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开始,怎么管教家里的熊孩子成为不少父母的头等大事。
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国家。
但我发现一件有趣的事,从古至今,教育的压力好像正在一代代下移。
春秋时期教育的压力在老师上,名师的自我修养是有教无类;等到战国这个压力就来到家长这边了,比如孟子他妈妈就换了三套房;到了宋朝终于有人看明白了,子不教其实是父之过。
所以明清时期爸爸们就开始卷起来了,你写个家书传世,我就搞个鉴略,你家孩子十八岁中举,我就得让我儿子二十岁中状元,主打一个爹竞。
到了现代,什么学区房、补习班、兴趣班,得全家老小一起卷才能赢在起跑线。
无论如何,孩子得学习好,至少得比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学得好。
就这样,重视教育这个非常好的习惯,逐渐带来了一个副作用。
就是在这种重教育、卷孩子的大文化里,一种发于父母、流于社会的思潮开始泛滥。
这种思潮就是对一些娱乐、特别是学生喜欢的娱乐进行妖魔化。
所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妖魔:武侠小说、港台明星、网吧KTV、网络小说、综艺动漫……
所有这些娱乐里,被妖魔化最厉害的,可能就是游戏了。
事实上,游戏厂商也都有一些措施防止孩子玩太多,比如腾讯,早在寒假开始前就发布了未成年人“限玩日历”,整个假期孩子可以玩游戏的时间加起来不过 16小时。
在此先叠个甲,我本人也是个父亲,也玩游戏,也允许孩子玩游戏。
作为一个文化博主,我当然不会讲游戏对科技的引领的作用。
所以我想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跟大家聊聊游戏。
有个事我一直比较难受,就是《西游记》这样的好东西,受体裁限制,居然只能墙内开花墙内香。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但就是没走出东亚文化圈。
许多外国人即便知道孙悟空,也是放龟派气功元气弹的那个。
但在2020年,一个在国外的朋友突然跟我说,《西游记》在外网火了,YouTube上突然冒出了好多个百万粉丝的网红对《西游记》的解析。
我查了一下,发现这一切要归功于《黑神话:悟空》的演示视频。
这段13分钟的演示视频,让许多外国玩家穷尽心思,翻译出视频里的汉语、了解西游故事,《西游记》成为了那段时间的顶流。
外国玩家发现,在1592年,那个从莎士比亚到托马斯·莫尔,从《堂吉诃德》到《巨人传》,欧洲自诩文艺复兴的巅峰却只敢骂骂神父,阴阳一下主教的时代。
同期创作的《西游记》,让一只猴子打翻了凌霄宝殿,在佛祖手上撒尿,把和尚说成是小偷,把道士说成是妖怪。
这一下子让老外觉得,关于文艺复兴这件事,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这么多年来,中外合拍的西游影视剧也不算少,但能创造如此轰动的效果,让许多外国人主动二创、研究的,还是第一遭。
前段时间还有个新闻,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这一天现在不止中国人放假了。
虽然我觉得这有点虽迟但到,但不得不说,这次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除了中国在国际越来越有话语权之外,还有一批人很重要,他们就是游戏玩家。
其实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过去春节属于可以看个热闹,但并不想了解的状态。
但你要是说,春节期间登录有福利,那他们可就不困了。
进一步讲,如果能把春节习俗比如剪纸元素加入到游戏里,再告诉他们剪纸能够“剪霉运”。
那在游戏之余,分分钟有不少人仔细研究剪纸这种传统习俗。
事实上,《英雄联盟手游》就是这么做的,去年在全球范围内推出了融合中国剪纸、兔年元素的春节系列皮肤后,剪纸不仅在线下玩的火热,线上也出现了海量的“剪霉运”短视频挑战,“剪纸”关键词谷歌指数也达到了三年以来的峰值。
还有《英雄联盟》推出了青花瓷系列皮肤,把中国传统瓷器文化融入到游戏里,让全世界的玩家都可以感受中国青花瓷的文化艺术魅力。
从这个角度说,游戏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载体。
不光走出去,在自己家里,游戏好像也在让中国文化更好的传承。
中国早期有相当多的武侠、仙侠、神话游戏中,都带有大量具有中国文化的交互环节,比如《武林群侠传》中的国学测试、《仙剑奇侠传》中的互动对联、《天涯明月刀》中的江湖问答。
当年轻人为了获得装备、技能、道具一遍一遍地回答之后,这些关于中国文化的记忆,逐渐成为了他们骨子里的骄傲。
再比如敦煌石窟壁画,许多人都只是听过,没亲眼看过。
但玩《王者荣耀》的年轻人都知道,敦煌壁画中有雷公击鼓的壁画,因为吕布的遇见神鼓,一眼看上去,真的是太敦煌、太中式美学了。
除此以外,《王者》还取材敦煌飞天、九色鹿、胡璇舞,出过多款“遇见敦煌”系列皮肤。
就这样,游戏在不知不觉中,为年轻人科普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让这一切成为他们青春记忆的一部分,成为没刻意记却深深记住的一部分。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到,在日本的时候,特别羡慕无论是在祭日还是新年的时候,日本的年轻人都会穿着和服木屐走上街头,传统文化在那里绵延至今。但现在,我对中国也出现那样的盛况越来越有信心。
《红楼梦》开篇就讲了一则寓言,主角是唱“好了歌”的空空道人和石头。
空空道人问石头:你这故事没有什么教育意义,也没有经世治国的策略,传出去谁看啊?
石头的回答是: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都没功夫看那些理治之书,讲点故事,大家看个乐呵就得了。
但就是这个自认“把此一玩”的石头记,却成为了古往今来第一奇书,甚至发展出专门研究它的红学。
我们总笑话思想封建的清朝人都知道,想让人真的愿意去了解,不能靠讲大道理,看个乐呵,不知不觉中影响才是最重要的。
而游戏,也许真的可以做到寓教于乐。
那些真正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游戏,让中国文化在年轻人中传承的游戏,其实并非一心想着“要走出去““要传承”,只是想着把游戏做的好玩,把内容做的有趣。玩家也是先热爱游戏,后爱上游戏中的中国文化。
当然,有烂游戏,有想方设法让人氪金的游戏。除了一部分是市场经济无可厚非以外,还是那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不能因为有人违反交规,就说车不是个好东西。
工具,没有属性。属性,取决于用工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