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文结局!美国巨亨狂炒白银惹众怒,官方下场联合绞杀

文摘   2024-11-21 15:07   广东  


俗话说,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哪怕你是金融巨鳄、豪门贵族,只要你稍有不慎,也会面临资产一夜蒸发,万劫不复的地步。


今天给各位书友分享轰动一时的亨特兄弟操纵白银市场、家族破产的投机故事。


亨特兄弟,尼尔森·亨特和威廉·亨特,出身美国顶级富豪之一的亨特家族。亨特家族创始人靠石油发家致富,成为美国石油业大亨之一。


在讲惊心动魄的白银操纵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他们在大豆期货市场的“小试牛刀”。




1.成功的大豆投机,只不过一盘前菜


众所周知,期货不是货,而是一种未来的交易合约。合约里约定的交易商品,可以是大宗产品如大豆、石油,也可以是金融资产股票、债券一类。


一般来说,我们当期买进期货,等它到期之后,就可以卖出期货合约,并按照合约上的价格购进商品。所以,很多商人会把它当作一种对冲手段,防止商品价格的波动给自己带来意料之外的损失。


那么,为什么亨特兄弟会去选择期货买卖呢?原来,在那时,期货是个相当新鲜的金融产品,才刚被引进芝加哥交易所没多久。


而且,交易所对期货交易缺乏有效的管理,政府的应对也很不成熟。监管的乏力,让几乎所有投机商都逃脱了法律的惩罚。


最不济的,也不过坐短短几年的牢。风险和回报不成正比,这无疑让不少野心勃勃的人都蠢蠢欲动。



很快,尼尔森就选定了大豆期货,作为他打响期货之战的第一炮。为什么?大豆既能直接食用,又能作动物饲料,还能用来榨油,用途十分广泛。


正因如此,当时的大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美国还一度暂停了大豆的出口。既然如此供不应求,那如果能操纵它的价格,岂不是能在期货市场赚一波大的?


说动手就动手,尼尔森搅和进了大豆投机之中。接触过期货的人应该知道,想要插手期货市场,无非就两种手段。


其一,囤积居奇,大量囤积现货,同时买进期货合约,这样一来,期货的空头,也就是想要卖出合约、买进商品的人,将会找不到足够的现货来交割,从而不得不认赔出场并承担损失;


第二种手段,就是卖空袭击,与上面完全相反,卖出大量期货合约,从而使期货价格不断下跌,打击多头。


尼尔森、威廉兄弟俩采用的就是第一种,买进大量的期货合约。不过,七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相比,监管的水平还是上来了一些。


比方说,芝加哥交易委员会就规定,每个交易商拥有的期货合约量,以不高于全部合约的5%为限。可是,大资本家总有自己的办法,尼尔森举家族之力,我一个交易商买不了那么多,多发动几个家族成员开户帮我买不就成了?


于是乎,不到一年时间里,亨特家族控制的大豆期货已经占到所有合约的40%!


这一下,很多投机商嗅着味儿就来了,大家都知道亨特家族在炒大豆期货,自然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来的人一多,期货又被炒得更高,这是金融市场恒久不变的真理。


炒到多少呢?从一年前的5.15美元,飙升至10.30美元,整整翻了一倍。这时候,亨特家族不声不响地卖出所有期货,净赚一亿多美元。


2.炒完大豆炒白银,不想遇上拦路虎


有人可能会疑惑,亨特兄弟俩在大豆期货市场这么猖狂,怂恿家里人开户帮忙买进,都不稍微遮掩一下的,难道没人管管吗?


有!芝加哥交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都曾经对他们提起过诉讼。


可谁知道,亨特家族仗着钱多,反手就是一波阴谋论:我们的交易决策都是单独做出的,你说我们合谋,有证据吗?再说了,你们只怕是想逼我们把利润返还吧?咱们亨特家可不怕你,你们这是赤裸裸的敲诈勒索!


一同胡搅蛮缠,法庭最后被迫宣布,无法对该家族实施任何惩罚。


亨特兄弟此举,几乎是把美国期货监管部门的脸面扔在地上踩。更过分的是,这还不是结局,他们似乎很满意自己本次的成果,并打算在白银期货这个更大的市场上再来一回。


可是,事情有这么简单吗?你横,你财大气粗,你一个做生意的,跟政府监管部门甩脸子、结梁子,这生意还能长久?


中国人老话说“和气生财”,你都把人监管部门的脸踩泥心里蹂了又蹂,还想炒白银发财?



先来看看当时白银的行情。20世纪70年代初,整个贵金属市场都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点,白银的价格大约是每盎司2美元,而且相当稳定。


于是,1973年,尼尔森吹响了对白银战场发起总攻的号角。这回,他选择的手段还是“囤积居奇”:在中东地区购买白银现货,又在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期货市场上,大量做多白银期货。


在白银价格仍处于较低位的时候,他们购买了2000万美元的现货,外加3500万盎司的期货,两人摇身一变,从家传的石油巨富,变成最大的白银囤积商之一。


一旦有人囤了过多的白银,市面上流通的量就大大减少,而需求量却没有减少,甚至在以亨特为首的投机商的炒作之下,需求还有攀升的趋势。白银供不应求,价格开始上涨。


短短两个月,每盎司白银的均价,就从原来的2美元左右一路走高到6.7,涨幅逼近130%!此时的亨特兄弟,一副志得意满稳操胜券的心态,算定了自己能赚个盆满钵满。


可谁知,这半路杀出了一个程咬金——墨西哥。早在银价还没涨到2美元的时候,墨西哥政府就已经囤积白银5000万盎司,比亨特家族还多得多。随着兄弟俩在白银市场搅动风云,墨西哥政府趁机抛售了自己手上的现货,获利丰厚。


这一笔抛售,抛了亨特兄弟俩一个措手不及,立即改变了白银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银价迅速回落下去,跌到了4美元。


亨特兄弟虽说没亏本,但费了这么多心力,最后赚到手的,远没有他们预期中的那么多。于是,他们决定要干一票大的!




