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向燕辉教授团队|父母原生家庭的受虐经历如何代际影响子女学校适应?

百科   2024-11-04 22:00   湖北  


来源 作者授权发表

近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向燕辉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暴力杂志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发表题为“Effects of Parental Childhood Maltreatment on Children’s school adaptation: An Intergenerational perspective based on Envy”的研究成果。据悉,该杂志是国际家庭研究领域的旗舰期刊(排名2/47),在家庭研究、犯罪与刑罚等领域均为Q1刊物。该研究基于家庭系统理论,探讨了父母童年遭受虐待对其后代学校适应的代际影响以及嫉妒(包括善意嫉妒和恶意嫉妒)在其中的作用机制。

一、研究背景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情感与社交发展的关键环境。然而,为什么有些学生能轻松适应学校生活,而另一些学生却在学业压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等问题中挣扎?研究表明,学校适应不仅与学生自身有关,还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父母在儿童时期的负面经历,如遭受虐待。这些痛苦经历以某种方式传递给下一代,进而影响孩子的学校适应。然而,目前关于这一传递机制的研究仍然有限,且父亲的影响常常被忽视。因此,该研究采集了334组学生的数据及其相应家长的数据,通过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嫉妒情绪(包括善意与恶意嫉妒)以及其父母的童年虐待经历和嫉妒状况进行调查,深入探讨父母童年创伤如何通过家庭系统影响子女的学校适应,以期为教育和家庭干预提供新的思路。

注:图源网络,侵删


二、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无论父亲或母亲在童年遭受虐待,都会对孩子的学校适应带来负面影响。但有趣的是,当父母共同作用时,只有父亲的影响尤为显著。这一现象可能与中国的婚姻和家庭文化密切相关。在中国,女性结婚后通常融入男性的家庭,特别是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夫妻可能会与丈夫的父母同住。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双职工家庭日益普遍,女性在生育后的工作与养育责任之间的冲突加剧,许多女性不得不将部分育儿责任交给祖辈,从而造成隔代抚养的普遍现象。这些文化和家庭结构的因素,使得孩子与父亲以及祖父母的接触更加频繁,父亲及其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因此更加深远。


进一步分析还揭示了父亲的童年创伤会通过孩子的良性嫉妒间接影响孩子的学校适应,而母亲的影响则是通过“母亲的良性嫉妒→孩子的良性嫉妒”这一链条传递。然而,当父母共同作用时,只有母亲的传递链条依然显著。这一发现揭示了父母创伤对孩子学校适应的复杂跨代影响,并可以通过父母在育儿中的不同功能加以解释。父亲通常通过鼓励孩子探索世界来帮助他们发展适应能力,而母亲则通过与孩子的情感联结,促进情感发展和内部适应。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首次基于家庭系统理论,探讨了父母童年虐待经历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影响子女学校适应的机制。研究结果丰富了我们对家庭系统理论的理解,尤其强调了过去家庭经历的跨代效应及家庭内部情感动态的流动。相较于以往基于遗传、环境和依恋理论的跨代传递模型,本研究更加注重核心家庭和人性化的视角,揭示了父母在孩子社会适应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扩展了我们对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独特作用的认识。此外,研究的应用意义也十分显著。本研究提出的干预流程为教育者和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者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1.学校适应评估:识别问题学生

学校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业表现、情感状况、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识别出那些在学校适应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

2.多方合作:深入了解家庭背景

在识别出问题学生后,学校会与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及其他外部机构合作,深入调查学生家庭尤其是其父母的童年创伤经历,如童年是否遭受虐待。这一步骤通过整合多方信息,确保干预措施不仅仅关注学生个体表现,还考虑到家庭背景对孩子学校适应的潜在影响。

3.个性化干预计划:精准聚焦

基于对学生和家庭背景的详细调查,学校和相关机构为每个家庭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干预方案可能包括心理咨询、家庭治疗、社会服务支持等,针对不同学生和家庭的需求进行调整。这种个性化方案确保了干预的针对性,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干预的有效性。

4.干预实施与监控:持续支持

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制订好后,进入实施阶段,同时学校和相关机构会通过定期家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长期监控,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执行。

5.评估与反馈:优化干预效果

这一过程贯穿整个干预流程。这种循环评估和动态反馈机制不仅确保了学生在学校适应方面的持续进步,还使得干预过程可以根据学生和家庭的需要的变化而灵活调整,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该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的资助。在读研究生张子若为本文第一作者,向燕辉教授为本文共一及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Zhang, Z., Xiang, Y@, et al. (2024). Effects of Parental Childhood Maltreatment on Children’s school adaptation: An Intergenerational perspective based on Envy.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https://doi.org/10.1177/08862605241262226

本文内容来源于作者授权发表,不代表三仓心理学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如您或朋友有专著/期刊出版计划

请留言“出版”

或添加小编微信SC-Psy咨询

 拉您进心理学学术交流微信群

群组主要交流期刊经验和发表互助,

能及时了解期刊动态,与同专业学友交流学习。


推荐阅读:

· 西南大学 · 杨通平、毕重增 | 意义感的系列探索:从文化自信到心理健康

· 数字时代为何需要冥想?

· 北京大学 · 侯玉波课题组 | 人们喜欢看短视频的心理机制


—— 好书荐购 ——


(有落灰痕迹 低价包邮)

三仓学术出版是国内学术出版领先的专业出版商。十年来,秉承"专业学术 精于学术”的理念,一心致力于学术出版的发展,以优秀学术论著为主要出版方向。力图为作者创造更为优质的出书体验,为作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出版服务。




三仓心理学界
专注科研,荟萃心理学各领域新进展、新动态。关注了我们,就关注了整个心理学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