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范县老县城独特且具有历史意义,它位于中国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樱桃园乡境内,距离范县新县城约5公里。尽管行政上属于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但地理位置上却处于山东省境内,形成了一个被山东省包围的飞地。
这个“老县城”,在行政区划调整后成为了一个地理上的“飞地”,即一个政治实体领土的一部分完全被另一个政治实体领土包围。其是全国唯一一个县城设在省界外的县,形成了“县城设在省界外”的有趣现象。
什么是飞地
飞地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指的是某国或某行政区的一部分领土被另一国或另一行政区的领土所包围,即这块领土与其所属的主体领有的土地不连续,中间隔着第三方领有的土地。
飞地产生的原因,以三种情况为主。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如历史上的战争、条约变更、国家边界调整等原因导致某些地区与母体分离。二是自然地理因素。河流改道、土地交换、自然灾害后的重新划定边界等自然原因也会产生飞地。三是行政规划变更。 地方政府在进行区域划分时,出于某种考虑(如方便管理、资源分配)而设立的飞地。
中国最著名飞地要属河北廊坊北三县
范县的历史背景
范县位于黄河中下游北岸,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和泛滥,造成严重的水患。为了防御黄河洪水,范县建立了金堤河等防洪工程。历史上,范县因黄河的缘故多次迁徙,形成了多座县城,其中老县城是变迁所遗留下来的四座县城之一。
范县历史上曾名为“顾城”、“秦亭”、“邱”,得名于县境内的一条小河——范水。 在西汉时期,因范水穿城而过,正式定名为范县。当时位于今河南濮阳范县张庄乡东部,因东临范水而得名“范”。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黄河于杨静口决口,范县县城被冲毁。被迫搬迁到金堤北今山东聊城莘县古城镇,自此至1957年,时间长达577年之久。
1957年10月,范县县治搬迁到樱桃园村北。1964年,为了解决河南省与山东省之间的水事纠纷,国务院决定将黄河北岸原属山东省的范县、寿张县(今为台前县)作为泄洪区划归河南省管辖,位于黄河南岸、原属河南省的东明县划归山东省管辖。
同时,位于金堤河以北、原属范县管辖的樱桃园、古云、观城、古城、王庄集5个乡镇划归山东省莘县。金堤河与黄河之间的区域被规划为蓄洪区。这一调整是为了方便管理和协调黄河的防汛工作。
因此,范县县城成了飞地,成为了“省界外的孤岛”,被戏称为“全国一大怪”。这是因为范县县城位于金堤河以北,由于这一区域规划为蓄洪区,一旦黄河水位过高,可能需要主动将洪水引入此区域,因此将县城留在金堤河以北,以避免洪水直接冲击县城,保障居民安全。因此仍处于山东省莘县樱桃园镇的“包围”之下,形成了一个行政上属于河南,地理位置却在山东的“飞地”。
范县老城的具体情况
范县老县城位于山东省莘县樱桃园乡,三面被山东省境环绕,南面通过一条公路与河南省相接。范县老县城官方名称为范县城关镇,但在当地人口中常被称为“老城”。
范县老县城所在的城关镇总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也相当可观,达到了5.2万人,农业人口约占8500人左右。
城关镇辖有13个行政村,42个村民组,具体包括金村、张扶、西张青营、赵亭、义和庄、东李庄、付亭、西李庄、北杨等村庄。老县城的居民中约80%为山东人,剩余不到20%为河南人,体现了两地人民的交融与共生。
范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是郑板桥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以其书法、绘画和诗词著称。保留了有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例如古塔、残碑、古铜菩萨和关帝像等,这些都是研究范县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范县当代状况
1995年开始,范县在金堤河以南4公里处的白衣阁乡建设新城区,逐渐将政府机构和居民迁移到新区,以适应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需要,减少“飞地”带来的不便。至1999年底已初具规模,各行政机关陆续搬迁至此办公。
至此,范县老城作为县治所在地共四十年,新城区则成为范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老县城与新县城相隔不远,但来往交通行政管理和日常生活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老县城内如邮编、电话区号等仍保持河南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