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超级体验官X木析:聊聊设备、经验、AI与未来

乐活   摄影   2023-08-26 16:52   广东  

前段时间非常荣幸收到“虎嗅好好用”的栏目邀请,一方面想让我分享几款除了相机套机外,自己日常在用的摄影相关好物;另一方面也针对最近一些热门现象对我进行了访谈,所以本周的更新一半内容是自用好物荐,一半是访谈内容(当然访谈才是重头戏,很久没遇到如此高质的问题了。)

废话不多说,马上开始。


Part.1


Shimoda action X70 摄影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Slide for more photos

其实摄影师的工作除了相机,还需要非常多的配件。相机和镜头根据自己的需求相对好选一些,也保值。但配件千千万,所以可能更难选。
优点:
这款摄影背包我最喜欢的优点是很厚实、可更换、可调高度的肩带。注意是肩带自己的高度不是长度;可以通过调节肩带让重心更好地分布在不同身高用户的下背部,然后通过同样厚实的腰撑来固定好背包,同时把重量分配到臀部上。这条肩带还可以更换,尤其是女性用户还有专门的保护胸部的肩带设计,非常非常人性化。

其次是整个背包的背负系统设计也很合理,与70L的超大容量比起来,自重也不算重。这个背包非常大,上方采用内卷设计封口,可以向上拓展放入多日徒步的衣物帐篷;侧面也有不小的容量,甚至可以放进DJI RS 3 MINI稳定器。在如此大的空间上,还做了很细致的分层格,适合放置备用螺丝、快装板、三脚架脚钉等各类小物件。
缺点:
内胆包太深了。太深了意味着大多数摄影器材放进去之后上面还有很多空间。这个时候你就会纠结,上方的空间放什么。再放机身镜头一起摩擦也不合理,大概率是电池、充电器、线缆、等小配件。
但不论你放什么,都必然影响你快速取拿设备。而这些小配件也绝不可能放进内胆包底部。可能需要做成分层式的内胆更方便。
其他想说:
价格层面上我觉得是很合理,不高不低,就用料来讲,我会觉得性价比偏高。



Part.2


Nike ACG Air Zoom Gaidame GTX 户外功能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Slide for more photos

没错,竟然是NIKE的。我其实常年穿哥伦比亚、SALOMON等专业户外靴,但又一直觉得过于厚重且颜值尴尬,对于很多轻徒步、夏季城市等场景显得高射炮打蚊子非常累赘。而第二代大黄靴虽然重量显著减轻,但是外皮却很容易渗水且不易晾干;因此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了Nike ACG这款,反正颜值不错又轻巧,大不了日常穿。
优点:
路感和防水性透气性大大超乎了我的预期。在6月初的新疆之行和6月底的香港项目中我都穿的这双功能靴,体验非常好。不论是在新疆涉水过溪流,还是在香港的倾盆大雨中连续半小时以上淋雨拍摄,这双鞋都让我双脚保持干爽,可以说是滴水未进
而6月份的天气加上长时间行走,对透气的要求是很高的。最简单的标准是,脱下后双脚汗湿程度不高,并且没有任何臭脚的味道。

缺点:
适用范围有限。这双鞋透气好且轻薄,因此想必在冬季寒冷地带穿着保暖性能很有限。鞋底的纹理不够“越野”,在应对攀爬场景或湿滑苔藓地面应该防滑性有限。
其他想说:
考虑到价格和夏日轻徒步防水透气的体验,我认为还是很值得。


Part.3


铭匠 100mm f2.8 Macro 2:1 TS 微距镜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Slide for more photos

优点:
价格很便宜。2000元出头。2X的微距就到手。手感好颜值高全金属镜身也很扎手。顺光画质非常好,颜色也很有德味;其次是具有TS功能,也就是完整的移轴和倾斜功能。虽然大多数人理解移轴是用来拍摄小人国的效果,但其实这更多是移轴镜头上的,倾斜功能的,副产品。拍摄静物时,使用切斜功能利用沙姆定律在不缩小光圈不移动机器位置的情况下增大景深,这对于微距拍摄来说至关重要。
缺点:
面对强光源时的眩光比较夸张,并且很有“特色”。但是微距拍摄时的光线相对可控,所以大家也可以通过调整布光来扬长避短。其次是没有脚架环设计,这支镜头还蛮重的,对卡口造成的压力不小。其三是呼吸效应仍然比较明显,不过作为微距对焦行程太长,呼吸很难避免。

