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私信问:
明明自己月薪就大几千,存款也就几万,为什么就老觉得100万不算多呢?
说实话,一百万可不是小数,这种感觉其实是信息茧房和幸存者偏差造成的错觉。
我之前也有这种感觉,后来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问题出在这些方面。
首先,媒体报道容易引起误解。
动不动就报道谁谁又成了亿万富翁,好像发财很容易似的。
当我们听到或看到关于富豪、成功人士、明星等人物的报道时,无形中提高了对财富的阈值和认知,看到一百万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或者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数字。
这种信息的影响,就会让人产生一百万并不多的错觉。
其次,网络平台充斥着各种博眼球的炫耀。
尤其是抖音快手上的各种视频博主,动不动就是豪车豪宅,买东西都是大牌,买个车十几万二十万都是小钱,买个房子也都是百万起步,结个婚彩礼都几十上百万。
如此种种,觉得一百万也不多,容易产生"大家都很有钱"的错觉,其实这只是少数人的生活。
网络世界呈现出来的往往都是最好的一面,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面,你看到的只是网络想让你看到,大部分都是开局一张图, 后面全靠编。
所以,互联网逛多了,眼睛被骗了,大脑也被蒙蔽了,不能窥视全貌。
再者,身边的朋友圈造成认知偏差。
特别是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周围都是高收入群体,但其实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人。
我们在朋友圈看到的更多是虚荣心在作祟,明明就是普通打工人,却非要攀比,把自己包装成中产、精英,证明自己过得好,满足自己被点赞、被围观、成为关注点的自尊心,可能他是真有点钱,也可能背地里负债不少。
相反,真正收入低的人发声的很少,几乎不炫富,因为都在努力挣钱,为生计发愁,根本没时间发表什么意见。
另外,物价不断飞涨,货币贬值。
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00元的购买力大大降低,一些高消费、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比如豪车、豪宅、奢侈品等。
特别是房价也扭曲了我们的金钱观。
房价前些年像坐了火箭一样嗖嗖往上涨,100万在这种形势下,真的就像一滴水掉进了碗里,瞬间就没影了。
动辄几百上千万的房子,让我们对"一百万"的概念变得麻木,但实际上能全款买房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你还是觉得一百万不多,那你就要想想存个100万容不容易,可以一起来算算账。
假如一个人从22岁开始赚钱,工作到60岁,那就是38年,456个月。
假设这个人平均月薪是1万,那么到退休,一共可以拿到456万元工资。
听着还可以是吧?
但是这里有2个前提条件,第一是你一步入社会工作就月薪过万,第二就是你一直有活干,不会失业中断了收入来源。
正常的衣食住行、看病是硬性支出,假如再算上你可能要买房,可能结婚,可能生娃,这个要花掉的数目就更难预估了。
除去这些支出,非常勤俭节约才能存下100万吧?
根据身边已婚已育、买房买车的朋友估算,还能攒下20万现金都算厉害的了。
实际生活中,月工资不到8000的人太多了,甚至很多5000都不到,统计数据能让我们看清现实。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39218元。也就是说,普通人一年收入也就3万多。
按每年存3万算,不吃不喝要存33年才能攒到一百万,所以说,普通人存100万难不难?
所以,别被所有外界的假象迷惑了。
一百万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真的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买车买房可能确实不多,但是用来正常生活就很多了。
遗憾的是,努力和心酸已经没有几个人在宣扬了,大家也就逐渐对一百万失去了概念,对于获得一百万需要付出多少努力也没有了判断。
慢慢地,就变成了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太少,人就会很痛苦。
我建议大家还是多关注一下普通人的生活,看看身边的餐馆服务员、快递小哥,你会发现,我们现在对财富的认知可能偏离现实很远。
所以,一定要对钱有概念,不要好高骛远,着眼于实际情况,提升技能,提高薪资并增加其他收入渠道。
毕竟只有自己先拥有了100万,才有资格说它是个小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