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盆地是位于中国山西省北部的一个重要地理单元,它是山西最大的盆地,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能源生产基地之一。
盆地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大同盆地坐落在山西省北部,介于内外长城之间,其西界为洪涛山、管涔山,东界则通过桑干河谷与河北省西北部的盆地相连,南部靠恒山、勾注山,而北面与内蒙古高原相接。
大同盆地涵盖大同市、朔州市以及周边的几个县(如大同县、怀仁县、山阴县、应县、浑源县),总面积约为5100平方公里。
大同盆地被认为是山西省最大的盆地。大同盆地的面积大约为5100平方公里,具体数值根据不同的衡量标准有所差异。山西省会太原所在的太原盆地,也称为晋中盆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公里。因此大同盆地至少比太原盆地大100平方公里。
盆地的地形地貌
盆地的轮廓受到地质断层的影响,呈现北东—南西向的延伸,长度约200公里。以断层与采凉山、六棱山、恒山、洪涛山相接。东部被六棱山分隔,形成桑干河谷地和浑河谷地。盆地周围山麓地带普遍发育着洪积扇,是本区农业生产的重点地区。
盆地的海拔高度大致在1000至2200米之间,其中大部分地区海拔保持在1100米左右,地形自东北向西南倾斜。这种地势特征使其成为农耕民族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其北部敞开的谷口也为游牧民族的进入提供了便利,这里古来便是胡汉交居的兵家必争之地
盆地具有裂谷的构造特征,盆地内部及其边缘形成了不同的沉积体系,这些地质特征对矿产资源的分布有着直接的影响。
大同盆地如何形成的
大同盆地的形成主要与地壳运动和构造应力场的影响有关。采凉山、六棱山、恒山、洪涛山等盆地周围山脉,是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断裂上升形成的,而盆地内部则是因断裂下陷而形成。
180万年前大同盆地开始了全面沉降,这一时期,盆地大部分时间被水覆盖,形成了所谓的“大同湖”或“大同古湖”。面积达9000多平方公里的内陆湖。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两三万年前,受地壳运动和地表气候环境的影响,大同古湖的巨量湖水突然消失,湖底数百米厚的松散沉积物迅速暴露在地表。这一过程导致了大同湖的萎缩和最终干涸,形成了今天的桑干河流域,开始有人类在此傍水而居并繁衍生息。
盆地的气候
大同盆地属于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表现为干燥、少雨、多风沙的特点,且昼夜温差较大,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6.5至7.5°C之间,极端温度从-37.3°C到38.3°C不等。
大同盆地无霜期通常在120至140天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63至414毫米之间。
大同盆地的资源
大同盆地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著称,使之获得了“中国煤都”和“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美誉。大同市境内的含煤面积约为632平方公里,约为盆地面积12%,累计探明的煤炭储量高达376亿吨。以品质优良著称,具有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的特点,是一种优质的动力煤和工业用煤。
大同盆地还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盆地北部,即大同市境内,具有较好的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热资源潜力。近年来,山西省对大同盆地的地热资源进行了详查,发现了多个高温地热井。
目前,大同盆地阳高县一带,已经发现了温度最高、自流量最大的地热井,孔口温度达到了160度,单井流量每小时达230立方米以上。大同盆地怀仁西部和桑干河谷北部被认为是地热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区,预测平均水温大于60℃,单井涌水量可达60立方米。
大同盆地火山群地热资源丰富
目前当地正在筹划利用高温地热能进行发电,大同盆地有望成为中东部地区首个高温地热发电项目的所在地。最先进的发电效率最高可达25%。地热能也能被用于温室种植,解决了常规温室大棚供暖难、成本高的问题。
大同盆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将对山西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清洁能源的应用。
目前,大同市已经在风电、光伏发电、地热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计划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将达到1550万千瓦,占全市电力装机的56%
除了能源生产,大同盆地还支持农业和牧业的发展,利用其肥沃的土地进行作物种植和畜牧业。盆地内有桑干河等河流,提供了农业灌溉的水源,使得农业得以在半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持续发展。
当地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土豆、杂粮等,本地产小米具有特色。盆地还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尤其是以种植大蒜、洋葱等蔬菜闻名。
盆地面临盐渍化和风沙等问题,需要开发、改良盐碱地和治理风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盆地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上,大同盆地一直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汇地带,处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与冲突的前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就在此建立了平邑城,标志着大同建城史的开端,北魏时期曾是京都——平城,辽金时期是陪都西京大同府,明清时期的重要城镇镇,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北方的边陲重地,被誉为“三代京华,两朝重镇”。
大同盆地是北魏都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这里的美术遗存极为丰富,以佛教文化为主。华严寺和善华寺是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辽金建筑群,其中的彩塑堪称典范。
北魏时期,大同成为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云冈石窟便是在这一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并吸取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
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存有九座龙壁,包括一龙壁、三龙壁、五龙 壁和九龙壁等,其中明代代王府门前的九龙壁最为著名。
盆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大同盆地的水资源问题尤为突出。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00毫米,年均蒸发量却高达1144毫米,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大同市作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大同盆地地处内陆,地形低洼,排水不畅,属于寒、旱、多风的气候类型,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在农业活动进行中容易土地盐碱化,仅阳高县有盐碱地面积36.4万亩。
山西省计划在大同盆地实施大规模的盐碱地改造工程,预计每年可改造10万亩盐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