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作为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
解放碑始终是名气之地
它总是以“网红”出名
大部分人却忘了背后的历史
早在去年的9.16号写的山城巷那段文字里,有提到过“或许我们不能总以网红来带动旅游,而是用历史去丰富旅游,我们应该思考解放碑的来历,邹容路五四路名字的缘由......”
其实那时的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很模棱两可,但是这次得到了解答,所以特别感谢老师的讲解。
解放碑不仅是新年钟声响起的年轻人聚集的地标性建筑,它也是中国唯一一座纪念抗战胜利的纪念碑,是精神象征。由解放碑讲到抗战,不难发现,抗战史中重庆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不论是战时首都,还是全球最庞大的防空体系,它以三面环山,两江交汇,山地特征,再加上天气屏障,形成了独特的地理位置。它也是“移民城市”,不管是三峡移民也好还是其他也罢,它的移民为后来重庆开埠有了夯实的基础(语言,思想,技术以及重庆人的开放包容大度等方面),要想,当初为了迁都重庆,发动了二十余场战役为此提供了充足宝贵的时间,现在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
走到五四路,它不是五四青年节的意思,而是为了纪念1939年5月3、4日日本对重庆进行的惨痛的无差别大轰炸,那个愈炸愈强的重庆,人们没了家园没了亲人,却依旧坚强抗战。邹容路,为了纪念邹容这位革命烈士。他出身在商业资本家庭,年轻便表现出对传统教育的不满,后来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因“苏报案”(他写的《革命军》,被誉为中国近代的《人权宣言》,当时引起清政府不安,勾结帝国主义查封苏报,被捕入狱),为纪念他,而得名此路。
最后就是九开八闭的古城门,重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古城门修了又修改了又改,而是基本保持原有的样子,合理保护,但也不是过度保护,它们依旧可以由人抚摸,倚靠,也是重庆文化的象征建筑。其实依旧是那句话,历史是国家发展之本,一个国家如果不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习方法,很难再强大。现代化发展固然重要,如果能做到“用科技创新高度,用历史挖掘深度”,便也是“理想国家”的样子了。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去了解历史,传播文化!
(图文:重庆文保志愿者 张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