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编者按】2024庚辰龙年即将过去,2025乙巳蛇年即将来临。在辞旧迎新之际,重庆史公众号推出龙年最后一期,以纪实的方式,回顾2024年重庆史研究会助力提炼“重庆城市精神”的历程,总结这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学术实践的成绩,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向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们致敬,并期待各会员单位和各位会员、学术委员,在乙巳蛇年,新年新气象,新春新风采。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学术实践
2024年重庆史研究会助力提炼“重庆城市精神”纪实
十 驾
2024年3月以来,响应市委的号召,重庆史研究会党支部、重庆史研究会理事会组织大批专家学者投入“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征集提炼工作。一批会员参加了新闻媒体的征集活动。一批重量级专家为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参与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一系列重要研究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本刊发表此篇综述,扼要地反映了重庆史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对重庆城市精神社会共识的形成、表述语的最终确定等作出的重要贡献。一、为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的提炼贡献方法论“金点子”在前期广泛征集的基础上,6月3日,市委宣传部召开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专家座谈会,重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周勇教授和担任学术委员的一批专家,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党委书记、馆长王川平,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黄蓉生,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党委书记朱军,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曾维伦,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对现有表述语再升华、再凝练献计献策,探讨提炼表述中方法论的“金点子”,推荐更契合、更有辨识度的表述语。20多年来,周勇参加过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重庆人文精神、重庆城市精神等的提炼工作。他指出,20年来,重庆做了很多相关工作,有着良好基础。我们已经提出了凝聚人心、奋力向前的城市发展目标,确定需要提出一个新的适合本地,能够大众化,展现群众思想基础、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精神品质的城市精神表述语。总结过去的经验,提炼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要把握好五个要点:一是要有高度概括性,做到大音希声。从内容上,不能简单词语堆砌,太过繁复;从形式上,要简明上口,不能泛泛而谈,以看一二遍就能记住为宜。二是地域显特色,就是强调辨识度,让人一看即知是重庆。三是文化溯根源,文化是城市精神的源头,要从形成于重庆的六个文化中来,不能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四是精神导向,要提炼出当今时代所需要所倡导的精神特质。五是最大包容性。重庆城市精神是重庆全体市民所共有的精神品质,因此表述语必须具有最大公约数,应从全体市民的思想实际、精神实际出发,吸纳各方智慧,反复酝酿、精雕细琢,概括出全社会普遍认同的表述语。曾维伦认为,凝炼城市精神有四个维度,一是深挖精神内核,既要考虑地理状况、建筑风貌、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外在因素,更要深入分析城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和积淀的带有稳定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特质等内核因素,深入探究贯穿其中的精神内核、动力之源,找准贯穿其中的“魂”。二是要体现前后贯通,必须坚持大历史观,将城市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贯通起来考虑,不能人为割断城市的文化历史脉络。三是要着眼时代发展,城市精神不仅是城市发展历史的凝练,也是对城市在特定时期的时代特征的彰显。四是彰显独特意蕴,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形象标识,必须要有显著辨识度和标志性,让人一看即知是哪个城市。并且表述语要简洁、通俗、鼓舞人心,激励全体市民增强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力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团结奋斗。黄蓉生建议,表述语要立足重庆历史,彰显出重庆辨识度,从悠久历史中展现重庆城市深厚的人文积淀。要充分考虑重庆人民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做到“接地气”。以部分方言为例,有的言语用重庆话讲自然气势十足,能够充分体现出重庆的热情与活力,但用普通话讲,在节奏和情绪上始终有些“差强人意”。所以,在凝练过程中务必规避语言风格差异带来的问题。周勇推荐“坚韧顽强、开放包容”为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他指出,这八个字贯穿在重庆文化中,最具辨识度。他说,在3000多年的重庆历史中,形成了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为主体的重庆历史文化体系。其中,巴渝文化和革命文化相互衔接,是重庆文化的基础;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是重庆文化的特色,在历史长河的不同时段发挥着独特作用。