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辨性阅读·分级书单 国内首发!

文摘   教育   2024-04-20 17:14   山东  

前言

    由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借思辨性阅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这份书单可视为对“课标”的呼应,选书原则包括:儿童性、经典性、思辨性。儿童性意味着非说教的趣味性,充盈着自然、调皮、天真的气息。经典性意指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公认好书,或语言优美,或故事精彩,或富含启迪,最好是兼而有之。思辨性是关键指标,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整体领悟、事实澄清、审美鉴赏、观念理解、反思批判和想象拓展等思维发展的不同向度。

    这份书单及藏于其中的话题映射着儿童的心智。这份书单的奠基性思想是:人的心智内含知、情、意三个维度,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份书单背靠的基本信念是:当机器越来越像人的时候,人不应越来越像机器。在人工智能时代,儿童心智要有怎样的结构才是健全的,要充实怎样的内容才不会被算法暴力所奴役?这份书单可视为一个尝试性回答。

    这份书单秉承“为成长做有思想的减法”的理念,主要聚焦于文学书籍。小学阶段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科学、哲学类书籍可以成为补充读物。但唯有沉浸于文学精品,才能充分释放孩子对于人生的想象力。孩子们在文学经典中遭遇高出日常生活且具有否定性的力量,他们穿越进精神的平行宇宙,向着更精彩世界的成长才会挡也挡不住。

    即使限于文学领域,这份书单也是不完备的。有些作品是公认的经典好书,感情温馨、语言优美,孩子的性情也在阅读中得到滋养,但从思辨性的视野来看则显得相对单薄。如果以语言优美或文化传承为唯一标准,未纳入这份书单的很多书必然会入选,而这份书单的一些书则肯定会落选。当然,就算坚持思辨性阅读的类似标准,选书者不同也会导致有差异的结果。因此,这份书单最多算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实验,期待关心未成年人思维发展和精神成长的同仁给出更优的解决方案。

    一般而言,年级越高的书,或同一年级排在后面的书,阅读难度较大。但这并非机械定论。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悟性、爱好,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心灵苏醒的时机,以及教师或家长的引导,都是影响孩子阅读和思考的变量。因此,这份书单的分级设定仅供参考,对孩子更有了解的教师或家长,可根据自己的判断灵活调整阅读顺序。


一年级

    1. 爷爷一定有办法》[绘本],菲比·吉尔曼 /画,宋珮 译,明天出版社。书中的“爷爷”可视为一个象征人物,生活中的事情总是难不到他,体现了“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乐观精神。通过阅读和探讨书中的情节,可以帮助孩子用自己的名字去替代“爷爷”。可以让他们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以第一人称口吻大胆说出“某某总是有办法”,并分享不同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一旦“某某总是有办法”成为孩子的心灵密钥,这样的孩子更可能成为生活的小主人和未来世界的领导者。

    2.鸭子骑车记》[绘本],大卫·香农 著,彭懿 译,新星出版社。一只看起来很普通的鸭子突然有了一个疯狂的主意,他想骑自行车。鸭子骑车绝对是离经叛道的行为,动物们的反应非常不一样。母牛骂他愚蠢,猫认为这是浪费时间,猪认为鸭子爱出风头,可动物们的内心深处都羡慕这只敢说敢干的鸭子。最后,所有动物都受益于鸭子的执念,批判者也都转变成了赞同者。你喜欢这样的鸭子吗,在什么时候想成为这样的鸭子?这只鸭子像谁呢?鼓励孩子说出心中所想,对于成长的意义将变得越来越清晰。

    3.《活了100万次的猫》[绘本],佐野洋子 著,唐亚明 译,接力出版社。有一只活了100万次、也死过一百万次的虎斑猫。这太夸张了吧?这只虎斑猫曾是国王的荣耀,水手的骄傲,魔术师的助手,小偷的同伙,老太太的陪伴,小女孩的玩具。他被100万个人宠爱过,这100万个人在他死时都哭过,而他自己连一次也没哭过——直到他懂得了爱。然而,爱是可怕的。因为爱,这只猫不再傲娇,他真正死了,再也没有活过来。尽管如此,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这只猫不该爱,哪怕爱使他不再永生。这是为什么呢?与孩子一起追问吧,值得追问100万次。

    4.《田鼠阿佛》[绘本],李欧·李奥尼 文/图,阿甲 译,南海出版公司。田鼠们非常勤劳,不停地采集食物,只有田鼠阿佛是例外。其他田鼠问阿佛,你为什么不干活呢?阿佛的回答是:我在采集阳光和大自然的色彩。冬天来了,当田鼠们感觉无聊的时候,阿佛说话了。他用特别的语言,将温暖的阳光和大自然的色彩带给了大家。田鼠们认识到,有些事情没有实用价值,但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那么,还有哪些事物没有实用价值但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呢?请孩子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尝试说出背后的理由,生活世界的多样性将因此而显现出丰富的色彩。

    5.《没头没尾的故事》[绘本],安德烈·乌斯塔科夫 著,亚历山大·荣格 绘,曾璇 译,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小蚂蚁望着大海,哭着问自己,大海那么辽阔,我却这样渺小,我根本看不到大海的尽头,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啊?大象决定来帮助蚂蚁,他尽管做了最大的努力,仍然也看不到大海的尽头。这时,一条金枪鱼游了过来,他说这个海边就是大海的尽头。蚂蚁和大象立刻高兴起来,原来寻了半天的大海的尽头就在脚边。可是,不对!如果这就是大海的尽头,大海的起点又在哪里呢?引导孩子追问这个问题的寓意,将打开比大海更大的世界。

    6.《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绘本],克里斯蒂娜·诺曼-韦勒曼 著,薛蓝·约纳科维奇 绘,徐素霞 译。小男孩弗朗索瓦是个急性子,只喜欢生活中新鲜的事情。一天,弗朗索瓦的手表坏了,他得到了一块神奇的新手表,它能忽略弗朗索瓦认为无聊的时间。之后,弗朗索瓦的世界总有些不对劲,家人的变化和家人眼中重要的事情对他就好像从没出现过似的,他感觉自己就像生活在一个被刻意压缩的世界里。他最终于有所领悟,决定找回消失的时间。通过这本绘本与孩子探讨耐心和等待的意义,该如何理解和面对时间,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7.《如果你到地球来》[绘本],苏菲·布莱科尔 著/绘 郝景芳 译,中信出版集团。这本绘本赋予孩子导游的角色,让他们思考怎样才能为外星人提供帮助。不仅要描述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还要帮助外星人理解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山脉、森林、动植物,等等。更有挑战性的任务是,如何向外星人描述人类世界呢?人类世界有点复杂,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情况,该如何归纳呢?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有趣的介绍方式,但却不是唯一的。一年级的孩子阅读并探讨这本书,很可能会找到为外星人当导游的更好更有趣的方式。

