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简介
龙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的东缘,是岷江与沱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自然分界线。
它北起绵阳市安州区,经德阳市、中江县、广汉市、金堂县、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都市双流区、简阳市、仁寿县,南达乐山市止,整个山脉狭长,全长约200千米,宽约10千米。它不仅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自然地理界线,更是成都这座千年古都的重要生态屏障。
龙泉山,北起绵阳,南至乐山平羌峡,全长约210公里,宽约10至18公里,呈北东向的狭长低山形态。它属背斜断块山,山势东缓西陡,一般海拔在700至1000米之间,最高处长松寺的海拔更是达到了1059米。这样的地势,使得龙泉山成为了一个自然地理特征明显的区域,其山势由中部向南北缓降,最终倾没于丘陵之中。
在龙泉山的北段,沱江横切而过,形成了陡险的金堂峡,这是沱江小三峡之一,其峡谷深邃,水流湍急,景色极为壮观。而在南段,龙泉山的余脉被岷江切割,形成了风光奇丽的岷江小三峡。这两处小三峡为龙泉山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龙泉山是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分界线
龙泉山的存在,使得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在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成都平原主要由河流冲积形成,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四川重要的农业区。而川中丘陵则以丘陵广布、沟谷纵横为主要特征,地形起伏较大,与成都平原形成鲜明对比。
龙泉山的西侧,紧邻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这里河渠稠密,水田连片,是四川著名的商品粮和油菜籽产地。由于平原的广阔和肥沃,这里农业发达,为成都平原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龙泉山的东侧,则是丘陵起伏,地形较为崎岖。这里的溪沟纵横,梯田层层,旱地广布,与西侧平原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是四川主要的粮、棉和甘蔗产区,虽然地形复杂,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勤劳的人民使得这里同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龙泉山作为一道天然屏障,将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分隔开来,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地形。这种地形差异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地貌特色。
龙泉山如何造就了成都平原
从地质演化的角度来看,龙泉山跟随四川盆地一并演变,经历了从海盆到湖盆,再到陆盆的三个主要时期。在很久之前,龙泉山所处的区域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地壳的运动,海水逐渐退去,龙泉山开始从海底隆起,形成了现今的山脉形态。
蜀湖,是二亿多年前的四川盆地。在距今约1.9亿年的三叠纪时期,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印支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边缘逐渐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地区逐渐上升成陆。这一过程中,地中海部分海域由海盆转为湖盆,形成了广阔的湖泊,几乎占据了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因此得名“蜀湖”。
龙泉山的存在对成都平原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拦截作用。龙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成都平原的东缘山脉,其南北走向的地形特征使得它成为了一个天然的地理屏障,龙泉山作为岷江与沱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有效地阻止了水系中的泥沙和沉积物向东流动。
在地球冰川时代,四川盆地西北山地发育了大量冰川。冰川消融后,大量的沉积物由岷江、沱江等几条大江携带而下。由于龙泉山脉的阻挡,这些泥沙和沉积物无法继续向东流动,而是堆积在龙泉山以西的断裂凹陷地区,也就是曾经的蜀湖之中。经过长时间的沉积,蜀湖最终消失,形成了现今的成都平原。
龙泉山对造就“天府之国”的作用
龙泉山与龙门山脉、邛崃山脉共同合围成都平原,形成了一个相对沉降带。这种地理构造使得沿岷江水系、沱江水系而下的富含养分的沉积物得以大量堆积在平原内,形成了肥沃的土壤。这些土壤为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这里成为粮食和农副产品的重要产地,为“天府之国”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龙泉山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之间的天然分界线,使得成都平原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区域。这种分隔不仅为成都平原提供了独特的地理环境,也使其免受外部环境的过多干扰,为平原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条件。
龙泉山作为成都平原的东缘屏障,有效地阻挡了来自外部的风沙和寒冷空气,使得成都平原的气候更加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龙泉山的植被茂密,有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进一步维护了成都平原的生态平衡。
因此,龙泉山与成都平原的形成和演变紧密相连,相互依存。龙泉山的存在为成都平原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其生态环境和人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