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希汉毙俘61个将军,为啥49年才升军长?邓小平谈话时说出了原因

文摘   2024-11-07 11:10   广西  

1949年2月,周希汉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第13军的军长,此前他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旅的旅长,这位在战斗中屡次荣获嘉奖的将领,这份提升对他来说显得稍为晚了一些。

不久后,邓小平与周希汉进行了深入的谈话,开门见山地指出:“周希汉,这十年来,我们特意对你进行了压制。你早该是军长的任命,明白为什么拖到现在才提拔你吗?” 对此,周希汉展现出了他的“自知之明”,毫不犹豫地回答:“是不是首长觉得我傲慢?” 邓小平回复:“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是想要杀掉你的一些傲气。骄傲在某些时候,确实会成为优秀指挥官最危险的敌人。我们这样做不仅是为了你自己,也是为了革命事业。” 周希汉诚恳地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川陕根据地时,徐向前总指挥曾就此事批评过我。我清楚自己的这个致命缺陷,实在是难以改掉。” 邓小平并没有打算对他表示宽容,而是以严厉的口气告诫:“改得掉的也得改,改不掉的也必须改。无论如何都得调整!领导层可能会理解你,战友们也会给予宽恕,但一旦出了差错,革命事业是绝对不会放过你的,懂了吗?” 周希汉将军的一生与战斗紧密相连,身上有许多标签。然而在高级指挥官眼中,周希汉最为显著的特质也许就是他的“骄傲”与清高。作为一位“骄将”,周希汉确实拥有其傲然自信的理由。 实际上,在淮海战役期间,周希汉作为旅长的时候,早已实际指挥过一个军的作战。

周希汉的籍贯为湖北麻城,他自己曾回忆道,出生时其父亲周企耀曾求助于算命师,他的命运被解读为:“此子具备王侯之相,傲然独立,命中注定要经历风浪。” 随着年岁的增长,周希汉日渐瘦高,身材显得有些“形销骨立”,在军中显得尤为突出。因此,他时常自诩为“天下第一瘦”。在红军时期,他还带领部队俘获了一名国民党军官,结果发现对方也同样瘦弱不堪。于是,二人并肩而立,周希汉欣喜地说:“太好了!我不再是天下第一瘦了。” 他的瘦削的身影甚至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毛主席知道在红四方面军中,有位叫周希汉的“瘦子猛将”。能够在众多将领中让最高统帅记住自己的名字,这让周希汉倍感自豪。 周希汉家族代代单传,父亲周企耀四十岁才得子,因而对他是极尽宠爱。1927年,周希汉听闻共产党在麻城发起暴动,年仅14岁的他迫切想参军,这让父亲心急如焚:“你要是去当兵,若被打死了,谁来为周家传宗接代?” 然而,周希汉的决心坚定不移,他执意要为穷苦人民的解放而战,根本无暇顾及家庭责任,他毫不犹豫地喊道:“这我不管!我就要去参军!” 见劝阻无效,周企耀便想出了一个妙计,打算让他结婚来牵住他的心。于是,在1928年春末,他为周希汉安排了一位比他大两岁的妻子,姓郑。据周希汉回忆,婚礼上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原配的名字,便稀里糊涂地走进了洞房。

在周希汉结婚的那天,他恰恰获得了关于贫农认定的证明。尽管被家人严密监控,他依然不得不以新郎的身份参与迎亲、拜堂以及入洞房的一系列仪式。 然而,新娘静静等待新郎揭开她的红盖头,但几个小时过去了,等待得脖子都硬了,仍旧不见人影。其实,这位新郎早已拿着贫农证明,翻窗而出,偷偷参与了红军的行列。 在红军中,尽管年纪尚轻,周希汉仅仅是一名小兵,却十分果断,战斗也极为勇猛。到了1930年,年仅17岁的他已经升任为排长。在一次战斗中,周希汉因为发现团长任南的指挥存在失误,便当众指出了这个错误。 巧合的是,副军长徐向前恰巧来到周希汉所在的团部,也有意向和任南讨论这个问题。看到这个与自己看法一致的小伙子,徐向前对他产生了特别的好感。 他仔细打量着周希汉,拍了拍他的瘦弱肩膀,满带惋惜地说道:“可惜了,身材有些单薄。”

