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的劲,比老李圆。老李一急,下意识就顶,脚跟马上飘,人就往出蹦。老秦精通杠杆劲,和老周搭手。老秦会借劲,老周费本力。省力即自由。一扇门开合,功夫在轴上,门板是反斜面。
高手的心法,都是流动的。放松,却不执着于松,让松流动起来,遂孕育了沉。有了松沉,不执着松沉,让松沉去波动。窍缝之间,暗藏流动,叫做节节贯穿,像一条细韧丝线。
两胯如球,两个股骨头,越拧越圆润。双肩双胯,根节四个点,都含着球劲,互争互拧。重心下落时,气血慢慢松顺,往丹田沉淀,感觉小腹圆满,安心舒适,自重轻落二胯,通过双腿,往两脚沉淀。
吊丹是内功入门。吊丹,就是给自身打气。丹田松紧自如,内压柔和鼓荡,催动内气流行,这是内家原理。内压鼓荡时,叫做内掤,可腾开筋膜。筋骨扩张时,叫做外掤,可激发经络。
欲左先右,就是转关。大的圈劲,是被转关小圈甩起来的。有些人打拳,看似在划圈,圈圈平淡无奇,就是缺了一种抛物力。行拳时,后腰窝筋膜,也像一个轮子,立圆旋动不已,后背抛物力就来了。
高手打拳,东一比划,西一比划,似乎没个章法,看着随意,其实该摘开的,都摘开了。内动不同于外动。膜的运动,不同于肌肉运动。先天能量运动,不同于肢体运动。身体自己有一个意识,藏在最深处。
有些人练拳,喜欢发力。发力,不是手臂乱抖,而是颤丹弹胯。弹胯的劲,源于臀大肌松紧。臀大肌的力源,出自承扶穴弹跳。承扶穴陡然一紧,牵动臀肌一跳,催动胯弹抖,腿上就有弹簧劲。
站桩时,关注承扶穴,臀大肌下方,有两个小力点,一松一紧,一跳一跳的,这是臀肌力源。同理,锁骨下方,有个云门穴。两个云门穴撑开,叫做开肩。行拳时,云门穴一张一弛,一开一合。
行拳时,旋动云门穴,去控制肘底划圈,于是手臂有了招式。旋动云门穴,拧绞肱骨,就有根劲了。站桩时,云门穴一跳一跳的,非常敏感,腹股沟也跟着蹦。
大包穴,位于肋骨两侧。行拳时,肋间肌也会鼓荡,带动双肺划圈。肋间肌开合时,大包穴像鱼鳃,也不停开合。大包穴一扩一收,扩张胸腔筋膜。发力时,丹田突然收缩,大包穴快速一抖,牵动肋骨发力,这非常高级。太极浮屠原创文章,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