保障少。
收藏投资有决窍,极品高价高回报。
而宿州酒协会长武斌认为,老酒是文化,也是商品,区域性的品牌和稀缺酒品种也是有收藏价值的,这些酒品牌历史文化厚重,曾经是省优、部优,老酒存市量更少,更符合收藏界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中国的酒文化绝对不单单是名酒的专利,应该是所有酒品种和酒品牌的历史见证,传承中国酒文化也是老酒人的责任和义务。“老酒收藏不能光图利,也要深入挖掘中国的酒文化,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
保定市酒类收藏协会副会长韦凯认为老酒收藏和老酒投资是两个概念,要区别对待。随着社会发展,老酒收藏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老酒收藏爱好者致力于传承酒文化,他们研究酒标、酒瓶、酒盒、品牌、品质等中国白酒文化在每个时期的风格和变化,这些收藏家为中国白酒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近些年涌现出一大批老酒和白酒投资者,这批人在2018-2021年经济向好时挣到了钱,但随着近年经济下行,人们消费水平降级,白酒出现较大的社会库存,导致价格倒挂。在韦凯看来,这才是白酒行业下行的开始,为此,他建议单一投资新酒、老酒的朋友们需要谨慎,规避投资风险。
山西杏花村老酒收藏协会副会长李世龙则从自身收藏经验入手交流了白酒收藏的要点与技巧。在品牌与产地的选择上,他认为,白酒收藏首先要选择一线品牌、嫡系、经典款、高度酒,比如汾酒的黄盖汾,从品牌诞生至今,这个产品一直经久不衰,被识别度和接受度也很广,这样的藏品既有品质又有价值。对于收藏环境与保存方法,李世龙则认为,白酒的收藏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地下酒库,因为白酒的最佳储存温度是15到25度之间,另外选择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为最佳。
山西杏花村老酒收藏协会副会长史志军重点聊了聊收藏铝盖老酒与塑料盖老酒的的利弊:铝盖长期收藏没有问题,但是塑料盖的老酒很多酒体会有塑料味,仅仅作为收藏品没有问题,如果要饮用的话,收藏时就要注意规避风险。
海兴县老酒收藏协会会长孙金卿认为:近年来,随着老酒收藏投资热度的逐渐升温,各种假酒大量进入老酒市场,老酒的真假鉴定成了限制老酒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拦路虎,随之而来的是涌现出各种老酒鉴定机构,这些鉴定机构为净化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某些老酒鉴定机构的鉴定存在缺陷,市场上有些高压老酒或换标假酒都能通过鉴定,为此,孙金卿特别提醒广大老酒收藏爱好者购买时需要特别注意。
保定市酒类收藏协会会长刘柱也提出同样的问题,他建议老酒交流会应该由主办方邀请中国收藏家协会等有关机构组织有关鉴定专家现场鉴定真假,这样一些喜欢收藏老酒的圈外人员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购买。
在总结发言中,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酒文化收藏博览会组委会主任李祥指出:近年来,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稳步提升,陈年老酒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从最初的民间个人收藏,到如今的规模化、体系化、专业化发展,老酒收藏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在这个过程中,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为老酒收藏市场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老酒收藏市场的发展仍面临市场的规范化、标准的科学化、信息的透明度等诸多挑战。
“老酒收藏家必须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李祥提出:收藏家去伪存真科学精准收藏,是个人新质生产力的开拓。将藏品举办博物馆向社会展现历史文化艺术,是社会新质生产力的开拓。收藏家协会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搭建文物和藏品到群众中活起来的桥梁,是文物自身活起来与群众互动“双活起来”的新质生产力,收藏家、民营博物馆长和协会会长是文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开拓者。
李祥倡议,老酒收藏家们不仅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要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变革,推动收藏文化的创新发展。我们应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品鉴、交流活动,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现代科技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老酒文化、感受老酒魅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老酒收藏中来,从而推动老酒收藏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注微信公众号
用心悦读
关于美酒收藏的那些人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