    8.《太阳和蜉蝣》[绘本],汤汤 著,大面包 画,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蜉蝣只有一天的生命,它以为别的生命都这样长。太阳渐渐升高,蜉蝣觉得世界很新鲜,它结识了各种动物为朋友。朋友们想要蜉蝣见证它们从小到大的变化,但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可是,天真的蜉蝣甚至不知道“明天”是什么。蜉蝣的生命太短暂了,但它不悲观,不抱怨,反而以自己的好奇心感动了太阳。从太阳的口中,蜉蝣知道了世界之大,远超自己这个小小生命的理解范围。人在浩渺的宇宙中岂不是类似的?是的,无论生命长短,唯有好奇心和对世界的追问才使生命有意义。

    9.《他们都看见了一只猫》[绘本],布兰登·文策尔 著,辛湄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书中的猫随观察者的视角而变形。孩子眼中的猫很乖巧,猫的形态和表情都是正常的。狗眼中的猫却是狡诈的,猫的身体细长、眼神闪烁,仿佛会飞出无数的鬼点子。还有好多动物,它们眼中的猫没有一个是相似的,但都认为自己才看见了真实的猫。那么,真实的猫究竟在谁的眼中呢,或者,谁的眼中都反映不出真实的猫?现在变换一下视野,谁是真实的你呢,在父母的眼中,在老师的眼中,在同学的眼中,还是在自己的心中?

    10.《石头一动也不动》[绘本],布兰登·文策尔 著,常立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一块大石头,鱼虾游过石头显得很喧闹,蛇盘在石头上显得很安静。石头一动也不动,石头的色泽、触感、味道和用途,是那样丰富。石头一动也不动,有时是荒野,有时是家园,有时是迷宫。石头一动也不动,石头既是一刹那,也是一百年,它是现在,也是未来,还是过去。石头一动也不动,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动。借助这个绘本与孩子交流动与静的话题很有意义,可以训练孩子以动静交替的视野去理解这个世界。

    11.《我们的情感王国:31个小精灵各有所好》[绘本],蒂娜·奥耶维奇 著,亚历山德拉·扎永茨 绘,赵玮婷 译,海豚出版社。31个精灵是31种情感,每种情感都模拟成一种动物或一种状态。“好奇”向高处爬,“快乐”像玩蹦床,“感激”会编织温暖,“害怕”躲在黑暗中打量世界,“想象”总是处于漫游状态,“羞耻”挖了个地洞把自己藏在里面,“骄傲”端坐在玻璃山顶的高塔里,“嫉妒”则践踏一切美好的事情。借助这样一本有趣的绘本交流人类情绪的话题,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自己的各种情绪,学习与自己的情绪和他人的情绪相处的方式。

    12.《哪咤闹海》亲近母语研究院 编著,山东画报出版社。这是拼音版的中国古代故事集,不少故事包含着正义战胜邪恶、弱者不畏强权的精神母题。从道德心理学的视野来看,这类故事对于塑造孩子的社会正义感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可以启发孩子们根据故事线索,并基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去发现人与人之间合理的言行原则。在孩子自由表达的过程中,不仅能训练他们的思维,还能在不知不觉中植入积极的价值观。这就是中国故事的道德力量,直指人心且历久弥新。


二年级

    1. 《你是我最喜欢的老师》[绘本],黛博拉·霍普金森 著,南希·卡朋特 绘,刘畅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书中有一个小学二年级女孩,她有些害羞,但很有个性,不喜欢乖乖坐着听课,她有探险精神,不循规蹈矩。女老师总是以恰当的方式鼓励小女孩克服各种困难,也尽可能宽容小女孩犯的各种错误。整个故事都是一封信,是小女孩长大后写给老师的。这本书有助于探讨关于成长、个性、师生关系的话题,还呈现了不同文化的教育差异性。敞开心扉与孩子坦诚交流,有助于孩子认识自己,而与孩子共读这本书的老师也会变成孩子更喜欢的老师。

    2.《不是我的错》[绘本],莱夫·克里斯坦森 文,迪克·斯坦伯格 绘,南海出版公司。这是一部黑白绘本。“不是我的错”容易成为孩子的口头禅,“不关我的事”容易成为孩子的行为准则。于是,出了任何事情,孩子都可以说“这不能怪我呀!”。那怪谁呢?该怪那个大家都不喜欢的人。反正不关我的事,反正我没有错。这个绘本揭示了人的冷漠和推责可以始于童年养成的理解事物的方式。绘本最后有一页黑纸上显现了一排白字——“和我没有关系吗?”紧接着,就是人类的各种灾难图片:肇事、战争、污染。反差和寓意,像黑与白一样明显。

    3.《孩子的权利》[绘本],阿兰·塞尔 著,奥赫丽亚·弗提 绘,武娟 译,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个孩子有什么?孩子在教师或家长的启发下,可以理解更抽象的命题——“作为孩子,我有我的权利”。“权利”是一个社会概念,要怎样帮助孩子理解这个概念,并通过这个概念理解自己所在的世界呢?孩子有权拥有健康和爱,有权远离贫困和暴力,有权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谁是这些权利的颁布者?谁有权颁布这些权利?这些问题折射着人类文明的成就,并预示着人的理性精神的觉醒。

    4.《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绘本),王小波 原著,张宁 改编/绘,接力出版社。大白猪生下了九只小猪,八只是白色的,但第九只猪却是黑色的。小黑猪的性格也不同。其它猪只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吃饱、睡觉、快长肉,而小黑猪却偏偏喜欢本分的猪从来不做的事情。它喜欢跑步、跳墙、赛跑,也喜欢男孩小麦。许多年后,男孩小麦长大了,成了一个独立特行的作家,他始终觉得那只小黑猪就是他最初的启蒙老师。以改编的绘本传播作家王小波忠爱的自由独立精神,对于成长中的孩子的启示是:只有成为你自己,才能成长为真正的人。

