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岁末大扫除有奇效《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百科
文化
2024-12-29 18:01
天津
这本书在中国出版于2012年,2015年作者近藤麻理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人”。2019年,登上真人秀节目《麻理惠的怦然心动之道》,帮助多个美国家庭改善居住环境。2021年,在真人秀节目的第二季,近藤甚至把她的整理之道扩大到了“整理一个社区”。号称“读后改变一生”的书多如牛毛,真能有疗效的,对我来说惟此一册。书名已然叫《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再怎么说破大天,似乎也要与为家庭主妇准备的家常菜谱归为一类。冠冕堂皇地说当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是“整理”说到底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NO,透过讲“整理”,它讲的是“人生”。整理变简单的魔法是先把人生变简单。事关“人生”,我们总是一本正经老老实实地学习使用掌握“客观理智”这一工具。客观评判,这个人的人品;客观评判,这件物品的性能;客观评判,这件事的可行性。喜不喜欢,想不想拥有,愿不愿意做,这些竟成了需要尽量避免的“干扰项”。年深日久,不注意锻炼的能力自然退化,已经不能敏锐地判断是否“怦然心动”。我们享受理性带来的安全感,却忘记为什么活着。“怦然心动”这唯一条款在《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中意外罕见地被定为评判标准,是绝对主观的,同时是真实的。回想起来,“应该”怦然心动的时刻很多,真正怦然心动的时刻很少。就像旅游时多的是“哦,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某某啊”那种时刻——“哦,原来这就是传说中青海明亮的阳光和油菜花海啊!”对“世界N大奇迹”或者“百大自然奇景”都不会怦然心动,对身边每天接触的平凡之物难道会怦然心动?近藤麻理惠女士问:“把东西一个一个地拿在手里,留下令你心动的东西,丢掉不心动的东西。这是判断时既简单又正确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一切事情上。选择困难的破除之道就只在于双手触碰,感受一下,再问一下自己:网络流行的一段热门文字,出自短篇小说《破碎故事之心》,作者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美国作家塞林格:“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这么多人喜欢这段文字,大概是这个“又收回手”产生了无限遐想的空间,不过我觉得——之所以“又收回手”,倒是因为心里知道触碰之后有一定概率发现并不心动,只能选择丢掉。为保留“发现并不心动”前那份薛定谔的感受而不碰触,对此我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