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月 | “想带15岁的我来看这个展览”-- 广州“儿童参与,多元发展”主题活动回顾

文摘   2024-11-14 17:51   北京  


最近,社交平台上有一条很火的视频:


某天,博主看到儿子的房间杂乱不堪,玩具和书散落在各个地方。


她顿时心烦意乱。


然而当她蹲下身来准备整理时,视线降低,杂乱无章的房间立马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看似散乱的积木,是儿子好不容易搭建好的火车站;五彩斑斓的盒子,则代表了一场雨后彩虹;甚至还有一个机器人站在钢琴前,准备来一场演奏......


她烦闷的心情瞬间得到了缓解: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探索者,当你感到疲惫、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不妨试着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重新看看这个世界。


 ▼


这也是我们发起“我的未来不受限-儿童参与,多元发展”公益互动展的初衷,希望能让更多大人看到孩子们对于童年和未来世界的构建,从而更好地支持和尊重ta们的成长之路。


11月9日-10日,由救助儿童会、北京慈幼儿童福利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我的未来不受限”主题公益互动展又在广州跟大家见面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作为技术指导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公益志愿者,都为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广州作为全国首批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对儿童成长发展相关议题一直都更为重视,此次活动落地广州,更是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朋友的欢迎。为期两天的活动,共有上千人到场参观,并都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此次活动的认可。


整场展览从了解儿童成长需求、家庭保护与支持、儿童多元发展几个维度出发,包含“家,不是墙”、“成长之路”、“假如我是你”等几大主题板块。通过各种沉浸式的体验,让大人和儿童对教育、陪伴、成长、发展有了全新的解读和思考。

 


PART.1




家,不是墙


而是一个有爱的地方,是孩子的庇护所,安全港,大后方。


这是我们理解中关于“家”应该有的样子。


然而,沈阳市曾经对少管所孩子的犯罪根源做过一个调查,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一半以上孩子的童年都遭受过父母的精神虐待。


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听到过来自父母打压和辱骂的词汇,在这种家庭环境下,他们变得自卑、敏感、脆弱、暴躁,积累了大量的负面情绪无处释放,最后,选择了用极端的方式去对抗。


父母对孩子的需求缺乏正确的认知,对教育的方式固执己见,以及经常出现的不合理的沟通,比如比较、打击、命令式等等,这些都是很多家庭的通病。


要谈及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家庭保护一定是首要条件。于是我们将“家,不是墙”作为了整场展览的第一部分。


通过一幅重新认识孩子科普图,让大家充分地了解到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可能会出现的一些行为和想法,并不是在挑战权威,打破规矩,而是正常的成长需求和发展规律。养育者们需要做的,是在适当的时间给予合理的引导,为ta们的多元发展提供机会。



另外,这部分还搭配了几个游戏互动装置。


我们把养育者经常会说的语言暴力”制作成了标签墙,儿童可以通过撕掉这些标签,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以释放自己的情绪,也让养育者意识到自己脱口而出的话对孩子带来的伤害。


有孩子在撕下暴力语言贴的时候,愤怒地控诉:“这些话,我爸妈都说过。我要把它们都撕掉!”


也有大人表示:“这些话不光自己说过,其实自己也听到过,我们或许都是语言暴力的受害者。直观地感受过后,会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表达方式。”

 


情绪盲盒的互动,则是希望借由这样一种形式,让孩子们可以大胆地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可以是内心深处的秘密,也可以是对家长、老师或者其他人的爱与期待。


这个环节,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有的孩子写下了密密麻麻的话,有的孩子边写边红了眼眶。

 


最后的保护伞装置,张贴的有孩子们的画作,ta们用稚嫩的画风描绘着自己理想中的未来,也有孩子们写下的“伤心和难过”。看到这些后,参展的大人们纷纷拿起了笔,有的写下了自己对孩子的爱和鼓励:“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们”;有的是自我反省:“请原谅妈咪”;有的向过去的自己发出邀请:“想带15岁的自己来看看这个展览”。这不仅是一次“看见”,也是一次保护,更是对过去自己的一个拥抱。


孩子们能在一个代表“安全”的地方,畅所欲言,无所畏惧,尽情做梦,家长能看见、反思、保护,这,就是家应该有的样子。



PART.2




家,也要保护孩子的“成长之路”


家庭保护是儿童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但仅仅做到了解需求、不打骂、不贬低还远远不够。对儿童来说,更深层次的保护是,听见ta们的声音、尊重ta们的行为,允许并支持ta们去参与、去决定自己的成长之路。


从这一层面出发,我们邀请中国女性探险家虎姣佼,一同回忆了她珍贵的10岁-20岁。


虎娇佼出生于云南建水的一个彝族大家庭里,父母非常注重女孩的发展。小学时,一到暑假,她就会跟着表姐妹们上山采蘑菇,经常跟个假小子一样,但她的爸妈从来不责备,任由她在山间撒野。