    5.《敌人》[绘本],大卫·卡利 著,塞尔日·布洛克 绘,梅思繁 译,明天出版社。敌人都是坏人吗?绘本以极具趣味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绘本中,“我”与敌人分住两个坑道,每天的任务就是相互射击。对称性的绘画设计,很快就使读者意识到,敌人也是一个“我”。“我”是他的敌人,这句话对于他也同样成立。视野的转换有奇特的功效,“我”在敌人眼中的真面目,以及敌人在“我”眼中的真面目,都将逐渐揭开。使人晃然大悟,然后若有所思,这是有思想的绘本应有的力量。

    6.《一杯水:多元观察和思维》(绘本),迪诺萨托 / 唐亚明 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水无处不在,人们日用而不知。这本书的图和文像天然水一样纯净,折射出引人思考的话题。这本书的文字读起来轻松,包含着跨学科的知识和视野,叙述方式相当具有启发性,没有压迫感。认真阅读,感觉水像一个能够变形的精灵,有些调皮,又有些不可捉摸。这本书有“多元观察”和“思维”两个副标题,孩子的思维活跃起来,当比水的形态还要灵活,能获得理解事物的多元视野。这种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就赢得了较好的发展契机。

    7.《光屁股的大犀牛》(绘本),米切尔·恩德 文,莱因哈德·米歇尔 图,何珊 译,21世纪出版社。有一头脾气很怪的大犀牛,他非常多疑,不信任任何人,他的口号是“应该把所有人都看成自己的敌人”。这头犀牛力气很大,动不动就攻击别的动物,连狮子和大象都拿他没有办法。一只犀牛鸟决定捉弄犀牛。犀牛鸟利用了犀牛的自大心理,让喜欢斗争的犀牛终于又找到了敌人——那就是他自己。这部绘本极为生动,可与孩子探讨什么是自大和目中无人,为什么过于自大以一切为敌的人终究会失败。

    8.《你好,价值!》[绘本],留白工作室 /绘,中信出版社。什么是价值?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伦理学家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这么抽象的问题孩子可能理解吗?绘本让孩子穿越到长安的街市,通过简单的买卖现象而理解商品的价格不等同于它的价值,还巧妙引用了唐诗予以佐证。随着这趟穿越之旅,价值似乎愈发变得不可捉摸,但也更启发孩子去理解,究竟是什么赋予了或创造了价值。绘本始于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却将孩子引向了这样一种积极观点:一个人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才是最有价值的。

    9.《想飞的熊》佐野洋子 著,唐亚明 译,海豚出版社。在地上行走的动物,谁不想在天上飞呢,正如成长中的孩子,谁不想有自己的梦想呢?梦想家往往都是孤独的,所以小熊的好朋友老鼠完全无法理解,为何衣食无忧应该无比幸福的小熊心中总是空荡荡的呢?小熊一想到明天就是那一天,就禁不住发起抖来。在天上飞多可怕呀,小熊对自己说,可又是多美妙啊。小熊就这样内心矛盾地过了一天又一天。任性的小熊终于飞了起来,怎么飞起来的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懂得,敢于寻梦是梦想成真的必要条件。

    10.《我亲爱的朋友》敦·德勒根 著,阿克塞尔·舍夫勒 绘,滕玥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今天的孩子很难理解什么是写信。写信的人需要认真思考写什么和怎么写,需考虑写信和收信的时间差意味着什么。这本书是关于写信的奇思妙想。森林中的各种动物相互写信,目的不同,形式各异。信传递着友情、思念、幻想、淘气,以及难以用文字概述的情绪。每一封信都构成了一个小故事,它们之间有隐约不定的奇特联系。与孩子一起推敲故事之间的关联,弄清事件和信的意义,探寻不经意间飞出来的生活哲理,是一个既享受又激发思维的过程。

    11. 《兔子坡》罗伯特·罗素 著,陆剑 译,云南人民出版社。新邻居要来了,这个消息使兔子坡的动物们沸腾了起来。新邻居指的是人。人常常豢养威胁动物生命的狗和猫,还要除草犁地,把动物的家糟蹋得不成样子。可是,人并不是恶魔,正因为兔子坡上有人家,动物们才有机会从人的活动中受益。这本书以一只淘气任性的小兔子为主角,以动物之间为应对环境变迁而产生的七嘴八舌的争执为背景,烘托了出了人与动物的关系的问题。小读者在享受精彩童趣的故事之余,有机会就强与弱,好与坏,智与愚,和谐与冲突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怡情又益智。

    12.《火鞋与风鞋》乌苏拉·韦尔芙尔 著,湘雪 译,21世纪出版社。提姆是一个七岁的男孩,家境贫穷,人长得又胖又矮。学校里的孩子有时会给提姆取别名,嘲笑他的外貌。提姆的爸爸很穷,他带提姆步行去远方。旅行过程中,提姆经历了很多事,见过不同的人,克服了种种困难。旅行回来后,孩子们仍然叫提姆的别名,仍然嘲笑他的相貌,可提姆就像变了一个人,他不再生气,而是主动为孩子们讲起他的旅行见闻。借助这本故事可与孩子探讨不少话题,包括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相貌和处境,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如何接纳自己并与他人相处。


三年级

    1.《木偶奇遇记》卡洛·科洛迪 著,任溶溶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如果有一本儿童故事的主角只有乖孩子,这样的作品肯定是不受儿童喜欢的。木偶匹诺曹就不是一个乖孩子,他浑身都是毛病,贪玩、逃学、淘气、打架、任性,还会撒谎,尽管毛病多,木偶匹诺曹却有一颗良心,他在做错事后总会后悔,有时还非常自责,尽管自责后又会再一次犯错。所以匹诺曹很像每一个正常的孩子,总会在成长中不断犯错不断摸索。借助这本书可与孩子们展开热烈交流,话题包括犯错与成长的关系、错误的类型与严重程度、良心与自责的原因、淘气和任性的意义,等等。

    2.《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 著,赵玉皎 译,南海出版公司。这是一本使孩子欢乐的书,读完后禁不住会想:为什么我的学校没有电车教室,为什么我的学校不像巴学园?教育是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的志业,是一个灵魂点燃另一个灵魂的神圣之旅。创造条件促使受教育者去感受、理解或追问什么是优良教育,正是优良教育的目标。为什么要有学校?怎样的学校是理想的?在一个非理想的学校里,我们可以做什么?可以照搬巴学园的办学方式改变自己的学校吗,为什么?借助这本书大胆与孩子探讨这些话题,会有很多很多的惊喜。

