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错过了这部电影,真是最不可思议的遗憾,我整整一年都完全没听说过它,好在2025年无缘无故全无期待地打开了它。字幕徐徐升起的时候虽没有身处影院,也不舍得离开被眼泪模糊的画面。在心里面喟叹:竟然在一部泰国电影里前所未有地感觉到了自己是100%的中国人。
*在外国读懂中国
14亿人口这么大的数字,谁身上的故事能代表中国,谁的故事又不能代表中国呢?难说,评选之前先统一粽子、豆浆、月饼是甜还是咸再说吧。
可是在很多海外华人的身上,反而看到很多"在这里读懂中国"的故事,比如爸妈上海人,香港出生,美国生活的华裔脱口秀演员Jimmy Oyang那个段子,其他国家餐厅的大厨做起菜来"范"先拿的足足的,每个步骤都丁是丁卯是卯。中餐厅完全没有这种光景,甚至连所谓"厨师"都没有,后厨灶台上站着的是昨天刚从香港来的某个人的叔叔,嘴角斜叼着一根烟,把炒勺颠得锅气四起,随即就能端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那句出圈的"jimmy啊!"成为爆梗,成为暗语,少到才两个字/单词的中英语混合物,可一出口那就是中国话。
《姥姥的外孙》这部电影中以同样类型海量细节来摹画"何以中国",而这些细节又全部指向“我们是谁”的核心,如同百川归海:
我们为什么热爱储蓄?
父母为什么总偏心最“差”的孩子?
母亲为什么不可以自私一点?
我们为什么能勤劳到每天早上四点开始工作,不仅周日不休息,这辈子一天都不休息?
父母为什么执着于安排子女的婚姻?
遗产为什么没有女儿的份?
为什么又喜欢生孩子又要搞丧偶式育儿?
为什么慈母多败儿?
这些问题,电影有些算是做了回答,有些仅仅是如实地展示"从来如此",留待我们自己或时间去改变。回答了这些问题,就是回答了“我们是谁”的问题。
最让我不得不服的是关于储蓄的问题。
曾经听澳洲当地导游说他们那边工资一周一发,原因是当地人普遍不储蓄,一个月一发工资的话,等于一下子到手一大笔钱,有人会领到钱就去冲动消费甚至度假,直接失联找不到人,下个月没人来开工。一周一发的话,买了必要的吃喝物资就没钱了,下周继续来上班的可能性比较大,中国人闻言无不嗤笑。
姥姥在外孙出生时种下石榴树,外孙已经成人才第一次知道,小时候的自己向姥姥要过石榴吃,而就算笑到最后得到房产的小儿子,伸出想摘石榴的手也被姥姥无情拦住。从种下石榴树到讨石榴的孩子吃到石榴,中间是20年的浇水修枝施肥除虫守护。
姥姥在外孙上小学时开始储蓄,从牵着外孙的手开户头到全部取出销户,电影中只有两个瞬间。存够100万,中间是20年日复一日没有一天休息凌晨四点起床工作。
前20年日复一日没有一天休息凌晨四点起床工作养活了3个儿女,后20年日复一日没有一天休息凌晨四点起床工作储蓄的100万留给了外孙。住了一辈子的生活过三代人如今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的房产留给了最不成器的儿子还债。
做一个东亚母亲就是这样,既虐心又毫无悬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不是不知道这种伟大母爱的残酷,只因我们自己都曾领受着这样母亲、姥姥的牺牲和恩惠才绵延至今而仍然赞誉它。
*杀猪盘里扮观音
外孙的爷爷去世,将房产留给了床前尽孝的堂妹,姥姥查出第四期肠癌,儿女外孙闻讯纷至沓来。
电影只是撷取了我们观察生活的一个视角,若从其他一些视角看过去,电影中的那个生活真相甚至可以拍成恐怖片——
如果带入姥姥的角色,十足如同生活在杀猪盘里,更残酷的是那群虎视眈眈的骗徒,是你自己的亲生儿女。你寄予厚望的外孙,一年级考试是第一名,后来退学当游戏主播,吃不上饭回家啃妈。