其他想说:
相比于日系大厂的自动对焦微距,这支头带有移轴功能的手动微距镜头性价比仍然非常高。


Part.4


至乐光学 Blazer Nero 1.5X 变形宽荧幕附加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Slide for more photos

这里应该要给大家普及一下原汁原味的电影宽荧幕效果是怎么来的:首先,上个世纪的电影摄影技术发展有一条主线——让画面变宽,区别于电视,并且增强沉浸感。在淘汰了三镜头拼接、窄画幅裁切等方案后,利用柱状镜横向压缩的特性制作而成的变形镜头成为主流。

也就是说,电影的宽荧幕,并非采用损失感光面积的裁切上下法,而是通过左右画面压缩进传感器的方式来实现的。使用了柱状镜,就在电影画面里保留了很多变形宽荧幕的光学特征。

比如瀑布状的焦外光斑,比如横向拉丝的点光源炫光,比如四周画面的暗角等等。这些效果,有些可以后期模拟,有些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只能靠变形镜头实现。也正是如此,传统的变形宽荧幕镜头价格都非常昂贵且体积重量巨大——5万一支通常只是入门。
我最近沉迷的正是一支质优价廉,来自至乐光的Blazer Nero 1.5X国产宽荧幕附加镜,它本身无法成像,需要附加在一支40mm-100mm焦段范围的普通镜头上才能使用。但其实相比一体化的变形宽荧幕镜头,附加镜的形式不仅小巧廉价,更可以通过转接的方式让用户使用到不同焦段不同画面风格和不同最大光圈的镜头,能非常灵活地组合,从而实现各种不同的画面效果。
优点:
这支镜头中心画质好,焦外压缩效果明显,拉丝含蓄克制,尤其是——使用简单便捷。

不同于之前的附加镜产品需要主镜和附加镜同时调整才能完成一次对焦,blazer nero 1.5x在主镜对准无限远之后,仅仅通过拧动其变可实现全程0.6mm-无限远的对焦。
变宽的横向校准也比较简单,按下镜身上的按钮,就可以只转动柱状镜来让其方向平行于机身横轴。并且体积重量都不大,特别适合喜欢把玩老镜头的朋友。
总而言之,花5000块体验真变宽,灵活适配老镜头,仍旧超值。毕竟老镜头大都很便宜,而且风格各异,能够有效增加你的画面电影感。
缺点:
首先体现在转接结构上。转接之后螺纹圈数未,为了防止拧上去变宽歪斜,必须制作可调整的柱状镜前组结构,于是搭配强扭矩跟焦电机时,很容易把前组镜头拧歪;与此同时,为了控制体积和成本,后口52mm,让许多更大口径的镜头在转接后出现光斑口径蚀或暗角的情况。而转接也不是100%成功的,尤其是很多时候光圈不能全开,这取决于主镜的设计。


问题解答


Q1:手机拍照如今突飞猛进,对于热爱拍照的普通用户还有必要购买数码相机吗?
A:

我认为一定要区分热爱拍照与热爱创作;或者说,热爱记录生活与热爱摄影。

对于前者,
喜欢记录生活的朋友,我认为不见得需要购买数码相机,而且是越发不需要。

手机的发展已经足够让绝大多数生活场景被精致地记录,甚至我本人也从17年起越来越多地使用手机拍照;而对于后者,学习影像创作或摄影,是一个很系统的事情。手机的问题不在于画质高低,而在于可控性和灵活度远低于相机——下限高上限低选择少。

相机能让你学到最底层的光学、微电子、色彩等系统知识,从感性到理性地全方位感知和理解影像;通过更换镜头和调整设置,让你脑中有摄影,手上有操作,心中有感触。而手机,就只是能随时随地拍而已。

所以,手机越是方便,相机就越显重要——对于要学摄影、要全面掌控创作过程的人而言,使用相机是必不可少的。


Q2:近期AIGC的影响力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你觉得AI对于影像行业的影响大吗?体现在哪些方面?摄影师会不会逐渐失业?
A:

当下的AI区别于摄影的根本,在于使用逻各斯体系还原格式塔过程。影像为什么会存在?AI没发明之前难道没有描述精致字字珠玑的文字吗?影像对世界的高度拟真,是文字无法替代的。

人通过视知觉唤起情感和记忆的底层通路是格式塔心理过程,通过抽象概念的文字演绎画面,本质上经历了逻各斯过程——逻各斯的过程存在着对世界的抽象,而抽象必定意味着分割、简化、提纯、以及时域空域的排序。这两者是两套系统,因此视觉艺术才会一直延续下去。