重庆城市精神贯穿其间,那就是: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坚韧”,敢作敢为、屡仆屡起的“顽强”,登高涉远、勇立潮头的“开放”,精诚团结、海纳百川的“包容”,这些精神始终生生不息,早已代代相传。王川平推荐了“忠勇刚正、务实争先、开放包容、智水仁山”的表述语,并对其中的“智水仁山”非常推崇。他说,“智水仁山”更符合重庆特色,用在这个地方还有一层城市和山水共荣的意思,即包容数字化、现代化,以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对未来展望,又有对仁义道德的肯定。目前,全国还没有城市把山水表达进去作为城市精神的表述。对一座城市,不同人有不同印象,但汇总起来就形成了具象。对重庆城市精神,众多表述语中,“红岩精神”“坚韧”“敢为”等一系列高频词成为专家学者们讨论的热点。“红岩精神是市民们共同选出的高频词,也是大家公认的重庆城市精神的核心。不过其科学内涵并不适宜直接应用到表述语中来。”朱军认为,城市首先是一个地域,这其中包括了地理、历史、人文等多个方面。因此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中的红岩精神,应当从民族精神、市民精神、党的精神中来体现。王本朝对此也有类似看法,他以“坚韧”为例,阐释说,重庆是大山区、大城市、大农村,在这里生产生活就需要一股韧劲。因此“坚韧”一词具备强烈的历史性、积淀性,也很好地体现出了我们重庆人内心深处的红岩精神。他认为,重庆城市精神应当包括 “创新”,这是最具时代性的词语,反映了如今重庆所肩负着的“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战略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加快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具有极强的重庆辨识度。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庆市委宣传部开始起草《重庆城市精神研究报告》。重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周勇教授参加了研究工作,并提供《重庆城市精神的历史文化底蕴》一文。经市委宣传部安排,此文由重庆日报全文发表。文章指出,城市是有精神的,它是居住其间的人的生命和精神的共同体。城市精神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实质与核心,是城市所独有并蕴含在城市中的精神品格,是广大市民认同与共同追求的精神价值,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从历史科学的视角来看,重庆城市具有鲜明的“坚韧顽强,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而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革命史馈赠给重庆这座伟大城市的一块瑰宝。三千年重庆历史文化孕育了“坚韧顽强,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的精神品质。这是“坚韧顽强,开放包容”重庆城市精神的源头活水。重庆是江山之城,大江练就了重庆人激流勇进、不畏艰险、敢闯敢拼的秉性,大山赋予重庆人爬坡上坎、敦厚朴实、勇于登攀的品质。大江大山的独特地域则进一步孕育了重庆“坚韧顽强,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200万年前,巫山人开拓洪荒,实现了从猿到人的跨越;5000年前的巴人和他们的后代,敢闯敢试,艰难生存,最终扎根山野,筑就大城;600年前的湖广人,艰难跋涉,插占为业,重启洪荒,在重庆建起新家;100多年前重庆人走出重庆,走向世界,又回到重庆,开启近代城市化之路;80多年前,下江人万里西迁,与重庆人共同建设中国战时之都;60多年前,三线人扎根深山,锻造了大国重器,也奠定了城市工业化的基础;40年来,3400万老重庆人和新重庆人的艰苦奋斗,成就了如今这座江山之城。在这其中磨砺出来的愚公移山的恒心、勇于攀登的意志、逆水行舟的顽强、激流勇进的胆略、开放兼容的胸襟、放眼天下的视野,体现了重庆人志存高远、豪情万丈、无限宽广的博大胸怀。重庆人从远古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这一股精气神,从今天走向未来还要靠这股精气神。所以,重庆人祖祖辈辈的精气神代代相传,凝聚成“坚韧顽强,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历久弥新。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孕育了伟大的红岩精神,这是重庆人精神品质的高峰,是重庆城市精神的核心。重庆的光荣革命传统,熔铸了崇高的红岩精神。这种精神一经形成便感染了千千万万的巴渝儿女,培育了千千万万的英雄模范,使红岩精神永续传承。在以江竹筠为代表的歌乐山烈士英雄群体身上,既彰显着红岩精神的本质属性,还具有他们所特有的笑对生死、乐观镇定,直面失败、痛定思痛,丹心向党、寄望后来的精神品质。在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邱少云身上,始终闪耀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精神之光。在时代楷模毛相林的身上,蕴含的正是重庆人坚忍顽强、永不言弃的愚公精神。他们都是伟大红岩精神的继承者、传承者。重庆城市精神的时代价值也是与时俱进的。我们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深入发掘和整理史料,从真实的、扎实的历史研究出发,大力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岩精神,深入研究红岩精神的时代价值,让红岩精神活在当下,把红岩精神融入城市精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而不断奋斗。10月29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姜辉主持召开《重庆城市精神研究报告》专题会议。《报告》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庆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借鉴部分省(区)市“城市精神”的表述语,从重庆历史文化的实际出发,在信函、媒体征集,市级部门、行业、学校、区县、群众推荐的几千条表述语中,凝练出三组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的建议方案: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方面,2018年3月10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人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峻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重庆人“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个性和文化。