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巴南二圣戏楼
(图文:重庆文保志愿者徐俊峰)
2025年开年第一寻访,选择了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地方——巴南二圣戏楼(原为文昌宫戏楼)。探访这一座跨越百年时光的古建遗构,感受古老戏剧文化的韵味。巴南二圣戏楼建于清光绪年间,是重庆主城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戏楼之一。曾是吸引临近乡镇10余万人前来观看戏剧表演的文化中心,至今仍然保存着它古朴的风貌,是巴南二圣镇的历史与文化见证者。
这座戏楼的建筑整体观感沉稳敦实,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上层为歇山式屋顶,戗脊高翘,翼角高扬;下层则采用悬山式屋顶,使建筑有了层次感,同时还能有效避免雨水对墙体的浸湿。戏楼采用两滴水屋檐设计,在场镇中,显得格外耀眼。
戏台采用了移柱造的设计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台面空间,给演员们提供更广阔的表演区域。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传统川剧舞台的精巧与灵活,也显示出建筑师在实用性与美学上的巧妙平衡。
戏台整体为伸出式结构,但两侧设有隔扇窗,故与镜框式戏台相同,只有一个观演扇面。戏台内设井口藻井,与川渝地区其他戏台藻井一样,具有扩音和增加音效之功用。能够让演员的声音更好地传递到观众席,达到更为震撼的音响效果。通过这一设计,我们不难看出古代建筑工匠们在追求艺术与实用的统一上所下的功夫。
巴南二圣戏楼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二层屋檐四角高扬的翼角和戏台两侧精美的圆形撑弓。高扬的翼角,让整座戏楼有了灵动之美,而戏台两侧的圆形撑弓则展现出了工匠们精雕细琢的匠心精神。
在川剧戏台中,装饰通常集中在额枋和台口栏板的木雕上,而二圣戏楼虽然也有木雕装饰,但相较于其他传统川剧建筑,二圣楼上的木雕显得略为粗犷和豪放。尤其是在台口栏板上,木雕的风格更加直白,体现了一种自然、质朴的艺术风格。
尽管巴南二圣戏楼的建造时间并不长,但仍能从屋面布椽,转角构造等方面,窥探出重庆地区传统建筑滞后性的特征。不过,在营造技艺上虽有滞后的 ,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落后,更多的是,保留了更为古老的建造工艺。这也是重庆地区传统建筑的一大特点。
总的来说,巴南二圣戏楼作为重庆主城区最为完整的古戏楼之一,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承载着巴南地区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通过这次探访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遗产的保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在新的一年里,借着这一游,让我与历史有了更加亲密的接触,也为自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