   3 .《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王葆是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恨不得什么事都能心想事成。王葆偶遇的那只神秘宝葫芦能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使他感觉生活很幸福。可是,心想事成是一柄双刃剑,无比体贴的宝葫芦会让王葆脑子里冒出来的任何想法变成现实,王葆的噩梦开始了。王葆在感觉幸福时很怕现实就是一场梦,而在令自己恐惧的现实里,又希望生活是一场大梦。因为心想事成,王葆无法区分现实与梦境,对他言听计从的宝葫芦变成了一个欲以控制他的坏东西。这本书语言风趣,孩子气十足,蕴含着富有哲理的人生话题。

    4.《彼得·潘》詹姆斯·马修·巴利 著,靳锦 译,江西人民出版社。所有孩子都会长大,只有一个例外,这就是住在神奇小岛上的彼得·潘。岛上有邪恶的海盗、吃人的动物和可怕的暴风雨,但侠义的彼得·潘总是会利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保护岛上的孩子。可是,一旦有孩子想回到大人的世界,彼得·潘就会气得诅咒世界上的每个大人。“人一长大,就忘了飞的方法啦”,这是从彼得·潘的好朋友口中说出的话。这本书以相当幽默的方式表达了成长与抗拒成长的两种力量的征战意味着什么。这个话题值得深入探讨,能很好地启发孩子理解和珍惜自己的童年。

    5.《时代广场的蟋蟀》乔治·塞尔登 著,傅湘雯 译,21世纪出版社。书中有两个平行世界,一个是蟋蟀和它的动物朋友们的世界,另一个是小男孩和他家人与朋友们的世界。在两个世界的相互影响,两个主角都经历了一场冒险之旅,也分别获得了成长。可借助这本书与孩子交流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如何面对陌生的世界而成长。这本书还通过有音乐天赋的蟋蟀穿插了一些世界著名的歌剧和音乐,使成长话题与音乐话题关联起来。成长与音乐有先天的相似性,都有不确定性带来的惊喜。不确定性固然增加了成长的风险,但不确定性也是人生有意义的大前提。

    6.《绿野仙踪》莱曼·弗兰克·鲍姆 著,茱莉亚·萨达 绘,马爱农 译,云南人民出版社。小女孩多萝西被龙卷风吹到了荒野,开始了一场预料之外的历险记。在冒险过程中,多萝西结识了三个好朋友,分别是没有头脑的稻草人、没有心灵的铁皮人、没有勇气的胆小狮子。四个好朋友的冒险之旅绝非一帆风顺,他们要与女巫战斗,还要揭穿奥兹国巫师的本来面目。他们最大的收获不是对外的胜利,而是赢得了宝贵的成长契机——懂得了头脑和智慧的重要性,明白了爱与友谊的意义,认识到了要揭穿被虚假繁荣包裹的真相必须英勇无畏。

    7.《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维里·弗尔曼 著,陈俊 译,21世纪出版社。一群老鼠快乐地生活着,有一天它们突然怀疑有一只虎斑猫埋伏在附近。为了应对外部危险和内部分裂,一只大老鼠挺身而出,成为了群体的首领。之后,奇怪的事情不断发生。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到不受约束的权力意味着什么。同时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德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既诞生了贝多芬、马克思和爱因斯坦这么伟大的人物,也产生了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恶魔。这是一部关注权力的启蒙童话故事,具有很好的思想启发力。

    8.《亲爱的汉修先生》贝芙莉·克莱瑞 著,柯倩华 译,新蕾出版社。汉修先生是一个作家,他深深地影响该书中的主角——正在上小学的男孩鲍雷伊。全书构思独特,所有文字都是鲍雷伊写给汉修先生的书信、作家的回信以及鲍雷伊写给自己的日记。这本书初次发表于1983年,那时虽然有电视,但对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小原住民而言,简直像一个恐龙居住的时代。随着故事的展开,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孩子们去追问下述问题:文字阅读、写作与成长有怎样的关系?假如这世界只有图片和视频,人会变成什么样子?

    9.《马提与祖父》罗伯托·普密尼 著,张莉莉、张皓舒 译,新蕾出版社。小男孩马提的爷爷快死了,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家人们都很悲伤。可马提却分明听到爷爷在呼唤他,并在家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与爷爷到野外散步去了。爷孙俩一起到河边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可马提却发现,爷爷在逐渐变小。爷爷通过蚱蜢蜕下来的空壳启发马提认为到,生命不等于躯体。当爷爷变得只有一粒薄荷糖那样大时,马提也回到了房间里,以不同于家人的悲伤方式面对爷爷的躯体。这是一部关于生命教育的书,可与孩子交流生死和生命意义的话题。

    10.《伊索寓言》伊索,曹文轩、陈先云 编,人民教育出版社。领悟一个重要的道理,是生活中极其美好的事情。可是,如果直接向孩子讲道理或进行说教,重要的道理往往会隐身而去,只留下“讲道理”的坏名声。《伊索寓言》巧妙地把道理融入故事中,读懂了故事,也就亲近了道理。书中的道德智慧与策略智慧是有明显区别的,明确这层区别的含义,有利于训练孩子的归纳能力和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能力。总之,带着孩子思辨地阅读这些有趣的故事,是能促进思维发展的美好事情。

    11.《列那狐的故事》季罗夫人 著,罗新璋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大灰狼是坏的,小白兔是好的”,这是幼儿常有的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列那狐非常狡诈,对别的动物也很凶残,可他对自己的老婆孩子却尽心尽责,那么,他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还是好坏各占一半?这样的话题可以训练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学会撇开列那狐的“坏”的一面,学习他机灵和遇事肯动脑筋的好习惯。进一步,还可以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战场上的将军或为祖国的正义事业而派往敌国的间谍。在这样的视野中,“列那狐策略”的智慧内涵才能得到充分理解和挖掘。

    12.《我是白痴》王淑芬 著,彭婷 插画,21世纪出版集团。面对嘲笑和欺侮,这个“白痴”总是回以温暖的笑。“白痴”是那样单纯和善良,回应他的却总有心机、狡诈和恶意。好在人世间仍然是有阳光的,像“白痴”的笑一样温暖。书中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娓娓道来,感人至深,充满悲悯。这本书以第一人称的视野展现了一个“白痴”的心灵世界,与人们关于“白痴”的刻板印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以反差为媒介进行阅读和问题探讨,硬心肠的孩子会变得柔软,软心肠的孩子会唤醒心中侠义的勇气。这本书像温暖的阳光,可使校园霸凌的坚冰消融于无形。


