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年

文摘   教育   2024-04-27 13:27   四川  
    妈妈永远离开我们了。她老人家走的时候,安详而平静,就像睡着了。妈妈走之前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是感谢,她要我们替她感谢自己的主治医生。是的,妈妈是带着感恩之心,以九十二岁的高龄,以寿终正寝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的。于是我们宽慰彼此:妈妈是在子孙的陪伴下没有痛苦地离去的,这也许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但我们越是试图宽慰彼此,我们越觉得这件事不真实——妈妈走之后的整个世界都不真实。我们知道妈妈最终会离开我们,但却不知道妈妈会在我们满怀希望、以为病魔暂时被控制的时候突然离开。我们知道妈妈有离开的那一天,但却不知道竟然是这一天,突然间冷风呼啸,大雨倾盆。我们知道什么是生离死别,但不知道与妈妈的永别竟然是这样的滋味,是大地塌陷才有的空虚,是熟悉的世界永远消逝的不甘和无奈。

    是啊,离开妈妈的世界怎么可能是真实的呢?我们还有太多的话要向妈妈倾诉,但妈妈却听不见了。我们还有太多有趣的发现要与妈妈分享,包括人世的精彩,个人的事业和子女的成长,但妈妈却无法回应了。我们还想带着妈妈再看看川西平原金光闪闪的油菜花,还想让青城山凉爽的风再次抚摸妈妈细腻的皮肤和红润的脸庞,但妈妈却再也闻不见花香,再也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生气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终于明白了数千年前的古人为何会在茫茫旷野中这样呼喊苍天和大地了。

    没有妈妈的世界必定是另一个世界。妈妈在的时候,无论漂泊多远,心飞得再高,都笼罩着妈妈的爱与关怀。妈妈在的时候,外面的世界无论多么精彩,都有家的味道,都在家的里面。我们四海为家,那是因为我们有家,有妈妈。如今妈妈不在了,我们的生命将有各自的归宿,但最多只是异乡里的寻寻觅觅,再也回不到妈妈的爱包围下的故乡了。

    从故乡到异乡,是人生的宿命,妈妈的一生也是这样。妈妈出生于民国十八年,自小家境贫寒,少时饱尝疾苦,青年时参加地下革命工作,冒着生命危险召唤人间正义。妈妈的一生反映和浓缩了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家国情怀,文化冲突,政治理想,人类解放,这些关键概念塑造着妈妈的心灵,激发着她的所思所想,催生着她的喜怒哀乐。和平岁月里,妈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强调德先于才,做人高于做事。妈妈乐善好施,外柔内刚,侠肝义胆,面对邪恶势力宁为玉碎也不瓦全。妈妈身上交织着传统与现代两种文化,既强调忠孝持家、爱有差序,又主张男女平等、人格自由。是的,传统伦理是妈妈永不背弃的故乡,现代文明则是妈妈奋斗一生的异乡。

    妈妈精神故乡的关键词是仁和义,是孔孟之道。里仁为美,求仁得仁,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妈妈对老人的孝敬,对家庭、子女和世界的大爱莫不扎根于此。妈妈在参加革命工作之前接触到了另一种文化,一种超验的信仰,她在华西坝的悠扬钟声中接受了基督的恩典和圣灵的洗礼。虽然《论语》中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儒家文化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的超越境界与异域文化的超验信仰都有天人之际的追问,对少年时代的妈妈并不构成大的困惑。青年时代的妈妈毅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现代以来最有想象力和批判意识的社会政治理论。妈妈自始至终都尊敬那位德国伟人,但妈妈深知,一种主义再有洞见也会面临终极问题上的理论大限。

    妈妈不是职业理论家,因此妈妈的信仰冲突特别真实而有温度。妈妈在晚年重新投入了基督的怀抱,妈妈必定受到了圣灵的感动。妈妈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终极信仰,以及其中的不同维度,就像妈妈的为人,诚挚而丰富。晚年的妈妈就像一颗虬枝盘曲、仪态丰饶的银杏树,深秋落叶,返朴归根,以宽疏的柔性回应着与子女、亲属和友人的交流,风缓则和顺,风急乃缤纷。妈妈的母爱是一以贯之的,妈妈的母爱也是多元灵活的。视其异者肝胆楚越,观其同者万物齐一,这不正是我们的妈妈和理想的母爱的真实写照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母亲大人之为,尽在于此。

    我们相信,善良慈祥的妈妈必定去了天国,那是人间的异乡,却是灵魂的真正的故乡。我们愿意带着母爱故乡的泥土芬芳继续远行,那芬香中必定有在精神上化育了妈妈的传统美德,也包含中正平和、安时处顺的达观。那芬香中当然还有妈妈传承给我们子孙两代的、对于世界的遏制不住的好奇心,那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创造的愿望,也是连接母爱故乡与人生异乡的童真桥梁。我们知道,妈妈的在天之灵必定会保佑她的子孙,让大家庭的生命之树枝繁叶茂,使每个人按自己的心性去追寻生命的意义。我们还愿意相信,妈妈已在天国与我们的父亲重逢于永生,正见证着造物主的荣光。

    妈妈是带着感恩之心离开这个世界的,我们也要代表妈妈,感谢所有在身前关心照顾过她的亲朋好友,包括表兄表妹等家人,妈妈的亲家、同学和战友,以及父亲过去的朋友和同事。我们要特别感谢今天在现场为妈妈送行的亲人们和朋友们,你们是我们在悲伤不能自持时的最好慰藉,谢谢你们。最后,请让我们向刘玉华女士表达最深的敬意,你是爸爸妈妈在近二十年岁月里最亲密的陪伴者。玉华姐,你是我们一生的姐妹,谢谢你!

    妈妈,世界之大,唯有您的爱是完美无瑕。妈妈,我们今天正式向您告别,但我们立志,无论人生旅途走向哪里,我们都要传播您的精神和美德,在大爱之中将异乡视为故乡。再见妈妈,但愿永恒中无离也无别。谢谢妈妈,谢谢您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并给予我们在您之后的人生旅途上继续前行的勇气。再见妈妈,谢谢妈妈!

碑文

    家母本姓唐,出生贫寒,抱养李家。养父乃旧世军阀,尚德明善,养母贤惠,家风淳正。家母天资聪颖,五岁开蒙,喜读好学。民国战乱,家道衰落,典当度日,秉烛夜读盼成人。家母自律逆命,金榜提名国立女中,志学之年悲华夏蒙难,外忧内困,民不聊生,壮怀激烈,立誓寻觅人间公义。华西钟声启其知,望江楼影培其情,少城碑坚锐其意。白色恐怖偶遇家父,先后参与地下工作,遂成比翼伉俪,终身恩爱。

    建国后,家母屡受政治牵连,但言必诚,行有义,忠贞不二。家母能屈能伸,顺时以纸笔行政令,逆境用双脚量大地,穿崇山峻岭,听狼咽豹啸。家母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主德先才后,以家国情怀尽其责。家母勤俭持家,孝老人,爱子女,济亲友,实乃贤妻良母之典范。家母晚年慈祥益甚,返璞归真似孩童,笑靥如花比暖阳。家母一生坦荡,求仁得仁,尽心知性。堪称:上法天理下行人伦,浩然之气生生不息。



刘教授经典导读
中小学生经典导读 (偶尔会有其他类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