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重庆】军统在重庆(八)

文摘   2025-01-16 17:32   重庆  
图文:重庆文保志愿者 戴茂涛 
昵称:庄生晓梦 老重庆发烧友、本公众号特约撰稿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前文说到,在抗战时期,军统请到了美国密码破译专家“美国黑室”负责人雅德利,到重庆来帮助培训中国的密码破译人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方的密电破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了一批业务骨干。鉴于当时这些密码破译人员,分属不同的部门各自为战,加之戴笠的私人野心,就想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将其全部纳入军统的势力范围。


1940年3月,戴笠向蒋介石建议,成立一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技术研究室”(简称“军技室”),将军统、中统和交通部等部门下属的几个无线电管理机构合并,提高对日情报工作的效率。此建议很快得到了老蒋的批准。4月,该机构正式成立,地址设在重庆南山黄桷垭刘家花园。据专家考证,即今天的重庆中药研究院大院内。

这是一处山高林密、十分幽静的场所,环境极佳,与不远处的人头山配套,完全是搞密电研究和破译工作的理想场地。

这就是后来神秘的“中国黑室”所在地,现在无数谍战迷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那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一群顶级的国内无线电密码高手,隐秘地聚集在黄桷垭刘家花园的几栋大楼里,夜以继日地做着不为外人所知的工作。他们取得的成绩,曾经震惊了世界,甚至改变了战争的进程。

黄桷垭,是重庆长江南岸南山上的一座历史古镇,三毛故居就在黄桷垭老街上,现在每天游人如织。但离它不远之处却有一家历史悠久的科研机构,却并不为多少人所熟悉,它的名字叫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以前风靡全国的“天府可乐”就是这里研制成功的。那所著名的私立南山中学也在其内,前台湾国民党负责人连战,其母亲当年就是这所中学的老师,他也曾经在这里的小学部就读。


上世纪五十年代它曾经直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因为它的前身就是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而更早之前的抗战时期,这里却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技术研究室——即俗称的中国黑室。这是一个绝密的机构,外人根本不可能知道它的存在。现在,这里还遗留了许多老建筑,基本保持着原来的风貌,为市、区两级重要文物。


它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除了人人皆知的日军偷袭珍珠港情报、山本五十六外出视察情报以外,重要的还有菲律宾莱特湾海战情报、日军进攻东南亚战略情报、日军袭击英国在新加坡附近舰队、击沉威尔仕亲王号战舰情报。甚至每次空袭重庆的飞机数量、起飞机场、时间等情报,基本都被中方掌握。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的作战情报,基本都是靠中国黑室提供。只可惜当时我方的空军力量、飞机性能太差,地面防空炮火太弱,在情报主动掌握的情况下,都没有太大的防守力量,导致陪都重庆遭受了日军飞机长时间的狂轰烂炸,损失惨重。


军技室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在刘家花园,一部在对面的人头山上。前者是他们的研究、破译机构,后者是侦收、监听机构。要想破译敌方的密码,就必须先侦收到对方的密电,这是一个仿佛大海捞针般的工作。为了安全,两个机构不能放在一起,否则被日机轰炸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军技室一共设有六个小组,其中第一、二、三组负责日文密码的破译;第四组负责侦收;第五组负责总务后勤;第六组负责中文密码破译。每个组的组长都是少将军衔,组下设科,总人数达到五百人。除了第四组在人头山上,其余各组皆在刘家花园内。


每天,第四组人员24小时不间断侦收,发现日军密电后,派专人及时送到山下的刘家花园。由于两地相距数公里,又是山路,传送人员只能骑马快奔。相较于刘家花园内的各组,他们条件最为艰苦。为了隐密,山上只建了几间简陋的茅草屋,开挖了几个山洞。主要设备和人员都藏在洞中,他们忍受着蚊虫叮咬、毒蛇侵袭,无论烈日炎炎还是风霜雨雪,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搜巡着茫茫天空中敌人的蛛丝蚂迹。


而山下,以霍实子、池步洲、李直峰等人为代表的研究、破译人员,也在夜以继日地工作,为国家的抗战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几年下来,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同盟国的情报领域,独树一帜,让美国总统罗斯福都刮目相看,为后来“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但是,由于国民党内拉帮结派、争权夺利,导致军技室也不得安宁。成立之初,蒋介石任命温毓庆为中将主任,毛庆祥为少将副主任兼主住秘书,负责日常工作。而军统的魏大铭只当了一个空头的副主任。这毛庆祥是蒋介石的奉化溪口老乡,也是一个大有来头的人,其父正是蒋介石以前在东京加入同盟会的介绍人,时任侍从室机要室主任。老蒋显然是想通过他和军委会,直接掌控这个机构。这让戴笠想把军技室控制在自己手上的如意打算落空。


于是,一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内斗大戏,在刘家花园内上演。起初,温毓庆靠孔宋两家势力,从毛庆祥手中夺回了权力。但不久就被魏大铭用军统的特务手段击败,说他脚踩两只船,将破译的日军情报秘密卖给了英国人。1940年6月,温毓庆以治病为由跑到了香港,然后又飞去美国,从此一去不返。以前有部叫《对手》的谍战电视剧,就是根据这些故事改编的。剧中人物毛祖和,他的原型应该就是毛庆祥。


老蒋无奈,只得任命魏大铭代理主任,军技室大权,终于落到了军统手中。但好景不长,由于戴笠和魏大铭把军统局那一套特务管理手段,带到了军技室,遭到了霍实子、池步洲这些技术骨干的坚决反对。最后居然闹出了“罢工”的风波,戴笠和老蒋都分别亲自出面,接见了他们中的十个代表。但是大家态度坚决,拒不加入军统也不愿接受军统领导。