四年级

    1.《稻草人》叶圣陶 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稻草人》由二十余篇故事集结而成,题材丰富,寓意生动。其中不少故事的基调不是彩色和幸福,而是苦难和心酸。这是因为,在叶圣陶创作童话故事的年代,可谓民贫国弱、社会动荡、内忧外患。叶圣陶创作童话故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激发儿童对于人间疾苦的同理心,唤醒儿童的社会正义感。叶圣陶将他的目的隐藏在具有儿童性和文学性的故事中,完全没有僵化的说教。只要人间还有疾苦,人世间还有不义和压迫,这些故事就总是能激发孩子面向社会人生的反思批判。

    2. 《青鸟》莫里斯·梅特林克 著,刘颖 译,云南出版集团。这是一部象征主义的文学杰作,本来是戏剧作品,后改编成小说。逻辑与象征是思维的两极。思维没有逻辑,难免混乱而无根。思维不懂象征,则会缺乏想象和色彩,无法通达心灵自由的境地。作者莫里斯·梅特林克于191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说,在他象征主义的神秘面纱下,“隐藏着存在的真相。”《青鸟》适合几乎所有年龄段的人阅读,因为象征的神奇功能就在于,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在奇妙的象征中看到自己的现实、影子和可能性。借助《青鸟》与孩子探讨幸福的话题,充分利用象征的力量,能够启迪成长的意义。

    3.《夏洛的网》E·B·怀特 著,任溶溶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小猪威尔伯一生下来,就摆不掉被直接杀掉或长大后被杀掉的命运,好在他遇见了夏洛这只本领高强的蜘蛛。这本书既是小猪威尔伯的历险记,也是蛛蛛夏洛的侠义记。这本书还是一本关于生命交替、四季轮回的书。这本书本身很像一张网,网的不同结点代表不同的话题,譬如纯洁的友谊、自然的美丽、可怕的孤独、动物的可爱、机智的重要性、人类的问题、成长的烦恼、生死的轮回、性格的差异、生命的意义,等等。借助这本书与孩子交流相关话题,非常能够激发感受力和理解力。

    4.《小王子》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著,李继宏 译,天津人民出版社。“我”在执行一次飞行任务时,因为机械故障而迫降在了无边无涯的沙漠中。“我”正在修飞机,一个年龄很小的男孩无声无息地出现了,他就是小王子。小王子为什么要来地球,他是怎么来的,他来到地球想干什么,书中都没有明确的交代。小王子就像偶尔吹过沙漠的风,在“我”的生活中稍作逗留,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本书有一种魔力,使无论儿童还是大人都牵挂心中的这位小王子。这是一本哲理之书,爱、友谊、人性、智慧、生死,这些重大话题隐藏于这个满是隐喻的童话故事里,值得反复探讨与交流。

    5.《爱丽丝漫游奇境》,刘易斯·卡罗尔 著,马爱农译,云南美术出版社。一天,英国维多利亚女王阅读这本书入了迷,她希望能够读到作者的其他著作。没过多久,女王却收到了几本她根本看不懂的数学和逻辑学专著。原来,这本闻名世界的童书的作者,居然是牛津大学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这本书讲的故事既简单又复杂,小姑娘爱丽丝追随一只能说话的兔子,掉入一个兔子洞,将她带到一个奇幻的世界。其中的各种角色,无论是会说话的动物,还是喜怒无常的人物,都显得特别荒诞。这本书很适合自由探讨,一些与成长和世界相关的隐藏话题,会像蘑菇一样从地下冒出来。

    6.《大灰狼罗克传》郑渊洁 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大灰狼罗克生活在人的世界里,他狼性全无,有的只是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和无奈的一面。罗克有一次救了一只小兔子,这只小兔子终于相信罗克所说的“不是所有的大灰狼都坏,也不是所有兔子都好”。聪明的小兔子立刻表示同意,并补充说,“这倒是,我舅舅就特坏。”郑渊洁的文字简短干练,深谙儿童心理,总能机智讽刺人性和社会百态,趣味的故事暗藏思想的魅力。郑渊洁的其他著作,特别是《皮皮鲁传》和《鲁西西传》也非常值得阅读,充满了欢乐、真实、自由、幽默、思考的气息。

    7.《佐贺的超级阿嬷》岛田洋七 著,陈宝莲 译,南海出版公司。这是一本质朴的书。这本书的作者岛田洋七是喜剧大师,他出生于1950年,成长于“二战”后的日本。作者在这本书中回忆了随外婆(阿嬷)成长的经历,写这本书时是2001年,作者的外婆已去世,日本也成为了富裕的发达国家。可作者总觉得失去了什么,既有童年不再的惆怅,也有对富裕社会人们生活状态的惋惜。就像今天的中国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多,精神世界却未必同步发展。借助这本书探讨物质贫穷与精神贫困有怎样的本质区别,心灵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激励和启发。

    8.《毛毛》米切尔·恩德 著,杨武能 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这本书有一个副标题,叫做“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时间窃贼”这个词组有点奇怪。一个人的时间,也就是他的生命的长度,多少是确定的,谁能够从一个人的身上把时间偷走呢?如果真有时间窃贼,他们怎么去偷时间,他们偷去干什么呢?时间被偷去的人,他们身上有什么变化呢?小女孩毛毛是这本书的主角,她与时间窃贼之间发生了对于时间的争夺战,故事的内容非常不可思议。借助这本书,可与孩子深度探讨我们这个时代的“内卷”话题,进而有助于从生命意义的内在视野去理解成长和时间的本质。

    9.《不老泉》娜塔莉·巴比特 著,吕明 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孩子喜欢幻想长生不老,认为永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事物总有两面,永生也不例外。这本书叙述了女孩温妮的冒险故事。森林中迷路的温妮发现了不老泉和隐居的塔克一家人,他们永远年轻,不知道什么叫时间流逝。时间使人老去,也使生命绽放。生活在时间之外的永生者会失去感受花开花落和春夏秋冬的能力。他们也没有办法去表达对他人的爱,因为爱专属于在生死间跋涉的凡人。没有喝下不老泉的温妮走完了她的一生,她的决定究竟是对还是不对呢?这样的话题促进关于生命本质的深思,有助于领悟只此一生的奇迹意味着什么。