后来初中、高中,虎娇佼始终都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生活。别人都在学钢琴的时候,她选了架子鼓,有女孩子初中毕业就辍学结婚生子,她的父母支持她充实自己,去看更大的世界。哪怕高考没考好,也不会被责备,父母给她的始终是自由、支持和尊重。


所以她才能坚定地去选择当一名女探险家。别人眼里危险又高难度的职业,她却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在一个非常懂得尊重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家庭里长大,虎娇佼真的特别幸运,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更多孩子的处境,非常艰难。


为了让更多参展人更直观地感受都家庭支持和尊重所带来的正向力量,我们在这一环节搭配了“互动电视机”的游戏。通过转动电视机画面,参展人可以看到另一条成长之路——当“虎娇佼”做了很多不符合大众对女孩期待的选择后,如果她遭受的是父母的否定、批评和打击,她的成长又会是什么样子?


通过这两种成长之路的对比,大人和儿童都产生了很大的触动。现场有一位爸爸,在参观完这个环节后,对女儿说道:


“我也会努力去做一位真正的好爸爸,去支持你去做想做的事。”


女儿只是腼腆地笑了笑,她或许还不明白,什么是支持。随着她长大的过程,“她想做的事”或许还会发生很多变化,但当父母已经有了倾听、支持和尊重的意识,尝试着去保护孩子的意识自由、想法自由、选择自由,那无论孩子未来想做什么,ta都能在这种保护下,坚定地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不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PART.3




那,什么是更好的自己?


大人的答案或许很现实: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有一份体面的职业。


那孩子呢?对于“未来”,ta们可能有着天马行空的设想。


当现实和理想碰撞,会产生什么反应?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有的大人会以“小孩子懂什么”,一笑了之。有的大人也会以命令式的口吻,告诉孩子“听我的,不会害你”。


但,这样一种从一开始就不对等的沟通方式,真的是正确的吗?真的有利于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吗?


为了让大家感受到彼此尊重、平等的表达,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发展的正向作用,我们在假如我是你这个板块,设置了两种互动游戏——测测你有多懂我以及未来梦想家。


在测测你有多懂我环节,大人和儿童身份互换,以平等的视角,去作答一些关于彼此的基础问题,比如对方的喜好、处理问题的方式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现象:


有一组家庭在作答时,孩子非常自然地就说出了妈妈的喜好,整个过程像极了朋友间的相处,据妈妈所说,他们在家时,就是这种比较平等的沟通方式,不会对一些话题藏着掖着,也不会去否定孩子的观点。

 


还有一组家庭,是爸爸带着女儿。在拿到答题卡没多久,女儿就哭了起来。爸爸表现得明显手足无措,一边尴尬地笑,一边追问女儿怎么了。这时候我们的志愿者做了安抚和沟通,这才知道,女儿平时都是跟妈妈相处比较多,很少跟爸爸沟通,彼此缺乏了解。看到这些问题,根本答不上来,一时间各种委屈都涌现了出来。


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镜子,ta们回答问题的语气以及作出的反应,能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及相处模式。


这位爸爸在看到女儿的表现以及志愿者的建议后,也表示以后会多和孩子沟通,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还有稍大一点的孩子,会选择和朋友互换身份,这时候,ta们的状态又会发生改变。ta们更在意因为自己回答不出来或者回答错误,而对朋友造成伤害。但这种担忧,在家庭互换时,几乎不会出现。


由此可见,随着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环境的不同,孩子们对于沟通的需求、方式都会发生一些微妙的改变。作为大人,需要更好地去适应这种改变,用更合理的沟通去拉近彼此的距离。


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会有样学样。当我们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平等的视角尊重表达时,ta才会展现出你所期待的“好”的一面。

 


未来梦想家的游戏,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我们设计了一些职业画头套,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头套戴上拍照,以表达自己的职业理想。


值得欣慰的是,这个环节大人给予了孩子充分的选择自由,几乎都会先询问孩子想选择哪个,然后配合孩子拍照。


我们希望,这种尊重不止发生在今天的游戏模拟中,未来当孩子真的到了要选择职业的时候,大人也可以做到认可并支持,哪怕ta的选择并不如你所愿。



后记:


参展结束后,上千人以张贴支持贴的形式表达了对“儿童参与多元发展”的支持和认可,并集齐了所有印章,领取了非常珍贵的公益证书。


“成长之路”公益板块主人公——中国女性探险家虎姣佼,女排世界杯冠军张晓雅以及知名演员尹正、杨子姗、陶昕然、代旭、杨迪等众多明星也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公益推广大使”,公开表达了自己对“儿童参与多元发展”的支持,并呼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协同发力,保护儿童健康成长,为儿童发展提供环境和机会。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如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


只有当孩子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时,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孩子成长路上的保护伞,让ta们健康、安全、自由地长大,去构建自己的小小宇宙,拥抱真正美好的未来!



救助儿童会
救助儿童会是全球领先的儿童慈善组织,于1919年成立于英国,目前有25000余名员工在116个国家开展工作。我们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2013年在民政部注册成为24家在华境外基金会代表处之一,17年注册成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代表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