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三四年前,拍月亮已在各家影像旗舰上实现了。拍月一度成为了影像旗舰长焦能力的必争之地。而成功引领潮流的华为P30以及后续旗舰,的的确确依靠改变消费者认知、塑造消费者拍摄习惯,进而成功登顶移动影像之巅。
Part.1
这种区别是根本上的。虽然在大众的认知里,日月在视场里大小接近,形状近似,出现的时间也是相反的;但实际上这完全是两种东西。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整晚“赏月”,却很难整天“赏日”,为什么?
我们可以接受昏暗的场景,可以长时间呆在关灯后完全漆黑的房间,我们却很难在强光下睁开眼睛。这又是为什么?
日常语境下,光明和黑暗是一对反义词,而在摄影领域里,过曝和欠曝两种情况,是拍摄中同时需要规避的;所以,大家可能下意识地认为【明和暗】【过曝和欠曝】这是两个【等量的极端】——多少有点-100和+100的感觉。
然而真相是:
不论从生物学还是热力学本质看,过曝对于包括人眼在内的成像设备来说,都是远远更加不可接受的场景。过曝的本质是:过多的能量进入感光单元。
从生物角度看,过多的能量意味着破坏和损毁。我们的视网膜完全可以适应能量熹微的欠曝场景,却一定会在过量的能量下遭到破坏。
而从天体的角度看,日月在视野里看起来大小一致,在大家的印象中也随着日夜而交替出现(虽然实际上月球的升落时间以月为周期不短变化),甚至还有日月食等相似的天文奇观;但实际上,月亮是固体卫星,仅仅是用不平整的表面反射一部分太阳光,本身并不产生可见光及更高频率的能量向宇宙辐射;而太阳是一颗等离子体恒星,本身发生着剧烈的核聚变反应,每秒输出着巨大功率的能量。
简而言之,面对一颗发光发热难以直视的恒星,拍摄难度会高非常多。因此专业摄影师使用长焦拍摄太阳会需要使用渐变中灰滤镜,而在较高太阳高度前提下拍摄,则需要减光强度更大的巴德膜等特殊装置。
Part.2
毕竟拍太阳并不是目的,而是在特定时间段将太阳和地面景观放在同一个画面里。
阳光不仅仅会给最终的传感器带来负担,也会因为过于强烈而在整个镜头内部照亮那些不该被照亮的结构。
色散问题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不同波长的光——也就是不同颜色的光,通过透镜之后,发生了不同角度的偏转。偏转角度不同,则他们无法合焦在同一个点/平面上,于是在明暗交接的物体边缘上,就往往能看到这些色散现象。尤其是在拍摄波光粼粼的水面时,非常明显。
1)首先做出了移动影像领域首枚APO复消色差镜头。这可是APO啊朋友们,要知道各家传统镜头大厂的APO镜头一直都是最贵最沉的皇牌产品,价格至少是同等焦段镜头的2-3倍,而且光圈甚至往往会小一档,可见APO的含金量。
APO的原理理解起来也不复杂。如果一片镜片会导致色散,那么就在它后面加上更多镜片,然后精准调整角度,让色散之后的光线通过第二、第三片镜片之后回到焦点上。你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负负得正”的技术操作——由此得名“复消色差”。
虽然原理上并不复杂,但在手机如此小巧的空间里做出APO设计,确是非常难的。
APO利用镜片材质和设计来减少色散,而镀膜在光线穿过每一片镜片时减少色散,vivo X100 Pro真的跟色散杠上了。
如果真的能搞定悬日场景,APO长焦就更可以搞定日常的长焦画质。
以下同样是长焦直出。
Part.3
1)vivo在影像领域的深耕多年,在移动影像成像全链路上结出硕果——从镜片镀膜、APO镜片设计、浮动对焦到传感器客制化调教,再到ISP链路中的各种算法,甚至到相机操作的UI界面,vivo X100 Pro都已然拥有自己的全套系统,并且有着显著的独到理解和蔡司特色。
消费者心目中的王者,是通过改写行业惯性/改变大众认知而成为王者的。vivo看来是参透了这一点,因此恭喜他们率先离开内卷赛道,走向了另辟蹊径的王道之路。
人像模式虚化带感但成片很慢,街头摄影决定性瞬间唯快不破,矛盾之处就来了。
带有大光圈虚化的街头摄影非常棒,但是人像模式又太慢。
于是搭载天玑9300的vivoX100直接解决了。
最近一直带着vivo X100 Pro,两天内在深圳和北京随手拍摄的人像模式原图直出,不仅毫无后期,甚至曝光补偿对焦点我都没动过,直接拍,直接出。
许多张都是在运动中拍摄的,甚至车上拍摄是;不仅抓拍成功,虚化精确识别也能在一瞬间完成。
现在X100人像模式的拍摄速度、虚化准度和色调影调,已经完全足以让街头摄影在人像模式下完成,成片率极高。曾经需要GR,甚至徕卡M搭配35mm大光圈镜头实现的画面,按快门就来了,颜色都不用调。
随意地抬手按快门,画面就有了。
怎么说呢?
就,感觉新时代来了。
-END-
DJI Mini 4 Pro的评测来了!
【湾区华章】HUAWEI Mate X5极致延时摄影
怎么选一台最适合自己的华为Mate60?
试完MatePad Pro 13.2,放弃了iPad Pro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