然而,周希汉不卑不亢地回应道:“将军的才能在谋略而非勇气上,关云长虽身材高大,但也曾败给敌人;诸葛亮、庞统的形象如何?难道他们没有赢得过胜利吗?” 徐向前听了心中暗喜,自古以来,才子总会有奇言异论,这个看似瘦弱的排长,未来必定非凡。于是,徐向前从口袋中掏出一张地图,问道:“这个你能认得吗?” 周希汉并没有故作懂得,而是坦率地摇了摇头:“我看不懂。”随即,他又说:“能否教教我?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学会,没有我无法掌握的东西。” 徐向前听后,心里又是一阵欢喜:“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小,却明白谦虚学习的重要,足见他的自信心,也展示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实在是难得。这样具有远大志向的年轻人,正是我们红军所需之才!” 他随即拍了拍周希汉的头,以令人欣赏的语气鼓励道:“好好努力,你很有潜力。” 最终,徐向前决定把周希汉留在身边担任书记官,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军神徐向前的悉心指导下,周希汉的军事素养得到了迅速的提升,逐渐成为红四方面军中的一员猛将。 虽然他的官职不断升迁,但他始终保持着刚毅的个性,敢于直言不讳,绝不避讳。1932年,蒋介石对鄂豫皖红军展开了第四次“围剿”。尽管敌军气势赫赫,但张国焘却认为白军并不足为惧,非但没有给红军留出休整的机会,还强迫部队进攻麻城。结果,麻城未能攻下,反而使根据地腹地的金家寨岌岌可危。即便身为一名小参谋,周希汉仍毫不避讳地说:“真是瞎指挥。” 何畏,原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性情暴烈,习惯用棍棒管理下属。在一次作战失利后,何畏迁怒于军作战科长周希汉,便直言不讳地指责他。面对何畏的怒火,周希汉毫不退让,果断反击。何畏愤怒之下,竟将手枪指向周希汉,连开五枪,然而却一枪都未能命中。周希汉面对此情此景,毫无惧色,反而瞪大眼睛怒视何畏:“你枪法不行,我命大!” 何畏随后说道:“我只是吓吓你,怎么舍得真的开枪!”对何畏来说,周希汉确实是不可或缺的精锐助手。由于何畏是广东人,他所说的话大家常常听不太懂,因此换了数任参谋。然而,聪明的周希汉在入驻后,仔细揣摩军长的发音规律,结果在短短一周内便学会了广东话。对此,何畏欣喜若狂,遍告他人:“周希汉真是个天才。” 不可否认,周希汉确实拥有过人的才智。他未曾在军校就读过一天,却总能洞悉战争的规律,堪称天生的指挥官。在战斗中,周希汉频频施展奇谋,屡次获得胜利,建下赫赫战功。

在1933年6月,川陕苏区遭到了由四川军阀统帅的20万大军的“六路围攻”,这场战斗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解决眼前的危机,红9军接到命令,紧急沿着宣汉达县公路向敌军的一个重要补给点——罗文坝进发。周希汉当时负责指挥军直属队,由他指挥的部队虽然名义上不是专门的战斗部队,除了通信连和号令教导连外,主要的成员多是机关干部与杂务人员。 在距离敌军补给点罗文坝不到10公里的地方,周希汉和他的直属队却意外遭遇到敌军的一个小排。面对突如其来的敌军,周希汉展现出了果敢的指挥能力,立即下令全军出击,全力消灭了这股敌人。 通过对俘虏的审问,周希汉了解到前方有一个团的敌军正在逼近,这使得此次作战形势愈发严峻。然而,考虑到撤退可能影响上级的整体部署,周希汉陷入了思考。面对敌我力量悬殊的局面,他开始审视自己的部队,并脑海中突然产生了一个巧妙的计划。 周希汉决定设下疑阵,首先指示100多名号令兵学员分散开来,隐蔽在各个隐蔽地点。当局势一触即发,他一声令下,所有号令兵一齐高声吹响军号,声音响彻天地,仿佛有千军万马扑向敌人。面对如此声势,敌军本就士气低落,未曾预料我军的强大,纷纷陷入了混乱,最终被我军击溃。 在这之后,周希汉重复了这一战术,利用“军号阵”进行了三次攻击。他指挥着几百人的军直属部队,在一夜之间各自打了四场战斗,成功击溃了敌军的三个团,俘获了2000多名敌兵,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战绩。此役之后,周希汉运用奇计的声名如潮水般传播开来,广为流传于红四方面军的各个角落。 进入抗战时期,周希汉在陈赓的手下任职,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获得了这位“黄埔三杰”之首的充分认可。当时,周希汉在386旅担任作战股股长,陈赓因认为这一职务并没有发挥周希汉的全部潜能,便开动脑筋为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1938年3月,386旅组建了一个补充团。陈赓于是将周希汉提升为团参谋长。在1938年底时,年仅25岁的周希汉经历了短暂的旅副参谋长的过渡,便顺利上任为386旅的参谋长。 自此,周希汉便如影随形跟随在陈赓身边,从抗日战争一直奋战到新中国成立。他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也没有辜负陈赓对他的期望与信任。

