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很多专业人士嘴里的“电子垃圾”CCD相机,
以及复古浪潮汹涌来袭的胶片大画幅机器。
有很多感悟,不一定对,
今天先跟大家分享一些。
最近是越用越能理解CCD热潮了。
曾经年少轻狂,觉得只要给够信息量,
什么调子都能给搓出来,但忽略了最大的前提:
人不能搓出自己没见过的画面。
我确实用过胶片和CCD机器,
我也显然掌握了调色的方法,
但光线和材质的组合是无穷的,
我永远无法确认某张照片
“如果用CCD/胶片拍”应该呈现怎样的调子。
既然不知道标准答案,
那就连调节的方向都没有,
只能根据过往经验“凭感觉”去后期。
但既然市面上又有胶片又有CCD相机,
直接用这些介质拍摄不就完美解决问题了吗?
这也正是很多用户的想法
“既然我模拟得不像,不如直接来真的”。
至于CCD为什么好,
我觉得一篇文章还不足以说清楚这个问题。
但简而言之,人是一生记忆的集合,
影像不是做题不是传感器收集光子的比赛,
画面回归人们的记忆,追寻情绪的回响,
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参数比拼挂帅的技术决定论
主导了很多人对器材的认知;
做题爱好者和消费主义轮番上阵
让大家觉得新的贵的就是对的。
但实际上,
和我们情感亲密连接的影调和色彩,
那些来自宝贵过往的风格,
才是画面安抚人心的根源。
胶片在复产,老相机也在风靡,
富士相机凭借胶片模拟一骑绝尘。
在这个精确到冰凉而无趣的时代,
群众用一种朴素的方式回顾过往的情怀,
是对技术决定论的无声反抗。
但这样的反抗,值得引起最大的重视,
而不是一句“电子垃圾”秀优越了事。
一部普通的老相机就能把画面带回20年前,
这不也说明所谓的历史进步风貌改变,
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作品分享
以上样张均使用
📷佳能CCD相机Powershot S90拍摄
💻Lightroom 自动模式+富士Provia400模拟Profile
以上样张均使用
📷徕卡ME+蔡司ZM35拍摄
💻Lightroom 自动模式
-END-
如果你对摄影有兴趣,想看更多内容,我在小红书平台上也会更新随手拍的样张和部分摄影教程, 欢迎到小红书找我一起交流~
WWDC24深度解析:苹果的阳谋与影像的未来
这是高考答卷,不是人生答卷。
华为影像:面向下一个十年
vivo X100 Ultra:灭霸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