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交站名的来历(130)
第七章 以街巷胡同命名
36.教子胡同南口站
乘坐53路、133路、夜11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西城区的教子胡同南口公交站。
站名来历:教子胡同原来称作轿子胡同。为什么呢?以前胡同西侧有一轿子铺,店主以出租轿子为业,人们出入广安门时就在此租用轿子,雇佣脚力,由此逐渐将这条胡同称为轿子胡同。
那么,后来怎么又改成了教子胡同呢?这跟一个惯子如杀子的故事有关。
传说当年轿子胡同里住着孤儿寡母二人,母亲姓王,六岁的孩子叫小宝。王氏一心想让这没爹的孩子过上好日子,起早贪黑地帮人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挣来一点儿钱,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就给儿子买好吃的买好穿的。
王氏对小宝溺爱骄纵,百依百顺。
由于母亲的宠爱,小宝变得越来越调皮捣蛋,脾气也越来越大。四五岁时,他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饭不可口甚至把碗筷摔在地上。王氏顶多说句“这孩子”,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再慢慢地哄劝儿子。
小宝进学堂第一天,就因为不好好读书,被先生打了手板。他一气之下,用砚台打破了先生的头。
王氏得知后,也没舍得打骂儿子,反而劝慰先生说孩子还小。结果,哪个教书先生也不敢收小宝做学生了。
小宝不用上学了,整天撒丫子到处乱跑,惹是生非,今儿个踹破赵家的大门,明儿个砸坏钱家的泥盆……
儿子在外面闯了祸,王氏都是自己出面给人家赔礼道歉,常说的一句话是“树大自然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后来,小宝又往家里偷东西,王氏还是不管。
左邻右舍和学堂的先生出于好心,都曾经劝王氏管教管教儿子,省得他学坏。王氏一笑了之,过后还把这些事儿当作笑话讲给小宝听。
这么一来,从小就任性骄横的小宝,长大之后更是不务正业,拉帮结伙,胡作非为,直至发展到为了享乐而去跟别人拦路抢劫、杀人越货,结果被衙门抓住问了死罪,在菜市口开刀问斩。
行刑当天,监斩棚就搭在西鹤年堂药铺门口的月台上。王氏跟监斩官哭求,要上前跟儿子说几句话。
小宝见母亲来到,说道:“娘啊,你近前来,我跟你说句悄悄话。”王氏刚把耳朵凑近儿子,没想到,小宝一口咬掉了亲娘的耳朵。
王氏又痛又惊,捂着流血的耳朵,直盯盯地瞅着儿子。
小宝流着泪说:“娘啊,你这耳朵听不进好话,留它何用?当年,有那么多人劝你对我严加管教,你却充耳不闻。我小的时候,如果你能对我稍加管束,我哪能走到这一步。
“娘啊,这些日子我在牢里时常回忆往事。那一年我打破先生的头,以为你一定会骂我打我,可你连句责备的话都没说,我就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后来我往家里偷东西,你问都不问是哪儿来的……
“娘啊,儿子今天触犯了国法,难道是我一个人的错吗?”
王氏一听,悔恨交加:“儿呀,你说得没错,是娘害了你呀。你这一死,我在世上再无亲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说罢,王氏朝着旁边一块石头,一头撞了上去,当场死亡。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略有不同。说的是在刑场上,小宝对王氏说:“娘啊,我快死了,想再吃一口娘的咂儿(zār,妇女的乳房)。”王氏含泪答应了。小宝突然间咬下他娘的乳头,责怪王氏不该对他娇生惯养,害得他走上了犯法的道路……
小宝被斩首后,街坊四邻为了教育后人,就把轿子胡同改成了“教子胡同”。
有资料称,教子胡同成巷于明朝,当时就叫教子胡同,清朝时期也称教子胡同。
附近的主要人文景观:
●法源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西城区法源寺前街7号的法源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唐朝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诏令于幽州城内建寺,以悼念在东征高句丽战争中阵亡的十万将士;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佛寺建成,武则天赐名为悯忠寺。
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进行了大修,钦定为专司戒事的皇家律宗寺院,并赐名为法源寺。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至四十五年又有过较大修整,乾隆皇帝在大修完工后亲临法源寺,赠送了“法海真源”牌匾,还在寺内写下了“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的诗句。
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的法源寺,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正,宽阔庞大。
