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组织设计
组织(Organizations),是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流程机制组合起来的社会实体,它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和精心设计的结构,与有意识协调的活动系统,同时跟不同的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实现目标。
所谓组织设计,是对组织的内部管理机制的设计过程。
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在其著作《Structure in Five》中提到了组织设计需要考虑的9个设计参数。也就是回答组织设计中的以下问题:
• 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分配多少任务?这些任务的专业程度应当如何?
• 每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分别应该达到何种标准化程度?
• 每个职位分别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
• 职位组成单位、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基础是什么?
• 每个单位的规模应该有多大?一个管理者应当管多少人?
• 每个职位或单位的工作输出应达成何种标准化程度?
• 应建立什么样的机制来促进职位和单位之间的相互调节?
• 权力链上业务单位的管理者分别应掌握多少决策权?
•业务经理应当向职能专家和操作者授予多少决策权?
(图示:来自明茨伯格,组织设计的九个核心参数)
在明茨伯格的研究中,相关组织设计的核心要素有:
1、职位设计:
• 工作专业化:这是从工作流程和任务分工方向的管理
• 行为规范化:含工作内容的标准化和受控流程系统的内容
• 培训和思想灌输:说的是员工技能的标准化复制
2、上层结构设计:
• 单位分组:含直接监督、管理分工、正式权力、受控流、非正式沟通和工作群集的系统组织图等
• 单位规模:单位规模的设计含括了非正式沟通的系统、 控制范围等内容
3、横向联系设计:
• 规划和控制系统:工作输出的标准化、受控流的系统
• 联络机制:含相互调节、非正式沟通、工作群集和临时决策流程的系统
4、决策机制的设计
• 纵向分权:含管理分工、正式权力、受控流、工作群集和临时决策流程的系统
• 横向分权:含相互调节、非正式沟通、工作群集和临时决策流程的系统
大师眼里的“阿米巴”组织
明茨伯格认为,组织的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是运营核心、战略高层、中间线、技术结构和支持人员。组织最终会呈现出五种不同的形态。这五种形态分别为简单结构、机械式官僚结构、专业式官僚结构、事业部制结构、变形虫结构。
简单结构:
简单结构不够精致。一般而言,它的技术结构规模很小,甚至没有。组织中的支持人员很少,劳动分工不严格,单位之间的差异化很小,管理层级也很少。它很少规范员工的行为,培训很少。简单结构中的协调主要靠直接监督来完成,重要事务的执行权往往集中在首席执行官手中。
机械式官僚结构:
机械式官僚结构中的设计参数的配置始终一致,工作高度专业化、常规化。运营核心的程序非常规范。规章制度渗透到组织的每个角落。在操作层面上单位规模较大(车间主任可以管理上百名工人)。分组以职能为主,决策相对集中。行政管理结构完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泾渭分明。
专业式官僚机构
专业式官僚机构的协调主要靠技能标准化以及培训和思想灌输。它要雇用专业人士来负责运营核心,并赋予他们可观的工作控制权。这些组织仍然是官僚化的,它的协调机制和官僚结构一样,是通过设计实现的,通过预先规定的标准来完成的。
事业部制结构:
变形虫结构:
变形虫结构是相当灵活的,它的行为规范化程度很低,为了便于日常管理,让专家按职能分组成单位,但又把他们编入以市场为基础的小型项目组来进行工作。这个结构依靠联络机制来促进团队内部及团队之间的相互调节,在组织内部进行选择性分权。
变形虫组织,本质是灵活型结构。在英文名里,变形虫结构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阿米巴”。
阿米巴组织形式,在企业中的实践中非常常见。如:
项目型组织形式:譬如在东软的组织管理形式中,有一种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一个项目从实施到服务,从项目签约到收款,是有完整的项目流程管控的,其中有来自事业部的软件开发工程师、有来自大区和第三方的系统集成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负责项目交付全过程管理,和对项目参与人员的考核评估、核发项目奖金……这个项目管理的组织架构,就是明茨伯格笔下的灵活型组织形式,阿米巴。
经营管理委员会:譬如在公司内部成立的负责战略规划和管理的“战略管理委员会”、负责品质管理的“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绩效激励管理的“薪酬与绩效管理委员会”,如华为的EMT,其成员皆来自各个职能的管理者,共同负责组织年度战略中的某一重要职能的落地执行。这也是一种灵活性组织形式。
华为的战略预备队-重装旅:华为在培养其核心人才的机制里,特别设计一种特别的组织形式,重装旅,用于培养关键岗位的后备人才。如解决方案的人才培养重装旅,华为2014年成立的三大战略预备队(解决方案重装旅、重大项目部、项目管理资源池)之一,其实,“重装旅”就是华为经典的“训战结合”培训的人才池,同时成为公司重大项目解决方案的预备队,在战斗中学习战斗的典型组织形式。
(图示-灵活性组织示例)
这,是不是跟我们市场上听到的、看到的,把“阿米巴”捧到天上的视角不太一样呢?我们见过了太多盲目崇拜“阿米巴”结构的企业老板:一番内部的折腾猛如虎,最终的结果却是伤害多于成效。
去年网络上因为刘润老师的观点:阿米巴在中国挺尴尬的文章,在管理学界引发这个主题的“拥趸方”和“反对方”大论战。刘润说阿米巴这副药搞死了很多公司。如果不能理解稻盛和夫的经营思想是怎么来的,那这副药吃下去,轻则上吐下泻,重则暴毙身亡。
刘润认为,阿米巴是把公司打散,把部门拆成一个个独立财务核算的经营体。通过职能分工,然后计算成本、收入、利润的独立经营体,就叫做阿米巴模式。所以,阿米巴经营,其实是为了解决员工没有独立经营意识的问题。
刘润老师最后的结论是:如果想要真正学习阿米巴,就要深刻理解背后的发展过程和经营体系。至少,应该理解这四点:
1、内部定价的管理体系
2、单位时间的核算制度
3、哲学共有的奖励制度
4、集体主义的文化土壤
否则,这幅神药,可能就会变成毒药。或者,成为企业洗脑的工具。
组织设计,需要遵循底层逻辑
来自德勤每一年度的《全球人力资本趋势报告》调研报告说明了企业决策层对于组织的重视,该调研通过收集全球范围的CEO和CHO对于管理的关注点,企业CEO和CHO都把组织设计的话题放到了第一重视的位置。自2016年,德勤的这份报告的标题,都是以组织话题作为了标题,如2016年的《新型组织,因设计而不同》,2017年《未来的组织,已经到来》,2018年《社会企业的崛起》,2019年《领导社会企业:以人为本进行企业重塑》,2020年《践行中的社会企业:在悖论中探索前行》,2021 年《混乱世界里的社会企业》……
在最近的十年,随着移动技术、云计算技术、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这些新技术已经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变,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创造了2.82亿25岁以下的用户,科技和网络对于工作模式的改变,在几年前都是难以预测的,“网络型组织”、“生态型组织”、“数字化组织”也成为企业高管层的常见议题。
大师眼里的组织架构,无非就是从一些基础的组织形式模型出发,演绎出不同的实践版本,以达成组织管理的目标。在实践中的组织架构,往往是多种组织形式的组合,或者变形,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达成组织目标而设计,受到内外部环境变量的影响,只有“最适合”的结构形式,没有“最好”或者“最正确”、“先进”或“落后”。
这,跟市场上盲目跟风或者照搬某一种“时髦”的组织形式的做法,譬如,“阿米巴”、“中台组织”、“流程型组织”、“生态型组织”等等,被很多企业效仿,有成功,也有失意,本质上还是需要缘于对组织设计底层逻辑的理解。
一张组织设计全景图,搞定组织设计
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对组织设计的过程做了创新的突破:基于企业实践的视角,以团队共创的形式,以组织设计全景图为核心理论模型,引导公司的决策层管理班子对组织设计过程进行充分研讨和共创,并在会议中就关键决策达成共识。
(图示-组织设计全景图)