1940年9月1日晚,周希汉作为一二九师左翼纵队的司令员,带领部队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破袭战中展开行动,来到了一个被称为羊儿岭的地方。 在当时的战局中,我军面临着极大的压力,西侧的马坊镇被敌人控制,东侧的卷峪沟则是我军自己的阵地。在敌机的掩护下,日军迅速占领了羊儿岭。 该时,刘伯承派遣警卫营营长前来通知周希汉,急切地传达了师长的命令:“周参谋长,请遵循师长的指示,坚守羊儿岭阵地,务必掩护机关和群众的撤退,没有师长的命令,不可轻言撤退!” 据悉,在卷峪沟内不仅设有医院和师部,还有八路军前线指挥部及中共中央北方局的重要机关。如果敌军突袭成功,后果不堪设想。正因如此,刘伯承正发愁没有足够的兵力以支援周希汉,而恰巧此时碰到了他。周希汉及时用镇定的口吻回应道: “我明白了,没有师长的命令,我们绝对不会撤退!请将我的态度转告师长,我们将坚决完成任务!”在警卫营营长敬礼准备返回时,他又难掩心中激动,私下对周希汉说道:“我听闻师长称赞您像三国时期的赵子龙。”这一佳话在周希汉顺利完成任务后也悄然传开。 周希汉的勇猛与智慧深深打动了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位首领。在百团大战之际,周希汉被任命为左翼破袭队司令员,负责对寿阳至榆次段铁路展开破袭。 在一次会议中,邓小平询问周希汉:“左翼没有设立政委和参谋长,只有你一个人,这样能行吗?”周希汉则自信回答:“丝毫不畏,执行这样的任务,只需两三名优秀的参谋即可。” 在周希汉看来,执行这一临时任务时,政治工作主要依托于各团的政委进行,而自己所需的只是几个能干的参谋来相辅相成。周希汉一如既往,直言不讳。 听到这里,邓小平虽然认可周希汉的实事求是,但认为他的表态中有些许傲气,这对于一位指挥官来说显然是一种弱点。于是,他及刘伯承之间进行了深入交流,而刘伯承对此亦表达了相似的看法。 出于对这种直觉的反应,两位前辈并没有立即指出周希汉的问题,而是决定慢慢观察他。而这一观察竟然持续了整整十年。

在解放战争的激烈岁月中,周希汉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10旅的旅长,与陈赓共同驰骋于中原战场,取得了一系列显赫战绩。在他的指挥下,这支精锐部队共消灭或俘获了61名国民党将级军官,其中囊括了8名中将被活捉,以及2名中将被击毙。这些中将中不乏著名的将领,如国民党第八兵团的指挥官汤尧,及“粤桂边剿总”指挥官喻英奇、黄正诚和邱行湘等,均是周希汉战功的有力见证。 1946年9月,胡宗南沿着同蒲铁路北上进攻。为此,陈赓指挥第4纵队展开了临(汾)浮(山)战役。在此次战役中,胡宗南投入了他自视甚高的整编第一旅,这支部队被他描绘为“天下第一旅”。实际上,这支整编旅的规模相当于一个师,且装备了美国制造的先进武器。旅长黄正诚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曾在德国深造,他与周希汉的较量可谓一场“洋旅长”对“土旅长”的较量,充满了战术的争锋。 在陈赓的精密指挥下,周希汉迅速调动第10旅,在临浮公路上进行了精准埋伏,成功围困了黄正诚的旅部及第1团。而第11旅则在官雀段将黄正诚的第2团包围。战斗进行到午夜时分,黄正诚的第2团显然难以坚持,最终全军覆没,仅剩最后一搏的第1团。 陈赓询问周希汉,能否在拂晓前消灭敌军的第1团。周希汉毫不犹豫地回应道:“没有问题,给黄正诚准备早饭吧!”当晚,周希汉率领第10旅对第1团发起了猛烈的总攻。 尽管敌军火力凶猛,周希汉仍然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战略,逐步缩小包围圈,一步步深入。战斗持续到24日的凌晨,第1团最终抵挡不住,被彻底歼灭,敌军的一处旅部、一个团部以及四个整营也在此役中被消灭。这一系列辉煌战果在短短12小时内便实现,彰显了周希汉卓越的指挥才能。 黄正诚被捕后,心中不甘,嚷道:“解放军打仗没有章法,我要重新打!”当他看见周希汉时,再次嘶吼:“你不是陈赓!”周希汉淡淡回答:“我是周希汉!”黄正诚接着问:“陈赓为何不亲自见我?”周希汉满怀自信地说:“杀鸡焉用牛刀,捉你,我周希汉足矣。” 最终,陈赓还是接见了这位被俘的小学弟,谈及战术时他说道:“《孙子兵法》中有一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还有一句是‘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我们的周旅长正是依照这两条原则取得胜利的。如果等你摆开阵势再打,那才算真正的无章法!” 陈赓随后指着周希汉,提及他的背景:“我们这位周希汉旅长是农民出身,没有受过洋学堂教育,算得上是个‘土豹子’,但他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官。而你:虽然受过希特勒军事学校的训练,称得上是‘洋旅长’,却最终败给了我们这位‘土豹子’。” 进入1948年冬季,淮海战役打响。陈赓被任命为统一指挥4纵、9纵、11纵以及豫皖苏独立旅组成的集团军。在这一关键时刻,陈赓考虑到4纵的作战情况,毅然将全体4纵的4个旅布置给了周希汉,由他临时担任前线指挥。 事后,谢富治对此进行评价:“在淮海大战这种生死攸关的决战中,敢把一个军交给一个旅长指挥,看来也只有在‘陈瘸子’的手上轮到, ‘周瘦子’(周希汉的外号)敢接下这个重任。” 在激烈的炮火和火焰喷射器的攻击下,周希汉的部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陈赓看到如此情形,关切地说:“这一仗打完,你需要多少兵力,我马上编补给你。”没想到周希汉自信满满地答道:“不必了,我手中还有第十旅呢!” 原来,周希汉在战斗前已准备了第十旅作为后备,针对关键时刻调动之用。而当陈赓听到此消息时,面露欣喜,拍打着自己爱将的肩膀,啧啧称赞:“你这小子,真是有准备!” 随着黄维兵团变得精疲力竭,周希汉及时调动第十旅投入战斗,最终实现了对敌的全盘击溃。因此,周希汉在晚年时常提到:“黄维虽然没有被我活捉,但却是被我彻底打垮的。”

