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这个话题,“气贴背,气滚背”,揭秘内在原理

文摘   文化   2025-01-06 05:00   北京  

云开星亮,风吹竹摇。练拳不使蛮力,拳有拳的逻辑,手不是手,手即是肘,沉肘练手。脚不是脚,脚即是胯,旋胯练脚。身不是身,身即是腔,以腔揉身。

加速度练什么,练的是神。突然出拳,刹那弹抖,疾速划圈,气定神闲,神识清醒,如如不动。无意而神全。他缓缓抽刀,指着你一点,却笼罩你周身。

蜂拥而上,不如围点打援。一方突进,和三面包抄,是两个东西。家庭讲骨肉至亲,练拳讲骨肉分离。骨肉之间,有一层空间,抻筋拔骨是手段,目的是开发内层空间。

武术强调整体,太极注重整劲。一动起来,别的不谈,先看整不整,动作协调,标准到位,整齐划一。浑身上下,大球般滚动腾挪,八方不亏,六面全占,这是好的。

好比站桩,后背很松顺,膈肌放松下沉,丹田松沉饱满,内压顺着后背,也逐渐沉淀,整个后背,仿佛有水流下。所以说,沉不是蹲,而是内压顺着后背,松顺下降。

打拳如是,利用内压鼓荡,去撑开后背筋膜,用内压扩张后背,产生了气贴背感。贴即是扩,譬如吹气球,气由内部膨胀,撑开了球壁。

体悟气贴背,内压撑开后背筋膜,筋膜如网贯通,网兜般附在后背,你会感到,仿佛有一层气,贴在后背之内,又圆又轻,还隐隐流动。

静静坐着,放松自然呼吸,膈肌缓慢舒张,内压一起一落,后背筋膜也微微起伏,随呼吸一张一弛。

要想气贴背,打拳掤后肋。打拳时,时而拔背,命门一催,脊背上拔。时而扩背,吊丹撑腰,后背掤圆。拔背与扩背,自然交替,利用内压鼓荡,舒张后背内层,于是后背通了气感。

这就好比,敛臀时,丹田上卷,后背也自然掤开,也有一种气贴背的感觉。功夫深的人,丹田能自发颤动,后腰筋膜也随之微颤,好似打气筒,往后背夹层中打气。

内家拳必修内运动。利用旋丹旋腔,促进内压滚动,后背像一块大黑板,内压好比抹布,从内部揉蹭后背,好似一个球,在后背滚动。

多练练云手,两臂左右划圈,后背仿佛有个夹层,内气也在左右划圈。还有三换掌,手臂前后轮动,内气也在后背滚动。内压运动,充盈筋膜,后背由内部壮大,这是极好的。

太极浮屠
王京,《太极浮屠》武学文章作者,优秀的太极拳功法,有价值的拳学要领,希望带给大家帮助与启发。让我们一起,入太极之门,永走健康之路! vx ~ wangjing197711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