你确诊癌症只剩半年,这个外孙第一反应是卖掉你这辈子唯一的财产——房子。
你的其他子女也没有更好,他们蜂拥而至来看你,其实等你住院就找地契去变卖。
你和大儿子一家去庙里祈福,你的祈愿除了自己可以康复,牵挂的全是家人的幸福,家人的祈愿里却都唯独没有你。
生下了这些孩子,在今后的每一天人生中,赚来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将他们喂养长大上,就靠每天四点起床,一碗一碗卖粥。在付出了整个生命之后,在他们的心愿中,你竟然好似一个不存在的透明人。
姥姥的角色在这里一分为二,一半成了不肖子孙们起心动念“陪伴换遗产”杀猪盘的受害者,一半成了电影中反复出现姥姥家中供在高高的佛龛上,那尊普渡众生的观音菩萨。
姥姥像极了她参拜的观音菩萨,众人拜倒她脚下,来到她身边,表面看起来恭敬,却都抱着自己的目的,都是一群自私鬼,对她有所希求,只为满足自己。而她尽可能一一满足。
他们平时都很忙,总是不见人影,只有生活不好或有利可图时时才出现,小儿子来安装浴室防滑扶手,却连螺丝都没拧紧,外孙从松动的扶手看出了舅舅的心猿意马,姥姥怎么会看不出来?果然临走时偷走了姥姥应急的20万。舅舅就像带着贡品来拜菩萨,结果留下贡品,却偷了功德箱。姥姥等他走了却说 :我倒是希望他不要来,他不来的时候说明他过得还不算太糟。
姥姥早已看穿了一切。
其他人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周日来看望姥姥,新年时聚在一起吃饭,但第二天的剩菜却装满了冰箱,一个人根本吃不完。女儿见到冰箱里的剩菜,还要责怪母亲不及时丢掉。殊不知这吃也吃不完的剩菜,就像是菩萨的供桌上摆满的贡品,孝敬菩萨不是目的,他们要换走的东西才是内心真实的欲望。
*爱就是吃,吃就是爱
炸鱼,石榴,牛肉的故事
从李安的《饮食男女》开始,我开始看懂原来中国人的食物就是爱,爱就是食物。
佛祖舍身饲虎,菩萨施粥济世,神佛在神佛的世界里普度众生,姥姥在烟火陋巷里卖粥养儿育女。母爱是人间的神迹。
外孙去给姥姥买炸鱼,姥姥一眼认出这不是自己吃了40年,永远要排着长长队伍才能买到的那家,用的油太多。外孙跑去重新排队买,回来发现姥姥已经吃掉了第一条炸鱼,因为虽然油多吃不惯,也当做外孙第一次照顾她的爱去接受。
大儿子因母亲将房产给了小儿子,赌气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不想见,外孙讲了一个故事,告诉他姥姥因你体弱多病,为求菩萨保佑才从不吃牛肉。财产、食物和爱,索求、给予和嫉妒。本是包裹在一起的同一件事,只是折射出来不同样子。大儿子记恨没拿到母亲的财产,却忘记了每天都生活在母亲不吃牛肉来换取的菩萨垂怜中。
故事的尾声,姥姥已经不在身边了,凌晨四点的外孙却仍然还是醒来了。外孙拒绝了参与堂妹的下一个“陪伴换遗产”项目,仍然做游戏主播,不一样的是,他破天荒地竟然开始早上起来工作,还说出了那句姥姥信奉的箴言"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想吃石榴的孩子,栽下石榴树最好的时机是20年前,第二好的时机是现在。吃到了姥姥20年前栽下石榴树所结出的石榴的孩子,现在开始栽自己的树。
这就是中国人的故事了。中国人的故事就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故事,是用日复一日凌晨四点煮米熬粥的辛勤工作来彰显神迹的故事,也是掺杂了儿子得到财产,女儿遗传癌症的失意无奈的故事,是包裹了上下两代给予比得到更有福的搀扶与反哺的故事,是用财产、食物和爱辈辈相传铺叙下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