在这个实践中的组织设计全景图应用里,有几个关键点是核心要素:
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有三个:
1) 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
2) 设计有效的管控模式
3) 设计决策和沟通机制
组织设计的目标有三个:
1) 保证组织完成客户价值交付的全链条
2) 保证组织战略目标达成
3) 塑造组织核心竞争力
组织设计的参考要素来自三方面:
1) 一个是组织的战略愿景的分析解读:组织往哪里去、做到什么样的目标、如何实现有竞争力的策略目标、如何打造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2) 一个是来自客户价值交付的价值链的分析:客户需求的挖掘、客户价值的交付、客户持续价值的创造、风险的防控……
3) 一个是来自内部资源和能力的考量:企业资源的优劣势、管理制度和管理能力的水平、人才的胜任度和储备度……
在针对快速成长型企业咨询辅导过程中,组织设计关注的重点则是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高管团队和决策机制的建立上(含在此基础上组织设计落地的职位设计、职责权限、干部任命、IT技术支撑等工作)。
高管团队和决策机制:快速成长型企业组织设计的重点
针对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我们特别强调在组织设计过程中关注高管团队和决策机制的建立。因为对于管理机制尚不规范的民企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快速成长阶段的企业,更多依靠了老板、创始合伙人、以及老板的“亲信”等“能人”的驱动。这个起因来自民企在创业成长的历程中,往往由创业初期的合伙人、老板一家人、或者就是老板一个人做决策,因此严格意义上说,公司没有一个高管团队,帮助老板做出业务、产品、行政、人事、财务方面的决策,公司的决策风险就会非常大,公司的经营决策质量就局限在老板一个人的认知范围。特别是当公司的规模快速成长,不仅仅从产品和业务上进行多元化,在区域规模上也不断扩大,甚至全球化的时候,这时很多的企业经营决策就完全进入老板的“盲区”,因此,公司需要建议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真”高管团队,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还需要分层级在每一个BU建立自己的经营决策班子,支持公司“让一线听得见炮火的队伍”决策,这样才能紧贴市场变化和客户的需求最快速做出决策,提高组织应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
所以在战略管理上,我们在两个层面上建立了两级经营决策班子(BU和公司),在单元业务和公司层面规划和分解战略目标,通过定期的运营管控和绩效改进落实战略执行。这两级经营管理班子就形成公司的两级高管团队,要让两级经营班子成员有比较高质量的决策效率,就需要塑造和养成一套高效的决策机制。
一个真正的高管团队的特点有:
• 高管团队来自公司各业务/管理职能
• 高管皆为领域专家
• 有成熟的决策机制
• 达成共识
• 责权对等
• 决策过程归属团队
• 总经理承担一切经营风险
• 董事长承担最终决策风险
• ……
公司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决策机制,避免“一言堂”的决策或“不决策”,具体有:
• 战略决策:战略规划与目标共识
• 运营决策:经营分析与管控会议
• 人事决策:干部管理与人才盘点机制
• 财务决策:全面预算与签批核销机制
• 分权授权机制:授权赋责各类机制
• ……
当一个组织有了真正的高管团队,并且能建立起合适的决策机制后,组织应对外部环境、防范外部风险的能力就从一个人升级到团队和组织,组织发展的“内在发动机”就可以由此建立起来。
转载旨在分享,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及时协助处理。
# OD&TD公开课招生啦 #
2016-2025年
上海/深圳/线上/9年持续迭代
公开课第9年,全新迭代版,如期而来,站在组织全局视角,从经营、战略、组织、人才、机制与文化等角度系统地审视组织,从组织层面思考人力资源工作,让人力资源工作更好地对接战略与经营,实现真正的洞悉战略、赋能组织、支持业务、发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