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一人一票就能选出好总统吗?

文摘   文化   2024-11-05 12:02   广东  


如火如荼的美国大选,将在11月5号迎来终局,未来的总统人选,即将尘埃落定。


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们,如果是你,你会把票投给谁呢?你有没有想过,美国人一人一票选出来的总统会是个最佳选择吗?


我们都知道,美国搞的是民主投票,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至少在西方世界,人们普遍认为民主是最不坏的一种政治制度。的确,从古到今,社会制度从贵族统治、独裁专制一路走到民主制度,不得不说是巨大的进步。


民主制,它将权力赋予人民,让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达成利益一致,带来了自由、公正和平等,很多人认为,民主是一剂政治万灵药。


很遗憾,自打民主制诞生以来,对它的质疑就没断绝过,最典型的就是“希特勒也是德国民众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有人说,选民不了解实情是民主政治的根本问题,也有人说,“投票”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要理解民主制的种种悖论,路sir给大家分享一本书《理性选民的神话》。


此书堪称是一张对准民主机制拍摄的X光片,它透视了一条始终存在,但从未被清洗展露的逻辑通道,那就是“民主制度产生不良政策”的因果链条,或“选民自愿选择下策”的制度缺陷。




1.  民主制度的成功基于“聚合的奇迹”


在许多人眼里,民主制度和民主统治是人类社会的两个重大成就。民主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所谓“聚合的奇迹”,意思是说一个群体给出的平均答案往往是对的。


举个例子,假如你拿着一杯豆子,让人们猜猜里面一共有多少颗。相信大部分人都猜不到准确答案,有的说得太多,有的又估计得太少。


但是如果把所有答案中的数字平均一下,太高和太低的就会相互抵消,这样一来,得到的结果往往跟真实数目十分接近。


同样道理,在民主政治当中,随便一个选民可能知道的并不多,他对于政治问题的分析很多时候也是错的。但有意思的是,如果选民的人数足够多,分散的意见被平均之后,也会得到一个接近标准答案的结果。


所以在民主社会中,无知或者极端的观点通常会彼此抵消,最终得出一个更有见识也更温和的结果。


正是这种“掐两头取中间”的做法,让民主成为了一种理智的系统。在一个完美的民主制度中,“聚合的奇迹”让流行的观点被人们普遍接受,而极端的观点则会互相抵消。


这也就是为什么民主政府比独裁专制更好。因为独裁政府由一小群人决策,他们的观点往往跟大众的想法背道而驰。


比如说,1961年东德政府打算修建柏林墙时,人们极力反对,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民众的声音是没有分量的,柏林墙就这样立了将近30年。假如当时的东德是一个民主国家,历史将会是另一番模样。


所以说,“聚合的奇迹”是民主制度运作的关键。




2.  普遍的偏见让“聚合的奇迹”失效


民主很好,然而民主政府还是会制定一些跟公众利益相悖的政策,比如削弱贸易保护主义。这就说明一定有因素妨碍了“聚合的奇迹”正常发挥作用,具体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原因之一是普遍的偏见,这些系统性的错误观念甚至会让“聚合的奇迹”彻底失效。因为从根本上来说,“聚合的奇迹”有一处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人们的观点必须多种多样,否则平均之后也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我们还是回到刚才猜豆子的例子。人们猜测结果的平均值,应该和真实数目相当,因为高估和低估的人数差不多。


可是如果这些人在猜测之前接收了错误的信息,比如说,假设参与者事先都听信了里面有50颗,自然,绝大多数人都会给这么一个答案,猜豆子答案就变得单一而不是多种多样,这么一来“聚合的奇迹”就一点用都没有了。


假如把这个实验扩大到整个社会,并且大肆宣传错误的信息,说人们往往会低估杯子里豆的数量。这样一来,后来猜的人很可能就会故意往多了猜,导致最终的平均值比实际数量要高。


事实上,对于很多政治问题,普通民众的平均看法都跟经济学家的大相径庭。换句话说,影响大众意见的往往是常见的误区和普遍的偏见。



3.  投票不自私,反而给民主带来问题


各种各样的偏见会妨碍民主的正常运转,然而民主面临的威胁可不止这些,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个听上去可能让人难以置信,那就是人们还不够自私。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们在投票的时候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