同理,当下的AI通过文字生成图像的方式,仍然是一个逻各斯过程的变体。不论文字描述得多么精确,文字再转换成图像,意味着创作者内心图景有着不可规避的损失,而且处于对画面光影逻辑的追求,损耗的信息会产生连带效应,乃至于AI再现更接近与人和AI共创,而并非“再现”。而摄影,给你的是一个整体的,形式完备的世界还原。

以上是本体论,抛开这一点来说,AI仍然会对影像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纯粹形式美的作品,尤其是对还原精度要求低的风景美图,造成很大打击。客户配图需要磅礴大气的山川湖海,那么AI生成的一定更简单轻便且灵活可选。

你看,客户追求的并不是格式塔范畴下的某座、某天的山川湖海;客户追求的是逻各斯范畴里的“大气磅礴”,因此AI可以轻松替代;从创作流程上看,AI能够帮助图像使用者更快更高效地获取想要的某种元素组合,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对于缺乏创新、靠体力硬蹲好天气的风光摄影师来说,AI的杀伤力不可不高。

但反过来说,正是由于AI图像对影像领域的“污染”,真正摄影所得的图像反而带有天生的Authenticity(大意为真实公证但并不准确),一张Authentic的照片,可能在AI图像遍地的近未来更有社会价值。

目前有博主和学者已经发现AI生成图片对历史资料配图的污染,并且这种污染在搜索引擎上呈几何增长,由此看来,AI或许能推动摄影回归其光线捕捉的本质。只要人们还要对历史负责,就会需要摄影。








Q3:近期一些复古风盛行,一些CCD相机,3年前发布的数码相机价格一路高涨还一机难求,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A:







复古是永久的潮流,在各个文化领域都颇为常见。近期的影像复古远不止出现在CCD领域,不论是变宽的热门,胶片感的流行,还是日前大厂复刻老镜头甚至是刻意做眩光(说的就是适马35 1.4 Art Classic),还是说不断推陈出新的古装剧集电影——这种对复古的追求体现在当代影像创作的小主体风格原子化和大主体创新乏力。

博主们做了很多画风迥异短平快的爆款,无法破圈引起全社会的共鸣和对风格的认同;大主体创新乏力守着四平八稳的套路举步维艰。

本质上,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红利殆尽,人类所追求的未来图景模糊,从而让文艺创作和制度创新处于双低潮;后现代没有解决的问题,当代艺术也无法解决。因为这是生产力发展放缓或局域化碎片化,带来的文化生活总体停滞的根本问题。

在这个阶段,人们眼中的美好,脑中的幻想,心中的期待,其实都是指向某个已经被验证无法再更改的黄金时代。并且伴随着女性地位提升话语权回归,这种追求画面特点而无视电子技术的需求被更好地释放。

某种意义上讲,也许她们追求CCD相机的想法从技术角度上看是落后的,但是她们喜爱某种特定的画面效果无视技术原理的思路,却是无比合理且以人为本的——过去几十年的技术创新,让好影像的定义中心严重偏向工程师和技术宅,乃至全社会的生产活动,也都指向某组数字——其实这本就是偏颇的。

CCD的火热只是一个面,富士相机的颜值和色彩也同样收到追捧;而我们这些所谓懂技术的创作者,不也对变宽/老镜头的“缺陷”爱不释手吗?








Q4:对于准备入手相机的小白用户,您有什么建议和忠告吗?
A:









没有任何学科是一蹴而就的。从小到大学了这么多技能和科目,其中做到能手到擒来的,哪个没有经过苦痛挣扎?很不幸,摄影看起来美好,学起来也是一样。你必须面对自己很不熟悉的知识领域,也许是光学,也许是色彩心理学,也许是微电子,也许是计算机,也许是剧作创作。

但同样的,摄影也会给你打开认识这个世界最美好的窗户,会让你的观察力无比敏锐,会使你人生的厚度显著增加。

有得必有舍,有舍必有得,希望你能沉下心来,接纳吸收这份美好。









-END-


如果你对摄影有兴趣想看更多内容,我在小红书平台上也会更新随手拍的样张和部分摄影教程, 欢迎到小红书找我一起交流~ 



祝大家周末愉快。

今年618,我的自用摄影设备推荐清单!(一)


2023过大半,该学会用手机合成RAW拍照了!

我的摄影投资理念
DJI AIR3 ,大疆全新巅峰之作!
深圳的夏季,就是无数个盛大日出的集合。

木析AlexanDENG
这里有原创的摄影教程、客观的器材测评和有趣的旅行分享。在这里我将与你们讨论如何正确看待摄影的各种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