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李讷刚刚迎来了她的儿子,但几天后,她和徐宁的婚姻却宣告结束。
在这个关键时刻,远在中南海的毛主席对女儿的处境表示了极大的关心。为此,他派遣自己的警卫员张耀祠前往江西,探访李讷的生活情况。
当张耀祠走进李讷的家时,眼前的情景令他震惊不已。房屋内显得十分寒酸,李讷原本红润的面庞如今瘦弱得令人心疼。
张耀祠急忙询问李讷的困境,并问她是否需要帮助。李讷却轻轻摇头,在张耀祠的再三追问下,她略显无助地开口说:“请你代我向父亲请示,能否给予我一些经济支持?”
李讷的家中到底为什么如此贫困?毛主席会如何回应李讷的请求呢?
李讷于1940年出生,当时毛主席已年逾四十,迎来了他的小女儿,自然倍感喜悦。由于身处战争年代,给女儿取名“毛”会引来敌人的仇恨,因此毛主席选用了“李”这个姓氏,源于他曾经使用的化名“李得胜”,而李讷的母亲也姓李。
毛主席读书颇丰,希望女儿能成为一个言辞谨慎、勤奋努力的人,因此便为她取了“讷”这个名字,取自“君子敏于事而讷于言”中的一句。
毛主席一生共有十个孩子,其中李讷是最小的。此前,杨开慧为毛主席生下了三个男孩,而贺子珍则为他生下了三男三女。可战争带来了动荡,造成了六个孩子的早逝或失踪,只有毛岸英、毛岸青、李敏和李讷幸存至今。
1950年11月,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英勇牺牲,至此毛主席身边仅剩下三个孩子。
李讷在众多子女中享受到了最多的父爱,她几乎是在毛主席的身边长大。毛主席亲自教她识字,常带她散步,甚至亲昵地称呼她为“大娃娃”。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只要李讷在,毛主席就会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她一起玩耍,让他暂时忘却工作的压力。
1947年,敌机在天空中盘旋,毛主席为了锻炼李讷的胆量,特意让她抬头听炮声,目的是让她在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勇气。
毛主席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他希望孩子们不要享有特殊的优待。因此在1949年李讷入学时,甚至没有人知道她的父亲是谁。为此,毛主席叮嘱李讷:“别人问你父亲的职业时,可以随便说是工人或农民,千万别提到我的名字。”
李讷点头应允,走进了育英小学。在学校里,由于穿着朴素,她常常遭同学们的嘲笑。尽管内心感到委屈,但她始终不与他人攀比物质,而是努力在学习上和同学们一较高下。
1958年,李讷因急性肠胃炎住院。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因护士的失误,她的不幸伤口复发。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心如刀绞,虽因公务繁忙无法立即赶到现场,但依然写信安慰李讷,鼓励她克服痛苦,培养坚强的意志。
在李讷住院期间,毛主席终于赶到了医院,却依然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登记个人信息时,绝不能让别人知道她是我的女儿。”
李讷走出医院后,学习依然十分努力,在班级中始终名列前茅。1959年,凭借自己的卓越实力,她成功考取了北京大学。
进入大学后,李讷作为住校生,每逢周末都会骑自行回家。然而,由于毛主席不允许公车接送,李讷常常要在天色已晚时才能抵达家中。
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出于对李讷安全的考虑,决定私自用专车接送李讷放学,结果却被毛主席严厉训斥。毛主席再三重申:“我的女儿不能搞特殊!”