其实这正中老蒋下怀,于是在1940年12月,宣布魏大铭等军统人员,全部撤出军技室,复任毛庆祥为代理主任,并要求戴笠不得再过问军技室的一切事务。从此,军技室与军统局才一刀两断,直接受命于蒋介石的军事委员会领导。


毛庆祥主政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将以前被赶走的李直峰调了回来,任第六组副组长、技术研究员;并以军政部过来的五人为骨干,成立了一个专员室,任命池步洲为主任专员,让他们专心负责对日军的密电破译工作。另外还新设立了一个第七组,专门负责对法文密电的破译。同时,对第一、二、三组的日文密电也进行了分类,按外务、陆军、海空军等分别进行,对于重要的同时又送专员室研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竞争的格局,大家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维,在开展同一项工作,互为补充。


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所在的专员组,破译出了日军将要对美国发动突然袭击的绝密情报,地点可能是珍珠港。上报第一组组长霍实子之后,霍也分析判断目标就是珍珠港。立即跑步到毛庆祥的办公室进行了汇报。毛不敢耽搁,立即亲自送到了蒋介石手中。


老蒋非常高兴,立即电令驻美国大使馆副武官肖勃(其实他又是军统美国站的站长),迅速通知了美国海军情报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美国方面居然不相信情报的真实性,未釆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才导致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成功。


事后,因肖勃的军统人员身份,外界认为取得情报的功劳属于军统局。所以不久美国海军才提出了与军统局成立“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要求,其实这是军技室池步洲等人的功劳,直到几十年后方才真相大白。
当然,现在也有资料证明,军统也从自身的渠道,获得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这就是戴笠手下两员大将的功劳。一个叫姜毅英,时任军统厦门电台主任报务员,长期监听日本密电。因此,她后来晋升为少将,成了军统中唯一一个女将军。另一个名叫林顶立,是个台湾人,在日本驻厦门特务机关工作,因为他一直不满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被军统策反后成了潜伏的谍报人员。他通过军方,也提前搞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绝密情报,两人都及时报告了戴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军技室中,还潜伏着一名共产党员,他就是李直峰。当年在中统工作时,他就是池步洲的上司。另外还有一名暗中为我党工作的人员,名叫王维钧,他本来是温毓庆手下交通部密电检译所的人,因表弟杨德基(后改名杨述)是共产党员,加之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所以暗中就为我党提供了一些情报。


后来王维钧被温毓庆提拔为军技室的主任秘书,负责所有破译密码和情报的留底归档。王就利用时间差,将这些情报悄悄送给了共产党组织。接头的是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地点要么在上清寺祥德村他交通部的宿舍里,要么在电政司的办公室里。甚至有几次还是在他搬到赖家桥三圣官的新家里。
当时,我党资深谍报人员阎宝航也在重庆,住在两路口重庆村17号。他得到这些情报后及时向南方局进行了汇报。事关重大,中共方面立即向苏联方面进行了通报,并请他们转告了美国。
多年以后,阎老对池步洲还记忆犹新,大加赞赏,并委托李直峰打听他的下落。


抗战胜利后,军技室撤消,池步洲不愿继续留在国民党的类似机构里工作,带着一家老小五口人,辗转回到了家乡福建。阔别母亲十八年,他也想在家尽一点孝道。于是,一个为抗战胜利作出过巨大贡献的高知分子,居然在家乡当了农民。直到1948年6月,他才在同学的介绍下来到上海,在中央合作金库上海分库找到份工作,从事金融汇兑方面的密码通信工作,也算是专业对口了,直到上海解放。
由于他的这段特殊经历,池步洲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1951年4月27日,他被捕入狱了。1952年1月25日,他被上海市军管会以反革命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辗转关押在上海提蓝桥监狱、山东禹城、济南等地,直到1963年才刑满释放。后来正是因为共产党员李直峰的证明,他才得以平反昭雪,洗清了国务党特务的罪名。
但那是后话中的后话了。


相关推荐:
【这里是重庆】军统在重庆(一)
【这里是重庆】军统在重庆(二)
【这里是重庆】军统在重庆(三)
【这里是重庆】军统在重庆(四)
【这里是重庆】军统在重庆(五)
【这里是重庆】军统在重庆(六)
【这里是重庆】军统在重庆(七)

—————END—————


🌟 守护历史,传承文化 —— 重庆“文物守护”公益月捐计划 🌟

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巴渝大地的千年记忆。在重庆,我们有幸与这些历史文物共存。现在,我们邀请您加入“文物守护”公益月捐项目,以月捐小善,成就文物大守护。

🔹 月捐计划亮点

  • 持续支持:每月定期捐赠,为文物保护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 文化传承:您的每一份贡献,都是对重庆文化遗产传承的助力。

  • 共同参与:与我们一起,成为文保志愿者,共同守护我们的历史。

🔹 参与方式

  • 扫码海报下方二维码,立即加入月捐行列。

  • 分享给朋友,让更多人加入我们的守护行动。

🔹 我们是谁

  • 重庆市渝中区母城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中心

  • 重庆慈善联合总会志愿者总队文保大队

  • 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

🌈 加入我们,让每一步行走在重庆的土地上,都充满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

重庆老街
是以保护、关注历史文化建筑,以及古镇,古村落为己任,并致力于向社会大众宣传、推广相关资讯的核心平台 关注重庆母城的命运、每一处历史遗迹、每一条老街小巷 关注政府对重庆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古建筑的态度 我们: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