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摈弃“草民心态”(写作时间:1998年11月)
电视连续剧中的刘罗锅当宰相时,跟皇帝汇报工作时张口闭口都是“臣刘墉”如何如何;被革职后,他只能说“草民刘墉……”。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老百姓被视如草芥,与官员的界限泾渭分明,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享受民主权利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
唉,“草民”,像草芥一般,任人践踏。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群众不再是“草民”,而成为国家的主人。从道理上讲,官与平民在人格上、民主权利上、法律上等等都是完全平等的。1959年10月26日,在全国群英会上,国家主席刘少奇握着掏粪工时传祥的手说,他与掏粪工“只是革命分工的不同”。
而且,按照“公仆”与“主人”的理论,领导干部不仅不比老百姓高出一等,还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然而,封建主义、封建文化的影响实在是太深了。时至今日,许许多多平民百姓仍然残存一种“草民心态”。
譬如,教师工资得到补发、公民冤案得到平反,本来可以理直气壮,同时得到道歉、安慰,却反过来对领导感恩戴德。
再如,明明应当借助于法律解决的事情,总希望有包公式的清官出现。
这种“草民心态”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树立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意识,有碍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不利于社会进步。
那么,是平民百姓天生一副贱骨头,不愿意当主人就愿意当“草民”吗?非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救世主”心态和特权思想太严重。
在一定意义上说,封建主义的思想意识和封建文化糟粕还远远没有清除干净。
摒弃“草民心态”的前提或者同时,是从法律上、制度上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让“救世主心态”没有市场。
(原载1998年11月17日《三江晚报》)
【2】堂堂正正做人(写作时间:1998年11月)
我们的经济生活正在大踏步地向现代化迈进,令人由衷地感到高兴;可我们的思想在许多方面却远远地落后于现代化,这又不能不让人为之忧虑。
谁都得承认,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人为本,承认“人类家庭的所有成员有着与生俱来的尊严和平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
这就是说,每个公民都有权利挺起胸来堂堂正正地做人,真正享有个人的尊严、自由、平等。
实际情况如何呢?且不说现在仍然不时地发生侮辱人格等问题,更让人痛心的是在人们的思想中还严重地存在着等级观念、清官情结、奴性意识,这都是与现代化格格不入的啊!
在领导跟前点头哈腰乃至奴性十足的现象,我们见的还少吗?就是某些平素对下属和群众霸气十足的官员,进了上司的办公室竟然也是一副“站惯了”的德性!
还有,有的外国企业老板、外国商人来到中国后,狂妄地让厂内工人、酒楼服务员下跪认错,他们在本国敢吗?谁能听他(她)的!
为什么?我认为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封建主义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清算,还有着相当广泛的影响。
我对孔子、孟子十分钦佩,他们在2000多年前就有那么深邃的思想,不愧为伟人。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两位夫子的“君君臣臣”“三从四德”等思想被历代帝王用作对百姓进行奴化教育、卑贱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使人们吃尽了苦头,丧失了人格尊严。
封建社会的“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何等残酷!历代帝王自命“天子”,却视百姓为“草民”“草寇”,一句话就能灭你九族。百姓对帝王得三叩九拜、山呼万岁,如同耗子见猫一般,哪还有一丝一毫平等、尊严可言。
这是封建统治者对百姓强迫性的奴化教育、卑贱化教育,若不服就砍头。
另外,还伴随着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仅举一例,韩信的“胯下之辱”、勾践的“卧薪尝胆”,不是一直作为正面典型成为人们的效仿对象吗?在我看来,这种为达目的不惜卑躬屈膝、昧着良心阿谀奉迎的所作所为,岂不是把人性、人格都放弃了吗?
特别是那个勾践,不仅把自己的美人西施送给吴王,甚至在吴王生病后还亲口尝他的大便判断病情,以讨好吴王,何其卑鄙猥琐!
可怕的是,绵延上千年的“帝王情结”“清官情结”“奴性意识”“卑贱意识”并没有根绝,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仍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现代化进程。
让我们都来拒绝这些封建的“情结”“意识”吧,堂堂正正地做人。
(原载1998年11月14日《三江晚报》。文章图片源自网络,由衷感谢摄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