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之父”
来源 | 刊载于《哈佛商业评论》2008年
了解了这些竞争力量及其内在成因,我们就能发现某一个行业当前获利能力的来源,并获得一个指导性框架,以此来预测和改变行业的长期竞争格局和获利能力。战略制定者在考虑竞争问题时,不但要考虑公司的自身定位,同时也要对行业结构予以周密的思索,因为只有了解了行业结构,才能进行有效的战略定位。我们会发现,抵御竞争对手,并使它们朝着有利于自己公司的方向发展,对于企业战略至关重要。
如果每个竞争者能够利用价格、产品、服务、特性或品牌标志的不同组合,来满足不同客户细分市场的需求,那么竞争对抗也可能带来正和(positive sum),甚至提高一个行业的平均获利能力。这样的竞争不仅能够支持更高的平均获利能力,而且能够扩大行业规模,因为将有更多客户群体的需求得到满足。在为不同客户群体服务的行业中,出现正和竞争的机会会更大。清楚了解了企业竞争的结构基础之后,战略制定者有时可以采取措施改变竞争性质,使其朝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识别互补品是分析人员的主要工作之一。做这项工作,就像对待政府政策或重要的技术一样,最好通过五大种竞争力量角度来认识理解互补品的战略重要性。
界定行业五力模型也可以用于界定企业参与竞争的相关行业。围绕实际竞争所在的领域正确绘出行业边界,可以弄清获利能力的原因,以及该由哪个业务单元负责制定战略。企业需要为每个不同的行业制定不同的战略。一旦竞争对手在行业界定上犯错,企业就有机会给自己确立绝好的战略定位。
转载旨在分享,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