在自然灾害导致的三年期间,李讷在学校里经常忍饥挨饿。每次回到家中,她都迫不及待地面对着丰盛的饭菜狼吞虎咽。
在饭桌上,毛主席用一种慈爱的眼神注视着女儿,尽管自己只吃了几口,就将筷子放下,声称年纪大了,胃口已少。
李讷则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反而秉持着光盘行动的精神,将盘子里的最后一滴菜油也擦得干干净净。虽然依旧感到有些饿,却也心满意足。
李讷在大学期间因为一次生病而被迫休学了一年。到了1966年,李讷顺利完成学业,毕业于北京大学,并以“肖力”为化名,在《解放军报》担任编辑。自那时起,毛主席不再对她的生活提供资助。
李讷的婚姻问题逐渐成为了毛主席关注的焦点。毕竟,她的姐姐李敏在二十三岁时便与孔令华步入婚姻,而李讷到三十岁时依然单身。
在李讷上大学时,毛主席就曾与她谈论过婚事,李讷在校期间也曾经历过一次恋爱。然而,由于男方的政审未通过,这段感情以无果告终,李讷也很快释然。
到了1970年,毛主席在散步时再度提及此事,提醒李讷年纪不小了,希望她在自己离开后能够有人照顾,同时劝她降低择偶标准。
李讷一脸委屈地回应:“我并没有太过挑剔,不过,我会认真考虑这件事情的。”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李讷离开了北京,前往江西参与农村劳动。她工作的地方是被称作“五七干校”的地方,李讷这段时间在农田里辛勤耕作,她每一天都投入大量精力,直到晚上入睡时,心中满是成就感。
李讷的亲戚们对此十分关心,尤其是其堂姐夫曹全夫,恰好担任干校的校长,他多次向李讷推荐一些条件优越的小伙子,但李讷却一次也没有答应过。
李讷性格内向,通常不太喜欢与人交谈,尽管心中对婚姻的美好憧憬让她感到焦虑,但她也只能希望,爱情终究会到来。
时间不久,李讷的爱情终于降临。她遇见了徐宁,这位年轻人士在北戴河管理处担任服务员,出生于东北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徐宁的开朗与热情迅速打动了李讷,和他一起干农活的时候,她感到无比充实与有力。两人在休息的时间里,总是一起聊天、散步,享受着彼此的陪伴。
1970年8月,李讷和徐宁的感情迅速升温,双方都感觉到了结婚的可能性,于是他们向曹全夫递交了一份报告。不久,毛主席和李讷的母亲也得知了此事。
然而,一当李讷的母亲了解到徐宁是个普通工人,立刻坚决反对这段婚姻,甚至与李讷发生了激烈争吵。
面对母亲的反对,李讷不得不向毛主席寻求帮助。毛主席一贯尊重女儿的恋爱自由,最终同意了这桩婚事。
1971年9月,李讷与徐宁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由于公务缠身,毛主席无法亲自前往江西出席婚礼,只能托工作人员送上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作为他对女儿的祝福与贺礼。
收到父亲亲自赠送的书籍,李讷感到无比欣喜,她深知父亲了解她对阅读的热爱。
李讷与徐宁的婚礼相当简单,甚至未挂上一个“喜”字,仅仅放了几声鞭炮,并在毛主席的画像前庄重鞠躬以示敬意。
尽管两人的爱情最初燃烧得如同烈火,但在结婚六个月后,他们的关系却渐渐冷却。种种原因让两人之间的争吵不断。
由于个性差异,两人一静一动,李讷沉迷于书籍,而徐宁则更爱户外活动。李讷工作繁忙,还需独自承担家庭琐事,渐渐感到身心俱疲。
学识上的差异,也是考验这段婚姻的重要因素。李讷是北京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而徐宁仅是完成了高中的学业,两人之间的共同语言很少。此外,徐宁比李讷小几岁,在争吵中也并不愿意让步。
李讷一度想要与徐宁离婚,却不料此时却发现自己已经怀孕。无奈之下,她决定与徐宁暂时分居,试图缓和彼此的矛盾。
然而,等到孩子出生时,两人的关系依然未见改善。最终,他们选择向组织报告,协议离婚。
得知此事的毛主席,面对女儿的不幸,叹了口气,默默在院子里踱步,心中难掩忧愁。
张耀祠探访李讷后返来报告,称李讷的生活十分艰难,希望毛主席能够给予一些帮助。毛主席听后心中犹豫,问道:“她该需要多少钱?”
张耀祠认真考虑了李讷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的支出,回答道:“那8000元怎么样?”
