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抢劫案侦破记(采写时间:1993年8月)
【1】第一回
安丽娜当天报警
李澍卿连夜布兵
诗曰:
俄国客人报案,
街头被抢美元。
公安民警怒火烧,
个个擦掌摩拳。
歹徒诡计多端,
蓝盾岂容蒙骗。
江城布下天罗网,
尔曹休想逃窜!
且说7月25日下午4点钟左右,佳木斯市防暴大队那位令歹徒闻名丧胆的大队长李澍卿,星期天也不肯在家安生休息,骑着自行车到单位询问值班民警有无案情。
他刚进院,就见从一辆出租车里下来两男两女俄罗斯客人。这四个人急得满脸胀红,连说带比画,可李澍卿他们一句也听不懂。
正在这时,从外面又开进一辆出租车,走下一位中国男人。他说刚才见这四位俄罗斯人在工商局门前的路上又喊又叫,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略懂俄语,就跟过来看看。
李澍卿大喜,连忙请他充当“业余翻译”。
这四位俄罗斯人中,有一位叫安丽娜的说,他们从中俄贸易商场出来在街上行走时,一个男青年过来用人民币兑换美元。经过讨价还价,他们拿出600美元准备兑换人民币。
没承想,那个青年人接过美元后,说了声“我到车上取钱”,钻进旁边一辆红色拉达牌出租车就开跑了。
四个俄罗斯人当即雇了一辆出租车追赶,可哪里追得上,只好到公安局报案。
有一位俄罗斯人气冲冲地对李澍卿说道,这种案件在我们国内是很难破获的,可没想到在你们这里也遇上了。我们明儿早就回去了,如果你们能破案,那600美元宁肯不要了,再拿出100美元奖励你们。
说完,几个人就坐车走了。
李澍卿知道他说的是气话,更感到这桩涉外抢劫案事关重大。他不敢怠慢,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了此案,又用电话传来政委张登华、副大队长韩佰伦、一中队长杨在文等民警,连夜研究破案策略。
【2】第二回
冒酷暑查找“红拉达”
顶烈日守候“外地人”
且说上级领导听了汇报后,要求防暴大队全力侦破“7.25特大涉外抢劫案”,为祖国为家乡争光。
李澍卿给民警们作了“战前动员”后,根据俄罗斯客人提供的“红色拉达车”和车牌号的前几位数字,第二天一大清早就带领民警满街寻找。
那几天烈日炎炎,酷热难耐,民警们全然不顾,终于查找到了那辆红色出租车。
司机说,昨天他确实拉过那个人,可并不知道对方的具体情况。那个人一小时给他100元钱,条件是“让往哪儿开就往哪儿开,让快开就快开,让慢开就慢开”,专门在大街小巷寻找俄罗斯人。
民警们又做司机的思想工作,让他再仔细回忆。司机冷丁想起,那人在秋林公司门前曾经问他“华联商厦在哪儿”,还坐他的车到站前附近银行存过人民币。
由此,李澍卿他们断定那人一定是外地的,目前离开佳木斯的可能性不大,极大可能在中俄贸易商场等地再把美元抛出手。
于是,他们兵分几路,冒着30多度的高温,在俄罗斯客人较多的地方守候那个外地人。
【3】第三回
歹徒贼胆包天又作案
民警智勇双全察端倪
且说正当防暴大队的民警们紧张破案之际,7月26日,佳木斯某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又来报案:有一位俄罗斯妇女在街上行走时,一个男青年以兑换美元为名,拿走她的300美元就坐车跑了。
众人一听,这位俄罗斯妇女提供的男青年的相貌特征,跟先前的那个外地人差不多少。
民警们对犯罪分子恨得咬牙切齿,瞪大眼睛盯着来往行人,唯恐漏掉那家伙。
再说自打司机说出那人曾经到银行存过款的线索后,李澍卿与民警们反复分析判断,认定犯罪分子既然来存过款,也一定会来取款。于是,李澍卿果断地派侦察员王建伦紧紧盯住这家银行。
且说政委张登华带领侦查员宋国鹏、吕洪岩、徐云峰在中俄贸易商场附近守候时,恍惚发现一辆出租车里有个乘客像那个外地人,他们赶紧乘车去追。
出租车司机见有人追赶,开车跑得更快了。张登华下令朝天鸣放两枪,那车也没停下(此司机后来受到公安部门的处罚)。张登华说声“别追了”,几位属下不解地问“为什么”,他笑而不答。
与此同时,其他民警开始公开盘查出租车司机,声称“俄罗斯客人被抢,抓犯罪分子”。
围观群众中有人嘀咕说:“这不把犯罪分子吓跑了吗?”
【4】第四回
欲擒故纵民警设疑阵
利令智昏歹徒投罗网
列位看官可能感到奇怪,不知李澍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原来,他和几个头头分析了整个案情后,认为要破此案必须人、赃俱获。若不然,即使把那个可疑的外地人抓住了,没有证据,他死不承认也难结案。
于是乎,他们就来个欲擒故纵,迫使那个外地人感觉到“在佳木斯没法儿待了”,到银行取款逃跑。
7月26日,几名民警穿便装一直守到晚上下班,那个外地人也没去取款。
第二天8点10分左右,“猎物”在银行门口出现了。他左右张望一下,直奔营业柜台。就在他填写取款单时,侦查员孙凤光、马英志、伊洪伟如猛虎下山一般扑了过去,将其擒获。
可是,当把这个人带回到防暴大队后,却发现他的存折不见了。这家伙狡辩说,存折落在出租车上了。
这显然是谎话,那他的存折哪儿去了呢?
杨在文一动脑筋,判断这个人的存折可能扔在银行了。去那儿一查,果然不假。原来就在民警上前抓获那家伙的一刹那间,他手疾眼快地把存折扔进了柜台内,恶狠狠地对营业员说了声“给我留着”。
人赃俱获,那个外地人低下了头,承认了犯罪事实。他说他叫李某,家住明水县友爱乡。他还说他曾经在哈巴罗夫斯克多次被抢,到当地警察局报案时又挨了一顿打,因而产生报复俄国人的心理。
警方指出,李某的话有待于进一步核实。但无论如何,在中国的土地上,抢劫外国人的合法财产都是一种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8月18日,哈巴罗夫斯克旅游公司一名小姐来到防暴大队,对李澍卿和他的同事们一个劲儿地说:“斯巴细巴(谢谢)!斯巴细巴(谢谢)!”
这正是:
公安民警显神威,
歹徒插翘也难飞。
外国客人翘姆指,
改革开放皆生辉。
(原载1993年8月20日《佳木斯日报》。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由衷感谢摄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