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广东吟诵团广陵琴派传人杨蕾抚琴而歌,吴蕙妍吟唱,多多交流。广泛传播,功德无量!

文摘   文化   2024-08-17 19:26   广东  

 第一个 正音   即可看更多……


一、文


关雎诵读:专为婚礼诗经吟诵舞台剧展演人员初学使用



关雎吟咏:专为婚礼诗经吟诵舞台剧展演人员初学使用


二、诗


形声字。从言,寺声。

《说文》:“,志也”,“诗”与“志”音、义皆通。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自汉一直比较稳定。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国语·鲁语》

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周礼·大师》。

指《诗经》。

在古语中凡称「诗曰」、「诗云」都是指《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孟子·梁惠王上》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本文“诗”特指《诗经》。


孔子论诗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1.15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2.2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3.8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3.20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8.8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论语8.1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13.5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论语13.13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17.9


近百年瘸腿式引进西方,全盘西化,一般我们将诗经归类为现代概念的文学,还引进了西方艺术(art)概念,增加了舞台表演形式等等,这都是矮化窄化甚至异化扭曲诗经。

诗经记录了诗经年代的生活,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做事。

要想真正读懂诗经,最好回到诗经年代,了解当时制礼作乐的生活方式,从做人做事的角度去解读。

如何您觉得诗经美,那是因为当时的生活就是如此美。

我们今日再现诗经,就是把当时美好的生活再现出来。

三、风

本文“风”特指《诗经》“风雅颂”中的

许多人将此处的解释成“民歌、民谣”。

1.这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解释,仅此解释是不够的。

2.“民歌、民谣”大,而且大出太多,两者不能划等号。即外延上民歌、民谣≠“风”。

3.两者内在意思也有区别。“民歌、民谣”的一般意义是民间的、老百姓的歌谣。不同。即内涵上民歌、民谣≠“风”。

4.其实“民歌、民谣”多数出自无道则隐的儒士,很少出自普普通通老百姓。

就算少量出自老百姓,这些老百姓也不普通,而是老百姓中的精英。

5.注意“民歌、民谣”词汇的历史演变。

现在听到的“民歌、民谣”多数是在近百年瘸腿式引进西方,碾碎中华之后的作品,与百年前上述到《诗经》时代有了很大差异。

6.是在“民歌、民谣”基础上经儒士文化。

《诗经》中的又经孔夫子再次文化。

7.风雅颂之分,重点不在出身,在用途。

 

我试着给此处的下个定义。

:儒士文化“民歌、民谣”,经孔夫子再次文化,用在的场合。

 

当下中华文化抬头,许多人为《诗经》谱曲传唱,出发点非常好。

建议在《诗经》制作过程中,注意上述,尽量向《诗经》时期的靠拢,避免做成现代“民歌、民谣”。

这仅仅是我的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四、周南

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尚书•洛诰》)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周公居东都洛邑(即成周),服务东方诸侯。

《周南》当是周公负责下的南方地区的风,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由于采集地域广阔,又不便各自为编,故统称“南”以示南国之诗。

周南属正风,即雅正之风。

五、义

关雎是诗经首篇,正男女姻缘之道,先以关雎,再以荇菜起兴,按照“六礼三书”求姻缘,诗中着重展现恋爱前之相思,纳采后之喜悦,亲迎之隆重。

孔子论诗关雎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3.20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论语8.15

六、礼

礼是天地之大序,礼无处不在。

关关雎鸠,参差荇菜”这是天地自然之礼。阴阳和谐,错落有致即我们当下所言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各安其位,其乐融融(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左右流之”恋爱前;

左右采之”纳采后;

左右芼之”亲迎后。

毛诗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七、乐

先诵读,再吟咏,然后成乐,一以贯之。

这就是中国作曲法。

汉语是声调旋律性语言,跟着声调读就可出旋律。

依字行腔: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汉字是记录声音的,汉字的声音是有情感,有意义的,我们只需将每个汉字发音放松自然咬准,该字义就在其中,无需再加其他因素,加多是为过,不够是为欠,声韵有一发错是为错,声调读错称作倒字。

依义行调:再根据文本之文体,文本之意义等等进行调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四章。

第一章句八字三十二,平声韵字五分别为“鸠、洲、逑、流、”,慢慢拖长,充分体现君子淑女的庄重大方,高贵典雅。

前句四,关雎起兴,君子淑女优雅登场,君子听到“关关”雄雌关雎和谐相和的叫声,看到“在河之洲”君子淑女居住在美好的大自然之中,快乐幸福生活;品格高尚之君子与由内而外,心灵仪表皆美(叠韵窈窕)之淑女之生活应亦是。

后句四,荇菜起兴,想起错落有致、丰乳肥臀、前凸后翘、健壮高挑(参差)的淑女,无数人前去提亲,淑女都还没答应(左右流),本诗中之君子亦参与提前之行列,此之淑女能否被自己求到?说不定啊(左右流),故日夜求之。

第二章句四字一十六,入声韵字三分别为“得、服、侧”,君子通过媒人多次提亲,没有得到肯定答复,表达君子求不到淑女之痛苦。白天晚上想,睁着眼睛想,闭起眼睛更想(寤寐思服),这夜为何如此漫长,慢慢长夜啊如何度过(悠哉悠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最后掉到床下(辗转反侧)。

第三章句四十六,上声韵字二分别为“采,友”,媒人送去纳采,淑女家终于接受了(左右采之,纳采是传统婚礼中六礼三书中的第一礼,表示淑女家接纳君子家通过媒人送去的采,从此两家开始以结婚为目的之来往),表达淑女愿与君子来往,君子内心之喜悦(琴瑟友之)。

第四章句四字一十六,去声韵字二分别为“芼、乐”,淑女被亲迎(亲迎是传统婚礼中六礼三书中的第六礼,表示淑女家君子家两姓融为一家)到君子家,君子家大摆宴席(左右芼之,《礼记·昏义》:“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苹藻”,钟鼓齐鸣,锣鼓喧天的喜庆盛况(钟鼓乐之)。

共字八十,需要字字正音,入声字短读。


演奏主要采用“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即八种不同质材所制乐器,笙(竽)埙鼓柷(圉)磬钟(铃铛,锣)琴(瑟)箫(管、笛)。

《史记.五帝本纪》:“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

八、

“乐、礼、舞”一以贯之。

“乐”是唱和听。

“礼”是动作和看(感受)。

“舞”是合乎,幅度加大的动作和看,更加充分地、淋漓尽致地体现、体现诗义。

这是中国编舞法。

大音希声,大道至简,雅舞不繁。

 

关雎舞

随着关雎吟唱,新郎新娘(也可加伴郎伴娘)绕场出场。


吟诵咨询:

正音泰勒吴军华

微信\电话同号  156-2212-8696

长 按 添 加

正音
正音微课、共学国学,搀扶前行,努力成长为蒙小乃至国学老师。欢迎“欲从事或在职大中小学私塾幼儿园等各种教育机构老师、家长以及广大国学爱好者”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