这一重要论述,为提炼、培育重庆城市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另一方面,这一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悠久历史文化和优秀人文积淀的高度概括,彰显时代要求,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出席会议的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管洪,副部长赵德明、张琼、陈劲,纪检组长黎延奎。重庆史研究会一批专家应邀出席,他们是:周勇、黄蓉生、王川平、张永才、潘洵。周勇发言时指出,这个活动,领导意图明确,群众参与充分,社会热度很高,凝聚了社会共识,为报告的撰写提供了民意基础。这个报告,站位高远,主题鲜明,逻辑严密,掰开柔碎,论证有力,已经可供决策。这是在当下环境中,市委宣传部尽职尽责的案例。现在提出的三个备选建议,各有特点,但又一成不变。因此我倾向于第一建议:“八个字、两个词”——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英语意译:英雄之城、开放之城)。为什么?首先浓缩了两个最具重庆辨识度的词语——英雄、开放,用这个对外宣传传播是非常恰当的;二是内容上言简意赅,具有最大的包容性;三是表述上朗朗上口,简捷好记;四是传播上具有广泛传播的基本品质。周勇建议,一要向社会准确阐释其内涵,可以研究报告为基础,搞一个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提纲,为社会确定一个基调。二要广泛地宣传和传播,在舆论上形成一个主调。三要以此为魂,规划一批文艺精品,献礼抗战胜利80周年、重庆直辖30周年,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12月5日,市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市委书记、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李明清,市领导姜辉、陈新武、刘尚进、但彦铮出席。会议研究了重庆城市精神内涵提炼表述等有关工作。根据会议精神,决定为进一步确定重庆城市精神表述语的内涵的提炼表述,再召开一次专家座谈会。2024年12月10日,市委宣传部最后一次召开重庆城市精神内涵提炼表述专家座谈会。本会专家周勇、黄蓉生、徐光煦、曾维伦、潘洵等出席会议,并对表述语的定稿发表了意见。会议提出了“坚韧、忠勇、开放、争先”“坚韧、忠勇、开放、创新”“坚韧、忠勇、开放、图强”三条表述语,再次征求专家意见。周勇指出,这是一个民主集中的过程。前一阶段,民主广泛,集中度高。现在主要是集中。因为领导小组研究过了,袁书记有了明确的指示,宣传部做了很好的工作。我们就做个选择题,而不是做理论的、发散式的研究,而是现实选择。坚韧、开放是历史文化,既有重庆人、重庆城的传统,又有总书记讲话的要求。忠勇、争先是今天所需要的,有特别的指向。忠勇,既是重庆人的一种意志品质,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今天尤其需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坚定不移地践行“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新重庆。周勇表示,持续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是每一个重庆人的使命。强调“全国进位”,就是因为我们还有差距。选择“争先”就是选择奋斗,就是拒绝“躺平”。早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有人对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异议、周恩来说:“《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时,表达的是中华民族奋勇向前不屈不挠的精神,歌词改了就没这味道了。”毛主席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但我们还是要居安思危。这首歌中的这一句歌词,我看很好嘛!意义深远,我赞成。”他还说,这一句不仅现在不可以改,永远也不能改,我们要安不忘危。今天,我们的国歌中仍然高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是要告诫中华民族的每一分子,要居安思危,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强调“争先”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场景中,赋予重庆人“争先”意志品质以新时代的内涵,为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从党中央对重庆的发展定位上看,重庆还有很大进步空间,这需要我们争当先进,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敢为人先。”黄蓉生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出发对争先进行分析,从理论上看,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升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力量,对于各省市、地方正是一个彼此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过程;从现实上看,今天重庆的发展,与全国乃至全世界主要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只有鼓舞全市人民继续拼搏,勇敢去争、去闯,才能把党中央对重庆的部署定位落到实处。潘洵认为,“坚韧、忠勇、开放、争先”表述语中,“坚韧”是城市的意志品质;“忠勇”是城市的政治品格;“开放”与“争先”则是城市的实践品行。曾维伦指出,党中央赋予了重庆“两大定位”“三个作用”的重大使命,希望重庆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操作的范例,让改革的活水充分涌动,因此重庆城市精神不仅要有创新,更要去争先。