    10.《小鹿斑比》弗利克斯·萨尔腾 著,邹绛 译,山东画报出版社。这本书的叙事方式有一种很好的平衡性,既有温馨的情感和依恋,也有现实的诱惑、危险和艰难,两条线索交织烘托出了斑比的成长路。小斑比的生活是充满爱和幸福感的,整个世界新奇而美好,甚至鹿妈妈口中的危险也有一种未知的魅力。随着斑比的成长,森林逐渐显露出了黑暗的一面,并最终揭晓了生命的秘密。这部动物小说包含诸多话题,爱、友谊、竞争、嫉妒心、占有欲、灾难、生死,等等。借助文本探讨这些话题,对成长中的孩子有不同角度的启发意义。

    11.《黑骏马》安娜·塞维尔 著,姚莉莉 译,云南人民出版社。阅读这本书可使读者回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代,了解那时人类生活完全有别于今天的风俗和文化,而这一切都是通过黑骏马的自我叙述来完成的。以一匹马的第一人称视角去观察人类社会,显得别致而生动。作者只为黑骏马赋予了很有限的思维能力,马与人的世界也只有很弱的可沟通性。两个世界的反差有温馨甜蜜的一面,也有残忍冷酷的一面。各种马的性格映射着各种人的品质,马与人之间的恩怨情仇,马与人的命运关联,包含着关于性格、教育、品格、动物权利等可与孩子深度交流的话题。

    12.《白色房间里的男孩》卡尔·奥斯伯格 著,邱袁炜 译,新蕾出版社。这个男孩在一个白色房间里醒来,发现自己没有记忆、触觉和味觉。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躯体,他生活在一个白色的虚拟空间里。前几章很像一部以高科技为背景的悬疑小说,后几章使读者遭遇了人工智能的奇迹。即将进入小学高年级的孩子阅读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科幻小说,对于保护和激发他们的科技好奇心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这部小说还会唤醒对于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命运的深度思考。哪怕这些思考在儿童时期是幼稚的,但所有的伟大都诞生于幼稚——这是智能演化的铁律。

五年级

    1. 《归去来兮:进入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刘莘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安徒生是特别容易以阅读过的名义而错过的伟大作家。将安徒生童话的原著放到五年级阅读的好处是,人生阅历相对丰富一些后,更能理解安徒生童话承载的思想。这本书含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冰雪皇后》、《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五篇安徒生最重要的童话原著的新译文,同时配有五篇专文对这五篇童话予以启发性阐释。这本书还附有一部中篇传记小说,详细叙述了少年安徒生是如何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阅读安徒生童话并探讨其中蕴涵的各类人生话题,是美丽心灵的智慧护身符。

    2.《夜莺与玫瑰》奥斯卡·王尔德 著,朱纯深 译,浙江文艺出版社。安徒生的童话总体上是阳光明媚的,而王尔德的童话则几乎都是月色忧郁的。两位童话大师的杰作都很美,但王尔德童话却有一种神奇的寒冷力量,渗入内心被热血融化后,方知罪恶是善良的镜子,苦难是救赎的预备。安徒生总是试图超越人生的凄苦,而王尔德却偏要直面人生的丑恶与惨淡,他像外科医生那样剖开了人性的血脉筋骨,他把自己看到的生命中不可思议的矛盾色彩,以美得令人窒息的语言传递给读者。这本书适合不愿堕入平庸的少年阅读,他们想要有一种力量刺破正在凝冻热血的坚冰,他们想要呐喊,要想戴着镣铐跳舞,想要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3.《城南旧事》林海音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这本书童趣盎然、语言优美,以儿童的观察、感受和想象,叙述了发生在小女孩英子身边的几个大人和孩子的故事。写进故事的有家外面的疯子和小偷,也有家里面的保姆和客人。这些大人和孩子有各自的命运,但都通过与英子的互动而或近或远地关联了起来,描绘出那个时代儿童眼中一幅活泼又令人困惑的生活画卷。这本书的情节有助于探讨一系列重要话题——例如,如何突破标签思维,如何理解坏人的好与好人的坏,如何理解正常世界中的反常以及反常世界中的正常,如何理解成长中混合着苦涩、喜悦和无奈的生命滋味,等等。

    4. 《我亲爱的甜橙树》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 著,蔚玲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本书讲的是五岁孩子的故事,却适合大孩子阅读。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孩子,总是想要与幼稚的过去拉开距离,一般不愿阅读以很小的孩子为主角的书籍。但这本书一点都不幼稚。人心的世界最不可思议,这本书用非常细腻的笔触并通过一个调皮孩子的微观生活去试图捕捉这个世界。据说孩子都是天使,又据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这些说法自相矛盾且令人困惑。这本书引人深思的话题是,天使有时会化身为魔鬼,而魔鬼有时会转变成天使,眼花缭乱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善恶共在、悲喜同根的人间生活。

    5.《草房子》曹文轩 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这本书以孩子们的生活视野,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初某地水乡普通人的生活。那里的人们都住在草房子里,盖房子的草是几百里之外海滩上长的茅草,闪亮如铜丝,在海风中发出金属般的声响,有一种古朴华贵的气质。这本书就像生于天地间聆听海风的茅草,致力于讲述不朽的故事,再现古朴的气韵,珍藏华贵的心灵。这本书含有相当丰富的人生和成长话题,鼓励孩子阅读后结合文本就自卑与超越、自尊与虚荣、友谊与竞争、性格与成长、命运与选择、生与死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才不会陷于美而遗忘思。

    6.《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 著,张友松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这部以儿童为中心的著作没有超现实的情节设计,作者马克·吐温感兴趣的是由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内在紧张共同生成的真实世界。他借助故事批判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但他的作品之所以获得不朽的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批判锋芒总以幽默为媒,能够穿透历史和时代的外壳而指向人性本身。人性是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汇聚地,世界的一切繁荣、浮华、意义和虚无都是人性的表达。借助这本书与儿童坦率交流人世间的真假是非,可作为成长路上一副很好的解毒剂。

    7.《时间的折皱》马德琳·英格 著,黄聿君 译,文汇出版社。时空挪移、异星、外星人、宇宙黑暗势力架构了这本半科幻、半玄幻的经典作品。小女孩梅格必须打败宇宙黑暗势力“它”而拯救自己的家人。欲以控制一切的“它”不喜欢差异化,所以梅格关键时刻大声吼出了《独立宣言》的名句——“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生而平等,这是造物主赋予人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梅格最终找到了“它”缺乏但却是全宇宙最珍贵的东西而将其打败——那就是爱。爱和基于爱的勇气是一切高级智能体都应该学会的至上功课,也包括现实生活中被无数“它”包围着的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

