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做影像,是要自立门口,还是要和光学厂牌加深合作?

乐活   2024-05-17 23:43   广东  

国产⼿机在影像领域的竞争⾮常激烈,各⼤品牌为了提升⾃家产品的影像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些选择⾃⽴⻔⼾,追求在影像技术上拥有完全的⾃主权和控制⼒。


另⼀⽅⾯,也有⼿机品牌选择与光学⼚牌加深合作,利⽤专业光学⼚商在镜头设计、光学技术等⽅⾯的深厚积累,来提升⼿机摄影的质量和体验,同时也能借助光学⼚牌的品牌效应,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

对于这两种不同的策略选择,你怎么看?




已经很久没看到令人眼前一亮,让人充满回答欲望的问题了,恰好最近都在体验新机,本周就和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如果你有不同见解, 欢迎评论区一起探讨。




Part.1





合作学习打开进阶之门:

有人将这种合作称为【联名】,还觉得【提升不大】,我非常不喜欢这种说法。搞得好像彼此没有任何技术门槛的时尚品牌为了吸引双方粉丝来搞噱头。

挪用低科技含量行业的词汇来描述人类工业巅峰的微电子和光学领域的合作,太外行了只能说。

光学领域里有非常多的积累类似于【手艺】的工程技术积累,镜片和镜组设计在今天的工业软件里是可以天马行空要啥有啥,但是你要怎么做出来,以及产线/成本/良率/耐久度乃至特殊材料的制备流程,你一个手机厂要么去炼丹一样瞎摸,要不然就只能直接接受供应链现有的方案。

这些技术拆开看好像似乎行业里都有,
但能落地的有几家呢?
光学部分涉及的工艺经验乃至管理流程,绝不是你招了几个人才,买了几个专利或者建了几个实验室就能原地变出来了。

蔡司徕卡的百年积累,尤其是以蔡司至今在工业领域的光学巨擘地位,他们2000%能给手机厂商工程师们输出巨量的信息,从而大幅提升厂商们光学模组的性能。

稍微看一下vivo和小米的光学素质,不论是原生长焦的解析力还是抗色散能力,就能一眼感受到蔡司徕卡的价值。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种一眼的能力,理解尊重。



Part.2




自立门户才是根本:

总开玩笑说手机厂商是在干组装,但是可千万别小看组装。用户最终是在组装的手机上调用各种元器件的功能的,手机品牌对用户体验付全部责任。

把这么多精密零部件堆在手掌大小的空间里,要承担蜂窝移动通信/高精屏幕显示/影像拍摄录制/千万次触摸屏点击/数千次电池循环/高功耗实时运算——全天候待机,基本上还要有长达十年以上的寿命,甚至害得轻薄好看不能超过200g太多——最最关键的是,把这么多器件在一台终端上调通,从能用到好用甚至还要有特色,这种整合+设计的能力也不是随便一家企业就能做的。

而移动影像是手机厂商卖给消费者的,消费者要什么,手机厂商必须比光学大厂更懂,否则假设有消费者不喜欢你的相机效果,你总不能怪蔡司徕卡哈苏吧?

所以光依靠了光学大厂,是还远远不够,按照华为的XMAGE光机电算四大模块看,光学之外,后面的机械,电子,算法,对于移动影像领域来说,都至关重要。

归根到底,要有自己的移动影像体系,进而有自己的移动影像战略,最终才有自己的移动影像演进路标。
如果说华为手机背靠着ICT行业打拼到霸主的经验和家底,别人学不来;如果说苹果手机作为智能手机形态的定义模板有绝对先发着优势,历史不能改;

那么蓝厂的影像成长之路绝对是行业里其他玩家最具参考价值的发展方式。
今天的X100s/X100Ultra的发布会上,他们也很真诚地分享了自己从当年采购公共模组, 到逐渐学会调教传感器,到后来一步步做订制的前后端全栈打通的过程。
蓝图影像的发布,也是蓝厂将自己的移动影像能力/经验/人才/组织全面整备,转化为清晰化、组织化、体系化的核心竞争力的标志。

如果说光学巨擘的核心竞争力是其设计/工艺能力;那么各家移动影像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硬件供应差异小,你有我有大家有的环境里,怎么建立持续可靠的护城河?

答案必须是算法。计算摄影时代,算法是灵魂,硬件是肉身。算法是武功,硬件是武器。


而随着供应链能力的不断提升,机内堆叠极限的到来,soc也好,影像模组也好,差异只能越来越小。

想要有所突破,
必须利用相似的硬件演绎出更高水平的图像效果/摄影功能。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一套自研算法来定义具体效果,你甚至不知道要跟索尼联合开发什么,用来优化什么;这一切的核心都是算法。

而算法可以在不同的设备/模组/soc上迁移,追随硬件进步稳定提升能力;硬件注定会不断变化,但倾注了品牌理解的算法,却一定要稳定持续逐渐创新。

认同X100Ultra的影像能力,是因为我们认同vivo X系列的最终影像效果,而绝不是因为里面加了什么全新的硬件。

是因为这把刀让vivo的功夫发挥出了最大价值,而不是为了这把刀本身。

全自研算法的最大作用,就是把索尼的一英寸,高通/MTK的ISP,通通变成vivo的蓝图影像。
掌握了核心算法的,尤其是成体系的算法自研能力的厂商,才会在移动影像的终局之战中打出一片蓝天。



Part.3



自研和共研,软件与硬件——四手抓,四手都要硬:
互通有无,彼此学习,本就是现代工业的正道。在一个尚且健康的国际营商环境里,
移动厂商自研灵魂,共研肉身,再正确不过了。

融合开放,兼收并蓄,方能大成。

而软硬协同,用算法定义硬件特性;用硬件提升算法效果,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也看到vivo在传感器领域和索尼不断共同开发新特性,4K 60FPS的stagger HDR也好,LYT900也好,都是蓝厂基于自身需求同索尼一起实现的。
这些看似大家都懂的道理,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切实投钱投人投时间,一代代做下去,确实很考验战略定力。

很显然蓝厂坚持得很好,也坚持到了蓝图影像体系大成的今天。


  -END- 




如果你对摄影有兴趣,想看更多内容,我在小红书平台上也会更新随手拍的样张和部分摄影教程, 欢迎到小红书找我一起交流~ 


Pura 70 Ultra:华为移动影像与美学新起点
大疆Avata 2终于来了!
这次,飞越冰岛
拍照自我感觉良好,为什么得不到别人认可?
冰岛碎片| vivo X100 Pro

木析AlexanDENG
这里有原创的摄影教程、客观的器材测评和有趣的旅行分享。在这里我将与你们讨论如何正确看待摄影的各种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