毛主席一听这个数目,不由惊讶,毕竟这相当于当时普通家庭两年的开销。再听说李讷因工作与带孩子的双重压力,希望能雇一名保姆后,毛主席也渐渐理解了女儿所面临的困境。
接着,毛主席指示工作人员从他的稿费中提取出8000元,交给李讷。
与此同时,毛主席考虑到李敏也有两个孩子,且李敏还需为贺子珍的医疗事务奔波,想必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毕竟,李敏和毛岸青都是自己的子女,作为父亲的他当然要一视同仁,于是也令工作人员为他们每人准备8000元。
实际上,毛主席此次动用自己的稿费给李讷,是非常罕见的做法。
在1958年,毛主席自愿将自己的工资调整至404.8元,尽管这个数额在当时足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但他却实打实地过成了“月光族”。
每个月的收入中,毛主席要划出100元款项用于招待民主人士和应酬,另外还需支付120元的房租和水电费。
此外,他还得为在大学读书的李敏和李讷支付学费,以及每人十多元的生活费,剩下的才可用作个人饮食、吸烟和饮茶。
不过,由于毛主席才华横溢、见解独到,写作所获的稿费也颇为可观。
他认为这笔收入源自于人民,因此希望能够回馈于民。
因此,毛主席常常会从稿费中支出一部分,以鼓励文学创作或帮助贫困人士,甚至在当年革命时期借的款项,也是在用这笔稿费逐步偿还。
毛主席对自己稿费的使用可谓是十分谨慎,这次从稿费中给子女发放资金,实属绝无仅有。
在毛主席去世后,他留下的124万元巨额稿费,也全部上交国家。
1976年,毛主席去世,李讷因病重未能前往送父亲最后一程,孤独地躺在病床上,泪流满面。
毛主席的前卫士长李银桥始终将李讷视若己出,关注她的生活。目睹李讷在疾病与孤独中挣扎,且肩负着照顾一个孩子的重任,李银桥倍感心疼,便悉心为她寻找合适的归宿。
一天,李银桥的老战友王景清上门探望,李银桥发现王景清与李讷颇为般配,决定将两人介绍给对方。
王景清是昆明某军分区的参谋长,虽比李讷年长13岁,但历练使他的身体素质一流。他宽厚朴实,值得信赖,虽然学历不高,却有着勤奋好学的精神,近年来的学习功夫也显著提升了他的文化水平。
王景清也是离异者,孩子们已长大成人,几乎不需要他再操心。
李讷与王景清初次见面后,二人对各自的条件都颇感满意,随着相处时间的积累,双方认定对方是值得相守的伴侣,最终,两人在相识一年后走入婚姻殿堂。
后来,王景清在北京办理离休,平日里他除了健身锻炼,还热爱书画,李讷同样酷爱文学,二人婚后琴瑟和鸣,生活十分幸福。
他们的日常生活很简朴,时常一起散步,或搭乘公交出行。
王效芝
王景清对李讷的儿子视如己出,李讷的儿子也因此改名为王效芝。
王效芝在旅游职业高中毕业后,始终努力工作,不久便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并对李讷和王景清表现得相当孝顺。
1990年,李讷从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光荣退休。
李讷及王景清对南街村的发展十分关注,他们特别捐赠了1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及改善村委会班子成员的生活条件。
由于李讷因病导致四肢无力,王景清则耐心地将她安置在轮椅上,推着她去往她想去的地方,无微不至的照顾展现了他对李讷深切的爱与关怀。
2013年5月21日,王景清推着李讷走进海南省博物馆,怀念着他们曾经走过的光辉岁月和革命历程。在参观毛主席的书法作品时,李讷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与毛主席相处的各种往事,感受到心中涌动的情感,泪水止不住地滑落。
时光荏苒,到了2021年,王景清遗憾地离开了人世,李讷在他身边相伴度过了近三十个春秋。失去伴侣的她,深感孤寂与失落。
然而,李讷并非完全孤单。她的儿子一直在周围悉心照料,陪伴着她的日常生活。如今,虽然已步入81岁的高龄,李讷却依然心态平和,享受着生活的点滴,过得十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