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旅行——志愿者眼中的“艺术疗育”

文摘   2024-09-30 16:00   内蒙古  


  编者按  

救助儿童会“儿童早期发展圆桌派”系列希望通过与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的一线工作者、学者、知名媒体人以及救助儿童会项目合作伙伴约稿,用深度长文提升公众对于儿童早期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为大家带来简单且实践性较强的育儿方法,开启每一个孩子美好的人生开端。

    

    

    大家好,我是一名来自上海市嘉定区的艺术疗育(HEART)活动志愿者,孩子们都称呼我“一一老师”。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曾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参与到艺术疗育的项目活动,让我再次有机会回到童真世界,与孩子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初识HEART

    2023年第一次接触到艺术疗育活动,是受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邀请,参加艺术疗育线下培训。

艺术疗育

艺术疗育,英文是 Healing and Education through the ARTs,即通过艺术的形式教育儿童并治疗其内心的创伤。HEART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来帮助经历了突发的或长期的压力性事件的儿童理解发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并能够表达出来。

治疗作用

艺术疗育的治疗过程是让儿童以语言或者艺术的形式对事件和感受等进行表达,以此让儿童不再有隔离感,能够在生活中与同龄人、成年人以及整个社会进行更多的接触,变得更加自信和有安全感,更有能力也更乐于学习。 

教育作用

除了将艺术手段运用于治疗,HEART还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加强儿童在数学、读写等各方面的学习。此外,HEART还将艺术作为娱乐的手段,通过轻松有趣的活动激发儿童的兴趣,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和成长。


感同身受

    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以儿童的视角亲身体验艺术疗育活动后,有两个理念让我深受启发。


“没有不好的作品”

    在活动中,老师并不会教儿童如何画画、唱歌或跳舞,也不会评价儿童的作品。相对于作品的美丑,活动本身要重要得多。

    换言之,过程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最终的结果。老师的职责不是教育,而是为儿童准备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物品,并在活动当中鼓励、支持和包容儿童。



“没有不应该的情绪”

    开心、烦恼、伤心、难过、害怕……这些情绪人人都有,但是要如何面对和处理它们呢?艺术疗育的许多活动不仅仅适用于儿童,也能帮助到正在遭受各种压力性事件的成人。

培训

    在培训的体验活动中,培训师会让我们通过冥想、绘制情绪饼图的方式来探索自己内心深层的情绪。在为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前,成人对自己的情绪有更深层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我们了解如何识别和应对痛苦、悲伤等情绪时,才能产生经验并迁移到儿童活动中,为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自由表达,认识自己的情绪。

   情绪没有对错之分,艺术疗育活动在轻松、安全和接纳的环境中提升孩子的心理韧性。


艺术与表达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艺术”是有门槛的,是一种技法。这样的教育理念,让我们与艺术产生了一种隔阂,以绘画为例,大部分时候,只有画得漂亮、画得标准才能收获认可和称赞,这样的教育太具功利性。

    作为教师,在带领艺术疗育活动初期,想克服规训的本能是有一定难度的,成人总是习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但“不批评、不表扬、不纠正”的理念,让我明白HEART是一场关于聆听的艺术。作为活动带领人,是孩子们可以信赖的成人,我只需以不加评判的态度聆听孩子的倾诉,无需教导儿童如何创作艺术作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无惧地表达自己。


    站在家长的立场,可能会认为“我送孩子来上艺术课就是来学习手工、绘画技巧的”,所以当他们课后看到孩子“胡乱的涂鸦”,起初也并不理解。但通过课后不断地沟通,家长逐渐明白艺术疗育想要传递的理念并不是让孩子们从艺术中习得技能,更多的是一种探索自我,疗育自己的过程

    慢慢地,通过孩子们脸上的笑脸,和口中念念不忘的艺术疗育活动,越来越多的家长理解并接纳了艺术疗育的核心理念,既无对错、好坏、美丑之分,并在日常中,也尝试使用包容鼓励的语言和孩子进行沟通。

    回到儿童的视角,“画得不好看”成了孩子在课堂之外,不愿意再拿起画笔表达自我的枷锁。一旦提起绘画,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我不会画画”或者“我没信心画好”,孩子们会下意识将自己的画和其他孩子的画作比较。于是活动中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创作属于你自己的作品”,我希望让孩子们能够明白,在艺术疗育的活动中没有标准答案,你自己就是答案


自由的创作

    在所有的艺术疗育活动中,空中作画、自由线条画、自信绘画都是孩子们特别熟悉的活动内容,孩子们落笔成画,将线条、形状、图案等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用简单的几笔就构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地使用颜料在画纸上狂欢,让色彩之间产生奇妙的碰撞;画笔也不再是唯一的绘画工具,手掌、纸团、随手可得的工具,都能成为孩子表达情绪的媒介。


    芒果(5 岁,男,匿名) 是参加了我们两期活动的随迁子女,爸爸妈妈平时工作都非常忙,陪伴芒果的时间也十分零碎,导致芒果性格较为内向敏感。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芒果时,他并不主动跟老师及班级里的孩子进行互动交流,对于艺术疗育的活动也没表现出多少参与热情,也许是认为妈妈又把他送到了某个补课班。

    随着一次次活动的开展,在空中作画体验到了想象的乐趣,在追线中体会到了与伙伴协同游戏的快乐,在情绪面具的活动中学习了识别自己的情绪……第一期活动结束时,芒果已经完全融入了艺术疗育的大家庭,笑容慢慢浮现在他的脸上。


    在第二次开班时,我们也有幸在微信群里收到了芒果妈妈的反馈,她将芒果回家后说的话转述给大家“手工课做出来基本千篇一律,大差不差,而在艺术疗育中,妈妈,我是自由的,我可以按照我的想法自由创作。”在看到芒果的变化后,芒果妈妈也欣慰地表示艺术疗育活动没有模板,没有答案,是真正展现自我的活动,是由内向外的呈现,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索取。

写在最后

    艺术疗育不仅疗育孩子,更是成人的一场心灵修行。当我们在完成一副作品之前,我们都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样子,每落下一笔都是一次奇遇,在创作中不断发现新的自己,不断探索与孩子的相处方式。

    孩子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希望他们能在探索世界的旅程中,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和幸福,也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不扫兴的大人。

撰稿 | 陆一

编辑 | 何奕峰

校对 | 缪至颖 姚诗芸 徐心儿 张慕尧



救助儿童会
救助儿童会是全球领先的儿童慈善组织,于1919年成立于英国,目前有25000余名员工在116个国家开展工作。我们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2013年在民政部注册成为24家在华境外基金会代表处之一,17年注册成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代表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