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政务院代替了国务院的角色,周恩来总理担任政务院的掌舵人。直至1954年,第一届国务院成立,周总理继续担任总理一职。那么,此时的副总理又有哪些人呢?
最初上任的副总理有十位,后来又增添了两位。
首先要提到的是陈云。在政务院成立之初,陈云便是四位副总理中的一员。随着国务院正式成立,其余的三位副总理,如董必武、郭沫若和黄炎培等,都未再继续留任,唯有陈云继续担任副总理。他在十位副总理中位列首位,协助周总理推动国家的经济建设。在战争年代,打仗是重中之重,而在和平时期,经济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陈云的地位非常高,他担任副总理职务长达二十余年,最终官至正国级。
第二位副总理可能令许多人意想不到,他就是林彪。作为第四野战军的统帅,林彪在战斗中屡次获胜,素有“战神”之称,带领百万大军从东北直至海南岛,战果辉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林彪并不经常出现在公共场合,主要以养病为主,但凭借他巨大的战功和崇高的威望,他仍然担任着多个重要职务,成为国务院中排名第二的副总理。
第三位副总理同样是出乎意料的选择,他就是彭德怀。彭德怀不仅是国务院副总理,还有更为重要的职务,即国防部长,负责军委的日常工作。应当指出的是,彭德怀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二,而林彪排在第三。但在国务院副总理的排名上,林彪却高于彭德怀,成为排名第二的副总理,彭德怀则位列第三。
第四位是邓小平,他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两人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便已有过深厚的革命友情。1952年,邓小平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并随后连任了五届,任期长达20余年。在历届副总理中,他的排名始终靠前,多次跻身前四名,后来更升至位列第一。
第五位副总理是邓子恢,他是一位杰出的农村工作专家,兼任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出生于福建龙岩,在长征中未能参战,期间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斗,成为闽西三杰之一。他在中央苏区期间,也始终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参与斗争。
第六位副总理是贺龙。新中国成立后,贺龙担任西南军区司令员,而邓小平则担任西南军区的政委。1954年,邓小平率先进京出任副总理,随后贺龙也进入中央工作,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并长时间兼任国家体育委员会主任,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七位副总理是陈毅。凭借其在第三野战军的指挥经验,陈毅在建国后的工作重心转向了地方及政府事务,担任了上海市市长。1954年,陈毅来到北京担任副总理,但他仍然在一段时间内兼任上海市长,一直到1958年。
在1958年,陈毅被任命为外交部长,协助周恩来总理搞好外交事务。陈老总以其幽默风趣的个性,灵活应对各种场合,巧妙地展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风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接下来的重要人物是乌兰夫,蒙古族的杰出革命领袖,也是新中国57位开国上将之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乌兰夫连续担任了三届副总理,期间还兼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最终官至副国级,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第九位提到的是李富春,他也是周总理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的重要战友,一同协助周总理负责全国五年计划的实施工作。李富春同样连续担任了三届副总理,达到了正国级的职务,深受党和人民的信任。
紧随其后的是李先念,建国后,他在国务院副总理的岗位上任职时间较长,与邓小平、陈云等共事。从1954年担任副总理,到1980年他选择主动辞职,李先念的副总理经历长达26年,这一时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先念还兼任财政部长,负责全国的财政事务,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辞去副总理职务后,他先后担任国家主席和全国政协主席,最终职务也达到了正国级,展现了其卓越的领导才能。
除了以上提到的10位副总理,后来聂荣臻和薄一波也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这样一来,共有12位副总理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他们都是共和国的中流砥柱,国家精英,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中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2位副总理中,林彪、彭德怀、贺龙、陈毅和聂荣臻等5位更是开国元帅。12位副总理中,陈云、林彪、邓小平、李富春和李先念更是达到了正国级的高位,充分体现了他们卓越的政治才干和重要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