    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著,林海岑 译,译林出版社。海伦还没有来得及在脑海中存贮关于这个美丽世界的一点点回忆,就永远生活在了黑暗和寂静的囚牢中。囚禁海伦的牢笼无限大,被囚禁的时间无限长,因为她本人就是囚笼。海伦无法分辨事物,没有天,没有地,更没有希望。然而,海伦却最终打破了自己的囚笼,创造了人间奇迹。这本书是海伦二十岁写的,这本身就是奇迹的证据,而奇迹始于七岁的海伦发现万物皆有名称的那一瞬间。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借助这个奇迹,可以很好交流和探讨关于语言与思维,生命与意志,困境与成长的话题。

    9.《卧底机器人》戴维·埃德蒙兹,休·弗雷泽 著,李玮 译,中信出版集团。五个机器人分布在人类社会,哪一款机器人最终通过图灵测试,它的研发团队将获得一亿美元资金。这就要求机器人要具备非常类似于人的情感、认知和意愿能力。是的,“非常类似”,因为机器人有人不具备的神奇本领,也有在人看来的智能缺陷。于是,卧底机器人小朵要在学校里向同学掩盖自己的身份,就必须学习人类的思维和言行。结果是,机器人小朵有时笑话百出,有时又狼狈不堪。这本书幽默轻松,而启发的思考却相当深刻,涉及道德意识的真假、道德规则的多元性、自我的边界和人格同一性等话题。

    10.《爱的教育》阿米琪斯 著,王干卿 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这本书围绕一个读小学的男孩的生活而展开,主题覆盖爱的多样性、美德的意义、学校生活、家庭关系、职业分工、情感表达、战争、国家、灾难、生死、信仰、冒险、大自然,等等。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关于爱的伟大画卷,不断提醒我们,爱是生命世界的特有现象,是情感的表达,是灵性的证据,也是思想的明灯。这本书的意大利文原标题是“心”,所传递的信念是,只有以爱充实人的心灵,未成年人才可能从狭小的世界中解放出来而健康成长。

    11.《安德的游戏》奥森·斯科特·卡德 著,李毅 译,浙江文艺出版社。这部科幻小说的主角是小男孩安德,关键线索是游戏。那时人类已经知道,茫茫宇宙中还有别的高级生命,它们的生物特性与人类完全异质,在太阳系内与人类处于交战状态。在这场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中,人类的命运寄托在了天才儿童安德的身上。想象你就是安德,突然间,你发现这场游戏是一场无法挽回的骗局,你既是那个骗局的受害者,也是实施者。你实施的那个骗局导致了宇宙间从未发生过的灾难,作为拯救者的你最终成为了毁灭者。情节急转而下,罪恶不可逆转。深度阅读者必将遭遇震惊,并获得从宇宙的视野对人进行全新理解的启示。

    12.《刘慈欣科幻短篇小说集》(含《带上她的眼睛》与《梦之海》),刘慈欣 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三体》无疑是刘慈欣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但不太适合小学生阅读。《三体》作为硬科幻的标杆之作,有不少内容超出了小学生的知识范畴。更重要的原因是,作为《三体》叙事基础的“黑暗森林法则”相当灰暗,且逻辑上并不可信,但小学生还没有能力进行鉴别。这部短篇科幻集很适合小学生阅读,有非凡的科技想象,还有感天动地的人文关怀。与小学生通过深度阅读探讨关于人类社会、科技未来、外星文明、人工智能、宇宙创世的话题,非常有助于保护想象力和促进思维的立体发展。


六年级

    1.《论语》(I、II)蔡志忠 编绘,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深入阅读《论语》可为青少年奠定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底层逻辑,而且《论语》中有很多人生哲理,具有跨越时代和文明的普适价值。要为青少年挑选一套图文并茂的《论语》解读,这套书是上选。这套书含有《论语》原文,且有能走入未成年人内心的趣味白话文解释和与之匹配的生动绘画。由于文本年代久远或教学模式陈旧,《论语》给孩子们的印象往往是严肃的、板着面孔的、高高在上的。这套图文一体的《论语》解构了上述刻板印象,恰好是因为忠实地还原了孔子师徒的精神面貌——真实、乐观、勇敢、智慧、幽默,以及天命所归的任重道远。

    2.《海鸥乔纳森》理查德·巴赫 著,夏杪 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海鸥天生会飞,但只有那只名叫“乔纳森”的海鸥以飞行去探索未知世界。乔纳森对飞行本身的迷恋触犯了关于飞行的大众信条,他遭到海鸥大众的愤怒驱逐。最初旨在渡己的海鸥乔纳森,在经历艰难困苦后,变成了先知乔纳森,他想以自己亲历的自由唤醒他者的自由。然而,致力于渡人的乔纳森最后幻化成了一个口口相传的偶像,自由的偶像终于变成了扼杀自由的象征。唯有率先打破偶像崇拜的海鸥才可能认识海鸥乔纳森,从而真正领悟乔纳森所领悟的自由的本质。

    3.《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 著,周沛郁 译,上海文艺出版社。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描述了一个丑陋不堪、善恶不分、必须绝对服从人的被造物是如何脱离人的控制的。这个被造物学会了人的语言,有了自己的独立意志。他本想以人的善恶观去行动,却屡遭误解,他于是伤心不已,决定以自己超人的能力报复人。“Frankenstein”(弗兰肯斯坦)后来成为了英语中的一个专有名词,特指逃脱创造者控制并毁灭创造者的被造物。那会是什么呢?今天,在科学技术仿佛可以任意创造美丽新世界的人工智能时代,探讨这样的话题对于人的自我理解意义重大。

    4.《呼兰河传》萧红 著,天津人民出版社。萧红的故乡让人想起肥沃辽阔的黑土地,冬天来临,严寒把大地冻裂了。有的裂缝短而深,猛烈局促,像突入其来的伤痕,痛彻肌理而又戛然而止。有的裂缝长而浅,与其他的裂缝错落交织,构成了或隐约或跳跃的形状,就像梦中的各种意念莫名其妙地交织在一起,隐藏着人间的秘密。萧红笔下的无聊、麻木、荒唐,以及她字里行间中的抗争,都提升到了美的境界。《呼兰河传》的形式、质地、气韵,它的意向、暗喻、乡愁,最终凝固成了不朽的文字雕塑。深入阅读会读到萧红式呐喊在近百年的回响中对于当今社会的反思意义。