淮海战役结束后,邓小平最终完成了对周希汉的考察,并正式任命他为第十三军的军长。这支部队是第二野战军的精英力量,此次任命可谓是迟来的十年提拔。 在军队中,某种程度上的“傲气”与清高并不完全是负面特质。周希汉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他凭借卓越的能力和坚定的信念,展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因此,他的傲气并没有妨碍他的指挥才能,反而成为他勇往直前、攻无不克的巨大优势。这一点,恰恰是邓小平对他的高度认可之所在。 接着,周希汉便带领部队参与了渡江战役、湘赣战役、广东战役及广西战役等关键战斗。作为二野的王牌军,第13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勇挑重担,善战能胜,赢得了辉煌的战绩。 或许邓小平与周希汉的对话确实发挥了不小的影响。在新中国成立后,周希汉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他的清高和傲气似乎也随之减弱很多。 建立新中国后,周希汉将军先后担任第十军军长、海军参谋长及副司令员等职务。在此期间,他曾邀请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海军干部授课。在苏联科学家的协助下,他成功组织了苏制“小火山”型岸基导弹的实弹射击试验。

某日,周恩来在接待外宾时介绍周希汉将军,称其为“中国海军副司令,海军专家周希汉”,并强调“希汉”在中文中意味着少有的英雄。 周希汉也确实不负周总理的赞誉,在工作中拼尽全力,纵然身患胃癌仍然坚守岗位。他曾自嘲道:“我吃的是驴子的料,干的是骡子的活。”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他敬业的精神。 1973年,尽管身体已不堪重负,周希汉还是中断住院治疗,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海军新型核潜艇以及导弹驱逐舰等重大项目的攻关中。即使他因过度劳累而血吐不止,也毫不在意。1975年,周希汉因身体状况严重恶化,不得不选择“挂职养病”。到了1983年8月,周希汉最终被任命为海军顾问。 1987年5月,周希汉正式离休。那年秋季,军博举行了一场老将军书画展,周希汉亲自赠送的展品是一幅书法立轴,写下了“铁马金戈入梦来”的七个大字,意蕴深远。 然而,1988年11月7日,曾经的战斗英雄周希汉在医院因睡眠呼吸骤停,不幸去世,享年75岁。在他安静的梦乡中,这位身具有傲骨的将领或许已然回归至那些刀火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重拾昔日的荣光与信念。

感悟人生传播正能量
欢迎关注,精彩内容呈现不断......《感悟生活传播正能量》每天免费为您推荐分享最励志的网文和最精彩的视频,让您在前进的人生征途中感悟人生:让您在生活的这个‘道场’上感悟生活,满满的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