每到选举的时候都有不少人会抱怨,说别的选民投票的时候光想着自己,不考虑大局。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1980年的一篇文章中,政治心理学家大卫·西尔斯在文章中提到,作为经济学基础的“自私人假设”其实是不存在的。


调查显示,失业者群体对政府保障工作的支持率,只比其他人群高出那么一点点。同时,无医保群体对全民医保的态度也只是稍微热切那么一丢丢。


其实,选民投票的时候除了考虑自身利益,还会受到其他重要原因的影响,比如情感信念、党派倾向或者为大众考虑的想法。


大家可能会觉得,替别人着想不是挺好的吗?这样的心态其实对民主危害无穷,因为如果一切都从自身利益出发,那么投票结果要好得多。


因为,只有每个选民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才会尽可能地去获取信息,去分析和了解哪个党派或候选人更有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跟着感觉走,或者顾忌大多数人的想法。


根据我们之前说过的“聚合的奇迹”,这样带来的投票结果会选出那些对大多数民众有利的党派和领导。


换句话说,自私地投票换来的是让大多数人满意的政府。虽然人们总说要为他人着想,但在投票这件事儿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只想着自己。




4.  情绪主导的政治可能会损害民主


人的偏见与生俱来,选民投票的时候也不只是考虑自身利益。不过,威胁民主的还有第三大方面,那就是选民的感性认知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并且坚信不疑。


举个例子,如果你坚信对富人少征税是错的,那你的所有价值观都会被这种立场左右,这就是典型立场先行思维方式。假如现在有个人跟你说,给富人减税没问题,只怕你立马就会跟他吵起来。


人们对自己的信念可以说非常执着,就算别人的看法分析合理、理由充足,但只要跟我们的信念有冲突,我们就不愿接受,甚至是拼命反驳。那这跟民主有什么关系呢?


你想想,大家誓死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别人不同的看法一概不听。就这样,我们自然会给那些符合我们价值观的政客投票,只要他们说到自己的心坎儿上了,就死心塌地的支持。


对于那些想法更好、更有说服力的候选人,却因为跟自己不在同一阵线而被残忍拒绝。


我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各样的因素给选民投票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还有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对于任何一项选举,每个人投的票对最后的结果都基本没影响。




5.  选民没有理由去理性投票


既然我们如此感性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怎样才能让我们改变想法呢?


往往是发现我们的信念会带来直接伤害的时候,比如让我们亏钱,这时候我们的判断力就会火力全开,理性地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毕竟,在个人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很难不理性行事。


打个比方,你在街坊里开了家小店,而且觉得你应该只面对某个宗教或者政见的顾客,其他人一概不服务。你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心里应该挺舒服,但与此同时,你也心甘情愿放弃了不少潜在客户。


一开始你可能不在意,但是慢慢地你发现买东西的人稀稀落落,商店连续赔本,眼看就要开不下去了。这时候你很可能就是重新考虑你的信念有没有问题,或者至少对你的生意有没有影响。


按道理,选民在投票的时候也应该考虑这一票会给选举结果带来什么影响。然而在大多数民主国家里,都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选民,其中任何一张选票的作用都被稀释无数倍,最后也没有么用了。


事实上,就算出现类似2000年佛洛里达州大选重新计票的情况,单靠一张票扭转局势的可能性也几乎为0。


民主体制假设大多数人是理性选民,可惜能真正做到理性的人少之又少,而且人们本身就喜欢凭感觉投票。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大概也会明白为什么民主社会也会出现不良的政策了。


在美国,大多数选民不仅对政治问题是毫不了解,而且他们本身固有的观点甚至都是错误的。


民众不仅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把选举搞砸,而且因为自己的投票带有“偏见”,更容易使国家政策走上歧途,所以作者提倡“有水准的选民”




更多精彩解读,点击收听节目

*本文摘选自【路上畅听】小程序节目精读《理性选民的神话》,内容有删减和调整,完整观点和讲述请移步至相关节目收听。


频编辑:xy
播:冯雷
特约撰稿人:momo,自由撰稿人

点击收听音频
👇👇
点击图片 即刻试听


微信内容编辑:凉三
监制:翻墙陈
配图:网络

-END-

有趣有料的音频图书馆
让你越读越性感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
每天听一本书,点亮【在看】👇

路上读书
为有趣而声!一个音频图书馆,海量节目在线收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