黄蓉生认为,今天重庆的发展,与全国乃至全世界主要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只有鼓舞全市人民继续拼搏,勇敢去争、去闯,才能把党中央对重庆的部署定位落到实处。徐光煦表示,面向风云变幻、快速变化的新时代,创新是我们重庆抢抓机遇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领重庆未来发展的第一动力。重庆要积极应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通过改革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方式方法打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将创新化作激励我们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强大动力。在2024年12月26日重庆城市精神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勇,重庆史研究会学术委员、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党委书记徐光煦,在回答新华社、重庆日报记者的提问时,对重庆城市精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促进作用进行了深刻地解读。周勇指出,重庆城市精神是从重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中生长出来的,是从重庆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中提炼概括出来的。在重庆30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上,居于主体地位的是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六种形态。“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从六个文化中都汲取了精神的养分:——有以古代历史上的巴蔓子、在歌乐山牺牲的烈士们为代表的,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忠诚”;——有近代史上,邹容提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并向往社会主义,和党的早期组织重庆共产主义组织为代表的,登高涉远、勇立潮头的“先锋”;——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四任省委书记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相继、矢志不渝,短短四年,全部血洒重庆大地的“坚韧”;这四任书记是,杨闇公1927年牺牲、傅烈1928年牺牲、刘愿庵1930年牺牲、穆青1930年牺牲。——有杨闇公、刘伯承、朱德、陈毅发动泸顺起义,和血雨腥风中,在共产党员已经被斩尽杀绝的情况下,外地回来的共产党员高举革命旗帜,成立重庆救国会继续革命,他们所展现的敢作敢为、屡仆屡起的“顽强”;——有以周恩来、南方局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造培育伟大的红岩精神,为争取抗战胜利和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而海纳百川、万众一心的“团结”;——今天是毛主席的诞辰,我们很怀念他。让我们想起毛主席来重庆谈判,指点江山、擘画新局的“豪迈”。周勇指出,我们今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新重庆,就是书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重庆篇章”。我们需要用“坚韧”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实现梦想、攻坚克难的精气神。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进程中,建设一个中国的重庆、世界的重庆。我们需要进一步淬炼重庆人“忠勇”的品格。今天尤其需要走出小我,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坚定不移地践行“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甘于奉献,敢于挑战,努力有大作为。我们尤其需要鼓起“争先”的勇气,持续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我以为,强调“全国进位”,就是因为我们还有差距,前进的道路上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选择“争先”就是选择奋斗,就是拒绝“躺平”。国歌中至今仍高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需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就是要求我们居安思危。我们今天赋予重庆人的“争先”品质以新的时代内涵,就是要为创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徐光煦指出,这八个字深刻蕴含了重庆城市精神的“根”与“魂”。“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红岩精神植根于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植根于伟大建党精神。重庆城市精神中的 ‘坚韧’和 ‘忠勇’,集中体现了红岩精神科学内涵的核心内容。”
“坚韧”在红岩精神中表现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信仰”,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忠勇”在红岩精神中表现为忠于党,忠于人民,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不畏艰险、百折不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革命斗争精神。“‘坚韧’和‘忠勇’深刻蕴含了重庆城市精神的‘根’与‘魂’,具有鲜明的重庆特色。”我们要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强大力量,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