大雄宝殿正中供奉着“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佛、文殊和普贤菩萨像,为明代制作,木胎贴金罩漆。两侧为十八罗汉坐像,像高约1.35米,木胎贴金,是清朝制品。
毗卢殿内有一尊高近5米的铜铸佛像,造型为毗卢佛身下有千瓣莲座,每瓣都铸有一尊小佛,因而被称为“千佛绕毗卢”,乃法源寺的镇寺之宝。
殿前摆放着一块大水缸状的太湖石,原为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制作、被誉为“镇国玉器之首”的“渎山大玉海”。后来,乾隆皇帝将“渎山大玉海”的上半部分购置后,安于北海团城并配置新的基座,寺内现在保存的是清代新做的“大玉海”和原本的元代基座。
大悲坛是一座佛教文物的宫殿,这里陈列着历代的佛像、石刻及佛教艺术珍品:中国最早的佛像——东汉时代的陶制佛坐像、三国东吴时代的陶瓶、南北朝时的整石造像、唐代石佛像、五代铁铸佛像、宋代木雕罗汉像、元代铜铸观音像、明代的木雕伏虎罗汉像等,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
悯忠阁又称“观音殿”,结构独特,外墙以十二柱为架,室内以十二柱支撑式样,内部保存着法源寺的历代石刻、经幢等,以《悯忠寺藏舍利记》等较为珍贵。殿外山墙还嵌有清代翁方网复制的唐“云麾将军碑”残柱基。殿中悬挂的“存诚”匾额,乃康熙御笔。
法源寺作为一座历史名刹,在这里曾发生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
北宋末年,当金兵攻陷汴京后,掳掠了徽、钦二帝北上,曾经把宋钦宗拘禁在法源寺内。
元朝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南宋遗臣、诗人谢枋得抗元失败,病倒后就居住在悯忠寺,看见镶嵌在墙壁上的曹娥碑,泪如雨下:“小女子犹尔,吾岂不若汝哉!”之后,谢枋得绝食而死,成为一代忠臣名士。
明朝末年将领袁崇焕蒙冤枉死,部下佘义士冒死盗其头颅,秘密送到法源寺,恳请法师为之超度后掩埋于自家后院。
法源寺的丁香诗会由来已久,自明代而兴,至清代而盛,成为皇亲贵胃和文人墨客钟爱的好去处。每逢春和景明,寺僧必备素斋,邀集京城名士前来赏花赋诗,纪晓岚、龚自珍以及宣南诗社等,都曾咸集于此。
1917年,齐白石只身来京,白天在琉璃厂卖画刻印,晚上就借住在法源寺的僧舍休息。1924年春天,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问北京时曾至法源寺,由梁启超、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以及数十位文人陪同,参加为他举办的赏花会。
李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就是以这座古刹为背景的。李敖虽然从未去过法源寺,但“悯忠”二字给了他创作的空间,这篇小说以此为基调,再现了百日维新后谭嗣同英勇就义的过程。
法源寺如今不仅是北京城内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还是培养青年僧伽和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世界各地都有佛教信徒前往朝香拜谒,在佛教国家中享有盛誉。
第七章 以街巷胡同命名
37.钱粮胡同站
乘坐84路、106路、116路、夜10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东城区的钱粮胡同站点。
站名来历:钱粮胡同在明朝时属于仁寿坊,叫钱堂胡同,因为当时的钱局设在这里而得名。清朝管理财政的机关叫户部,其下属宝泉局负责铸钱。
宝泉局下设四个厂,东厂在东四四条,西厂在北锣鼓巷千佛寺街,北厂在北新桥三条,南厂就在钱粮胡同,由于在这里铸钱是以发放薪饷为主,清代又把薪饷称为钱粮,所以就把南厂所在地叫做钱粮胡同了。
钱粮胡同位于紫禁城的西北部,属于内城范围,清朝时期这条胡同内达官贵人扎堆。其中,最显赫的人物当属耆英。
耆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同父异母弟弟穆尔哈齐的六世孙,担任过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又担任过步军统领(九门提督),被誉为“历五部之权衡,掌九门之莞钥”。
1842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耆英被道光皇帝派往广东前线,担任广州将军,授钦差大臣。当年8月29日,他与伊里布、牛鉴一起,跟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南京条约》,结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战后,耆英历任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可是,咸丰皇帝上台后,很讨厌耆英,将他革职降级。
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耆英郁郁不得志,在宅院客厅里贴上一副对联:“先皇奖励有为有守;今上申斥无才无能。”咸丰皇帝闻讯,勃然大怒,赐令自尽。
耆英的宅院位于钱粮胡同19号院、21号院,如今还保留着,为“大学士耆英宅”,由东城区普查登记为文物。