    5.《动物庄园》乔治·奥威尔 著,马维骐 译,中国文联出版社。要为青少年讲解伟大的《共产党宣言》,《动物庄园》是一本极有价值的阶梯书。“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共产党宣言》构想的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但横亘在这个社会理想面前的,却是人对人的压迫。马克思曾强烈谴责普鲁士政府滥用权力对社会舆论的压制,他控诉道——“精神的最主要形式是欢乐、光明……而你们要把什么东西变成精神的实质呢?”阅读并深入探讨《动物庄园》,对于青少年真实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自由思想,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6.《绿山墙的安妮》露西·莫德·蒙可马利 著,马爱农 译,浙江文艺出版社。主角安妮是一个话唠女孩,相比其他人的循规蹈矩,安妮显得没有教养,她调皮任性,敢爱敢恨,经常把想象的世界当作现实,于是总在现实世界中犯错。安妮所犯的每一个错误都是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她就像误入沉静池塘的鲶鱼,搅得传统正派的人士头痛不已。这本书是一道以时间为调色板、以想象力为画笔的风景,给人色彩饱满的视觉冲击,同时又像流动悠扬、层次丰富的小提琴协奏曲难以用任何评价将其凝固。这本书想象力丰富,将爱的话题、成长话题、教育话题、勇气的话题有机整合在了一起,启人深思。

    7.《童年》高尔基 著,刘辽逸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本书并非为儿童而写,完全没有儿童文学的梦幻色彩。这本书的整个基调都是灰暗的,充斥着对苦难和不幸的描写。“我”生活在贫穷、暴力、酗酒、仇恨的环境里,世界多残酷而少温情。阅读这本书会令幸福的儿童震惊,想不到还有那样悲惨的童年,这正好有助于珍惜他们的幸福。阅读这本书会给不幸的儿童以安慰,不幸的人各不相同,但不幸也可能铸就美好的心灵和顽强的灵魂。阅读这本书可以探讨苦难的类型、渊源和意义,鉴别哪些苦难易使人堕落,哪些苦难会得到救赎并使人升华。

    8.《野芒坡》殷健灵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是一部孤儿成长记,也是对一段湮没历史的虚构追忆。书中涉及的基督教在《绿山墙的安妮》中作为背景,在《童年》中作为核心话题而出现,更出现在大量的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中。因此,正好借此机会培养未成年人的思辨能力,通过理解或批判异域文化而赢得真实的文化自信。此外,书中有不少与主角的成长融为一体的、关于中外绘画和雕塑艺术的描写,很容易引出这样的话题——艺术何为?结合主角的心路历程,这种面向事情本身的追问远比一般的艺术知识更能触及艺术的本质。

    9.《记忆传授人》洛伊丝·劳里 著,郑荣珍 译,河北教育出版社。那是一个没有痛苦、罪恶、不确定性的美好社会。那个社会是靠长老们来维系的,“赋予者”(the giver)也就是“记忆传授人”,他们是地位最崇高的长老。主角乔纳森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被长老们选为记忆传授人,是因为他有很高的悟性。可有悟性并非是好事,乔纳森就发现“解放”这个美好术语的含义是“处决”。乔纳森后来获得了记忆,他的世界开始变得有色彩、有痛苦,关键是有爱,他于是决定反抗。这本书启发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捍卫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人格,要警惕具有社会诱惑性的美丽谎言。

    10.《蝇王》威廉·戈尔丁 著,龚志成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儿童都是纯洁的天使,而魔鬼只潜伏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部诺贝尔文学获奖获得者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以上说法不过是成年人的欺人和自欺的谎言。《蝇王》的故事背景是,有一架飞机迫降荒岛,成年驾驶员死亡了,只剩下一群六至十二岁的来自文明世界的儿童。孩子们很快对充满危险、不确定性的世界的理解出现了分歧,他们分裂成了两个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指责、漫骂、甚至残杀变成了孩子们的相处之道,人性终于显露出了它的狰狞。这本书的启示是,真正的善必须正视并揭示潜藏于自身的恶,否则恶必将以伪善的面目吞噬真正的人性。

    11. 《2001:太空漫游》阿瑟·克拉克 著,郝明义 译,上海文艺出版社。这是科幻文学的绝对经典,一幅想象力的宏伟画卷,一部幻想交响曲。作者克拉克很可能困惑于人这种高级智能体的诞生原因,故事背后暗藏的问题是:人类拥有非常独特的关于世界和自我的意识,难道这一切的发生仅仅是自然规律作用下的自然进程的必然结果?难道意识,以及栖居于意识中的思想,竟然与缺乏意识的自然现象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要注意,这本书的英文原文是“2001A Space Odyssey”,直译为“2001:太空奥德赛”,分明指向了智能归乡的精神母题,而非中文的“漫游”这么随意。毫无疑问,阅读这部著作,可以尽情点燃青少年关于宇宙创世和智能演化的无边想象。

    12.《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著,萧宝森 译,作家出版社。一天,苏菲放学回家收到了两封奇怪的信,分别有两个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苏菲觉得这两个问题相当奇怪,简直有点强辞夺理的味道。这两个问题是测试宇宙中智能生命的通行问题,它们很快就会点亮苏菲,使她认识到,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如梦如幻的智能体必定是高级的。苏菲因此而觉醒,觉醒后的苏菲开始有了思想上的不安与痛苦。尽管如此,觉醒后的苏菲绝不愿回到觉醒之前,就像即将脱离童年的青少年绝不愿原路返回懵懂的童年。难以完全消化书中的内容是正常的,因为人只有在遭遇哲学后才可能体会因无知而有的智识上的美妙,书中的苏菲和书外的读者皆是如此。

后记

    这份书单旨在响应国家的人才战略,以思辨性阅读为媒介帮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人格。这份书单基于文化自信,拥抱人类视野,面向未来世界。书单的研发工作前后持续数年时间,受益于相关阅读推广机构、中小学和高校的专家和老师。这份书单仅是一份具有实验性质的努力,不足或缺陷由主研人负责,积极价值和意义则应视为集体努力的结晶。


刘教授经典导读
中小学生经典导读 (偶尔会有其他类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