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消息:
中国开放外资在京沪等地开办独资医院。
大家对这事,最大的忧虑是:
外商独资进场后,会不会利用高薪酬,将公立医院的顶级医生都挖走?
今后普通老百姓在公立医院还能不能见到顶级医生?
其实大家多虑了,外资医院开在国外和开在国内是不同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医疗环境和法律规定,这方面不改变,外资医院改变不了什么。
外商独资医院,实际上就是私立医院。
对富人来说,就是多了一个选择,对普通人没啥影响,毕竟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哪怕开了分点,大部份人也达不到人家的门槛。
(下图为私立医院部分收费)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政策?
医保虽好,但社会运转方式离不开资金流动的规律,盈亏无法自洽的结构是必须打补丁的。
医保初心是好,但由于各种损害社会平均健康水平的现状已成事实,所以难以持续,更不可能大规模持续补贴,因为没那个财政能力。
现在医保药品国产化和引入外资医院,就是将医疗服务差异化,在满足基本需求上给出更多选择。
毕竟,不同的基础身体状况、不同的保养习惯,不同的医疗服务要求,凭什么共用一个医保池子?
国家也不可能给所有病人免费提供最好的服务,放弃对医保不切实际的高期待,才符合对未来的预期。
这个政策有什么影响?
这件事的确会对国内的医疗体系带来一定的变化,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先说好的方面,确实给富裕群体,有钱阶层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更好的环境,但不一定有更好的医疗水平,只是不用去挤公立医院了,仅此而已。
这里多说一句,有一个现实情况大家必须要承认,如果国家无法为富裕阶层提供可以让他们消费享受,可以花挺多钱的事情,那这些富裕阶层就会跑到国外去花,医疗也一样。
再说回来,外商独资医院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
和公立医院抢人才、利用媒体和公立医院抢占市场、如果出现无序扩张则会重创医疗体系,如果中间再来个什么官商勾结还会想尽办法掏空医保;外资医院如果成了势力,一定会去抢占公立医院的空间等等。
我的判断是:外商独资医院,对现有医疗不会有太大影响。
这个就好比扩大外商进入金融业,办银行,成立基金公司,后面结果呢,好像啥变化都没有。
我们遍地的公立三甲,二甲医院,外资医院想做普惠医疗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
如果外资提供更加高端的医疗服务,类似于一些三甲医院开设的国际部,那普通老百姓也不会去,没多少业务量。
因为中国大部分都是穷人,不具备消费能力,只有一线城市和发达城市的私立医院才能办起来,所以不必过度担心医疗会被外资掌控。
其实对于中国来说,以后的人口负担挺重的,比如利润很低的农保兑现问题,私立医院真的做起来,还能分担一部分医疗兑现问题,可惜目前看也很难做起来。
他们的医疗团队哪里来呢?
当然不可能全从境外引进,在我国长期行医,肯定还是要有我国行医资质的医生。
至于说医疗人才,现在乌泱泱的医学生,根本不缺后备力量。
高端人才呢?
现在公立医院的专家,一大堆博士、硕士、规培生给他当助手,他要到外资医院,立马没了,失落感巨大。
过去在没有外商独资的情况下,常常出现的是知名医生两头看病,即在公立这边廉价挂号,到合资那边就收高价,但医生本人还在体制内,两边的好处都能享受到。
另外,也千万不要低估现在公立医院大拿的收入,真有技术的专家医生,外资医院可能也给不起。
那么,外商独资了,他们会去挖哪些医生来做核心团队呢?
从目前来看,比较可能的方案是专门盯着中生代的医生去挖,这批医生在体制内收入并不高,也没掌握真正的权力,直接给高薪,对他们肯定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这些年,医生群体抱怨比较多的就是赚钱实在太晚,因为医生普遍要有很长的受教育和实践年限,而公立医院的位置又少,在需要钱的年纪没办法凭本事赚钱。
这些外商独资医院对这些学医的人来讲,肯定也是一条新的出路。
而对大众来讲,也要像习惯公立、私立教育资源分配一样,去习惯医疗资源分配,不同经济能力的人就是会有不同的选择。
我觉得也不是啥坏事,倒逼中国自己的医疗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发展,特别是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摆脱尖端医疗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就跟当年让摩托罗拉、爱立信等进场一样,没有那时候的倒逼,就没有今天的华为。
其实这种事已经发生了许多次,截至目前为止效果都不错。
比如,汽车行业,虽然燃油车没实现“市场换技术”的目标,但也打造了完整制造能力,为新能源逆袭奠定了基础。
再比如,通信行业,不多说,国内碾压,国际市场如果不是政治干预,也会是碾压。
估计以后医患关系会好起来,因为期望免费医疗的人终于看到了,好的医疗服务,要钱,而且会要很多钱。
所以,还是多努力赚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