3.银价暴涨,成功的投机还是崩溃的预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亨特兄弟找上了一个盟友,沙特王室。


沙特是石油大国,亨特家族又是石油起家。早在石油生意的时候,两边就有了接触,也有了一定的合作基础。


另一方面,石油让沙特王室积累了雄厚的资本,最重要的是,王室成员们对投机同样兴趣浓厚。


双方一拍即合。他们大量囤积白银,并在1979年共同成立国际金属投资公司。公司成立的消息传出去后,立刻吸引其他人涌入白银市场。


随着后者的不断跟进,银价水涨船高。1976年中,银价不过在4.3美元附近徘徊,后来直接一路上涨到20、30美元,到1979年底,更是突破40美元大关。


此时此刻,亨特家族手握纽约商品交易所53%的白银期货,在芝加哥交易委员会的期货占比更是高达69%。不光如此,他们手里还有1.2亿盎司的白银现货。这么庞大的囤积,让他们的对家,也就是那些白银空头,都纷纷认赔出场。


可以说,彼时彼刻,控制白银的已不再是任何一个国家、政府,也不再是千千万万个普通投资人,而是亨特家族和沙特王储。只要他们出手,整个市场都要抖三抖。


看起来,他们这回称得上算无遗策了。


4.傲慢的代价:破产


眼看着白银及其期货的市场被亨特兄弟和沙特王储玩弄于股掌之间,连商品流通的渠道都被两个家族统统切断,其他交易商的愤怒愈演愈烈。


芝加哥交易委员会最大的谷物交易商就曾表态称:“我们宁愿让白银市场倒闭,也不愿意看到它被垄断。”


这样的声音,一个、两个,或许不足为虑。但当这些对立面门联合起来,亨特兄弟就陷入了四面楚歌。之前他们得罪过的监管部门,也开始磨刀霍霍了。


打头阵的,是芝加哥交易委员会。它提出,现在的投机氛围之所以浓厚,是由于保证金太低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想从中分一杯羹。那怎么办呢?调高!为了肃清白银市场的投机现象,不如把保证金从1000美金提高到6000吧!


要知道,亨特等人把控市场多年,用过的账户不知凡几。这条政令一出,可真是打在了他们的七寸上。虽然银价暴涨,他们赚了很多,但那毕竟是账面盈利,并没有取出来成为现钱。这下倒好,手头现金不够,他们还不得不向银行贷款来交保证金。


紧接着出招的,是纽约商品交易所。在银价涨到50美元一盎司后不久,它就颁布了一条临时规定:禁止建立新的白银期货合约,只允许平仓旧的合约。


换句话说,亨特家族也好,沙特王室也罢,都不能再从期货市场上做多白银,而且,随着平仓的进展,市面上的合约总数会越来越少,银价也会不那么疯狂。


两条规定连发,白银价格立马开始跌落。1980年3月27日,由于亨特家族无力补缴保证金,经纪人强行卖出了他们持有的白银期货。


遥想当时炒作时,无数人跟风;而如今平仓时,其他持有者也一致跟进。此时的银价都不足以用“狂跌”来形容,应该说是断崖式坠落。


辛辛苦苦好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一路从40美元跌到11美元,这才稍有缓和。这就是美国期货界大名鼎鼎的“白银星期四”



用11美元这个点减去买入价,再减去七七八八的成本,亨特兄弟不但没有盈利,反而还倒欠了银行数亿美元。


原来,他们之前维持那么多年的垄断地位,都没有用自家的资产,而是从银行贷款的。


如果他们投机成功了,这笔贷款相对于利润来说,不过九牛一毛,现在失败,又没有进账,还要偿还贷款。不得已之下,亨特兄弟只好申请了破产保护。


虽说亨特兄弟这一步,也算是把他们俩的投机行为和家族产业做了切割。可就算是这样,亨特家族也是元气大伤。有人推算,在这一场风波中,亨特家族的总财富大概缩水了1/3。


只能说,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连这样的庞然大物都会在一夕之间辉煌不再,又何况你我呢?


更多精彩解读,点击收听节目

*本文摘选自【路上畅听】小程序节目《百年股灾启示录》,内容有删减和调整,完整观点和讲述请移步至相关节目收听。

频编辑:Lydia
播:刘学
特约撰稿人:LXJ,北京大学财政学学士、税务硕士

点击收听音频
👇👇
点击图片 即刻试听


微信内容编辑:凉三
监制:翻墙陈
配图:网络

-END-

有趣有料的音频图书馆
让你越读越性感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每天听一本书,点亮【在看】👇

路上读书
为有趣而声!一个音频图书馆,海量节目在线收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