1913年至1916年,清末民初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曾经被幽禁在钱粮胡同19号院。
第七章 以街巷胡同命名
38.魏家胡同
乘坐84路、106路、116路、夜10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东城区的魏家胡同站点。
站名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明朝时由皇帝直接掌控、守卫皇城的金吾左卫设置在这里,由此而得名“卫胡同”,后来逐渐叫成了魏家胡同;还有一种说法是清代有魏姓官员曾住在胡同里,“卫胡同”被改为“魏家胡同”。
旧时的魏家胡同,曾经住过不少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比如清末营造家马辉堂、著名教育家章士钊、末代皇帝溥仪生父载沣。
胡同两侧排列着灰色调下大小形制不同的院落,红色门窗点缀其中,方正的四合院落,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附近的主要人文景观:
●马辉堂花园(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1919年的马辉堂花园,是清末大营造家马辉堂亲自设计的住宅。门口有一棵大古树,墙上挂着“保护院落”和的牌子。
马辉堂又名马文盛,先祖从明代开始就从事皇宫、王府、皇家园林的营造工作,先后承建过紫禁城和承德避暑山庄,被称为“营造世家”。到马辉堂这里,已是第十二代。
马辉堂花园占地7690平方米,园内有假山、池塘、游廊等,山水错落,布局精巧,花木扶疏,富有生气,驰名一时。昔日假山下有两件珍贵文物,一为汉白玉雕刻“麻姑上寿”,造型精美,栩栩如生;二为木化石,是天然艺术珍品。
花园东侧即马辉堂故居。有资料称,军阀吴佩孚、军统特务戴笠都曾在此居住过。现为单位宿舍。
第七章 以街巷胡同命名
39.宝产胡同站
乘坐7路、47路、夜36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西城区的宝产胡同站点。
站名来历:明朝时,胡同中坐落着宝禅寺,当时被称为宝禅寺胡同;1911年后一度改为宝禅寺街,1965年改称宝产胡同。
根据《宛署杂记》云:“宝禅寺,元武宗时建,后废为民居。成化庚寅,太监麻俊修宅,得元赵孟碑,知为普庆寺旧址,施为今寺。闻于上,勅赐今名。户部尚书万安记。”
第七章 以街巷胡同命名
40.石碑胡同站
乘坐52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西城区的石碑胡同站点。
站名来历:石碑胡同始于明代,以石碑得名。
那么,是什么石碑能够如此引人注目呢?
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胡同南口明朝是皇家的禁卫机构——锦衣卫所在地,此处曾经有一块题名碑。
另一种说法是,在胡同北口过去有一块下马碑,高约四米,为汉白玉石雕琢而成,上刻八个大字“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第七章 以街巷胡同命名
41.宝钞胡同站
乘坐107路、124路、135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东城区的宝钞胡同公交站。
站名来历:元朝时倒钞司设于胡同南口。元朝实行纸币,回收旧币,偿以新币。倒钞司是负责全国新旧纸币兑换的机关。由此,这条胡同称作倒钞胡同。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绘制京城全图,“倒钞胡同”讹为“宝钞胡同”。
第七章 以街巷胡同命名
42.丰盛胡同站
乘坐7路、47路、夜36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西城区的丰盛胡同公交站。
站名来历:这条胡同形成于明代,原称丰城胡同,与明初名将李彬有关。李彬早期承袭父职成为武将,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时归附,为前锋南进,颇有战功,永乐元年被封为丰城侯。丰城胡同因李彬的丰城侯府在此而得名,清代讹传为丰盛胡同。
第七章 以街巷胡同命名
43.演乐胡同站
乘坐24路、674路、夜28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东城区的演乐胡同公交站。
站名来历:明朝的教坊司负责宫廷音乐与戏曲活动,官妓院也归其管辖。演乐胡同,据云是明教坊司演奏音乐之处。其南的本司胡同、勾栏胡同(今内务部街胡同),均与明朝的教坊司相关。
这条胡同92号院有一株胸径1.1米的古枣树,估计有500年~700年的历史,被尊为“枣树王”。
第七章 以街巷胡同命名
44.力学胡同站
乘坐14路等公交车,可到达位于西城区的力学胡同公交站。
站名来历:明孝宗时,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赐第在此,故名李阁老胡同。1965年,将李阁老改为今名。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由衷感谢摄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