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 | 走向管理岗,必须学会“骂人”

文摘   2025-01-24 06:50   上海  

作者 | 蒋小华

来源 | 蒋小华



作为管理者,该不该“骂人”?”


我认为,不懂“骂人”的管理者不是好的管理者。


如果员工都说领导是个“好人”,那这个领导肯定不合格。


这里的“骂人”,并非指粗鄙无礼的谩骂,而是在管理团队、推动工作时,如何有效地进行批评与指正。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走向管理岗“骂人”的艺术。


1
骂人”的2个前提


1.有本事,且有底气


在谈论如何“骂人”之前,我们得先问问自己:你凭什么“骂人”?是凭借职位的高低,还是倚仗手中的权力?不,这些都不足以成为你“骂人”的资本。


真正能让你站得住脚,让下属心服口服的,是你的本事——无论是专业技能的精湛,还是管理智慧的深厚,亦或是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


正如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只有当你自己足够强大,才有资格去指导他人,你的“骂人”才能被视为建设性的批评,而非无端的指责。


记住,在管理的世界里,没有无缘无故的权威,也没有凭空而来的尊重。


一个管理者若想让人信服,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有理,且有据


“骂人”不是凭空指责,它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


因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真凭实据的“骂人”,只会让人反感,甚至激起逆反心理。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指出下属错误时,总能拿出确凿的数据、具体的事例作为支撑,让批评有据可依,令人无法反驳。


因此,在开口之前,确保你的批评是基于事实的,是有理有据的,这样你的每一句话才能像钉子一样,钉进对方的心里,而不是像风一样,吹过就散。


记住,底气,来源于你对事实的准确掌握和对规则的坚定维护。


2
“骂人”的3个层次


1.只批不评


有些管理者会责备员工,但不去深究员工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也不提供改进的建议。


这种做法无法真正帮助员工,甚至可能产生反效果。


2.既批又评


针对具体事情,指出员工的不足,并且能够引导他去回顾、分析和改进。


这种帮助员工成长的批评,不会引发反感,反而会赢得尊重。


3.自我批评


引导下属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反思。


同时,从员工身上看到自己的问题,共同承担责任,一同进步。


3
“骂人”的5个方法

1.会装:看似有情绪,实则无情绪


优秀的管理者,往往是情绪的掌控大师。


在“骂人”时,他们懂得如何“装”出情绪,让批评显得更有力量,但实际上内心保持着冷静与客观。


这种“装”,不是虚伪,而是一种策略,旨在让对方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又不至于因为管理者的过度激动而感到恐慌或抵触。


正如电影《教父》中的维托·柯里昂,即便面对背叛,也能以一种看似平静却暗含力量的方式,让人感受到威严与不可侵犯。


2.会抚:打了个巴掌,再给颗糖吃


批评之后,及时的安抚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像是给挨了一巴掌的孩子一颗糖,让他知道虽然犯了错,但依然被关爱和重视。


安抚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甚至是一个简单的拥抱。


它传递的信息是:我批评的是你的行为,而不是你这个人;我对你失望,但我对你仍有信心。


这样的“骂人”,才能让人心悦诚服,愿意改正错误,继续前进。


它要求管理者在严厉与温柔之间找到平衡,在批评与鼓励之间搭建桥梁,让每一次“骂人”都成为团队成员成长的契机。


3.有度:重言要轻,轻言要重


“骂人”是一门学问,讲究的是火候与分寸。


对于严重的问题,要用轻柔但坚定的语气表达出来,避免情绪化的语言加重伤害;而对于一些轻微的过失,反而可以适当提高音量,以示重视,但切忌上纲上线。


正如烹饪中的“小火慢炖”与“大火快炒”,不同的火候,烹制出的味道截然不同。


掌握好了这个度,你的批评就能既达到警醒的目的,又不至于伤害团队的和谐氛围。


4.有改进:对事不对人,不翻旧账


批评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改进,而非单纯的责备。


因此,在“骂人”时,务必聚焦于具体事件,避免将个人特质或过往错误卷入其中。


翻旧账是管理中的大忌,它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破坏信任。

记住,每一次批评都应该是向前看的,是为了帮助团队成员成长,而不是为了翻算旧账,打击报复。


正如一句名言所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的还等着我们去创造。”


5.有督促:跟进及时,改进到位


批评不是终点,而是改进的开始。


作为管理者,你有责任监督并确保改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这意味着,在“骂人”之后,你需要定期跟进,检查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行为是否有所改变。


同时,也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团队成员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提升。


只有这样,批评才能真正转化为团队成长的动力,否则,它只是一场无意义的言语风暴。


 写在最后


真正的“骂人”,不是为了发泄情绪,而是为了激发潜能,促进成长,最终实现从“骂人”到“育人”的华丽转身。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管理者应当像园丁一样,细心培育每一株幼苗,让其在风雨中茁壮成长,最终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总之,每一次“骂人”,都要以爱为名,以员工成长为目标。

转载旨在分享,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立即删除内容。


ONE


–战略:寻找机会,保证组织做正确的事

–组织:变现机会,保证组织正确地做事

–人才:把握机会,保证让合适的人做事


TCC设计了关于如何落地组织发展的三张地图 OD&TD系列的课程,课程的内容设计,一直是从整个组织管理的视角入手。从战略的共识与制定,到组织结构和机制的设计,来搭建一个高效的组织,支撑战略的落地,最后到人才的选用和培养,来实现战略最终的达成。以此去系统地审视管理中每个环节是否出现问题,而导致公司遇到经营风险,如何通过管理的方法论去帮助组织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升组织能力。





TCC深圳第一胜任力
中国最具实践力的组织/人才发展咨询研究机构,致力于为中国企业提供组织发展 (OD)、人才发展(TD)、领导力发展(LD)的咨询培训服务,助力企业组织效能提升,实现科学管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